【方源】方為作者多年來通過臨床總結(jié)的一首經(jīng)驗方,原方載于《中藥諺語集成》和《食飲秘典:為您解困惑》。
【組成】葶藶子15g,陳皮10g,法半夏12g,茯苓15g,萊菔子15g,白芥子10g,蘇子10g,炙麻黃10g,杏仁12g,黨參15g,白術(shù)12g,炙甘草10g。
【功效】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各種咳喘病證,包括寒熱虛實證。
【方解】本方由一味葶藶子、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三拗湯、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組成,故名一二三四五六湯。
張仲景治喘有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麻杏石甘湯等方,這些方子如果稍有辨證錯誤,就會帶來不良效果。所以中醫(yī)有“內(nèi)不治喘、外不治癬”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喘證很難治療。
對此,作者通過多年的臨床,結(jié)合個人的用藥經(jīng)驗及用藥習(xí)慣,將上述藥物配伍同用,命名為一二三四五六湯。此方可以用于多種咳喘病證,包括寒熱虛實、有痰或無痰所致的咳喘。
咳喘病證多由痰作祟,方中葶藶子具有良好的瀉肺平喘作用,用治咳喘痰多,乃治療咳喘要藥。
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為治療痰濕之咳嗽痰多要藥;伍以茯苓,即含二陳湯方義,主治痰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
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快膈、化痰消食,用于痰壅氣滯證,癥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
麻黃、杏仁(三拗湯方義)宣暢肺氣,止咳平喘。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四君子湯)健脾補(bǔ)氣,以杜生痰之源。諸藥合用,共奏止咳平喘、降氣化痰之功。
【用法】水煎服,或以此比例做成膏劑內(nèi)服。
【使用注意】一般無嚴(yán)格的禁忌證,咳喘病證可以選用。
【加減法】若咳喘日久可以加白果12g。若腎不納氣致咳喘可加補(bǔ)腎之品。若體虛加大棗15g,取葶藶大棗瀉肺湯之義,防葶藶子傷正氣。
有網(wǎng)友評論:
一二三四五六湯,我看其中藥味組成可改為一二三三四湯,這樣突出了兩個三字不會忘記。一是葶藶子,二是二陳,三三是三子湯和三拗湯,四是四君子湯。少了異功散和六君子中藥并不少一味。
一味葶藶二陳湯,三子三拗四君方。健脾化痰止咳喘,寒熱虛實皆可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yùn)行與維護(hù)。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