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前幾日在微博介紹了臺灣使用中藥的情況,當地的實踐同樣證明中藥有效。
這一年多來,臺灣疫情大爆發,當地人在搶的,是一款叫做“清冠一號”的中藥。筆者此前介紹過,臺灣演員趙文瑄確診之后,首先靠清冠一號解決發病期的極度不適,然后用芳香療法解決味嗅覺喪失的問題。尤其在去年上海、臺灣、香港,疫情均呈爆發性增長的4、5月,臺灣當地人直接將“清冠一號”給搶斷貨了。
(上圖新聞報道時間為5月19日)
“清冠一號”由古方荊防敗毒散化裁而來,同時也參考了大陸的三藥三方。其藥方如下:
或許是考慮到了國際銷售的問題,該方里沒有許多國家禁售的麻黃和擔心含有馬兜鈴酸的細辛。
該方擬方是根據中醫典籍和中醫理論來的,而臺灣醫藥界根據現代分析手段研究“清冠一號”,研究中既有整體效果的研究,也有單個草藥的研究,在2021年1月將研發成果發在了國際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
研究者發現:
1. 黃芩、荊芥、桑葉、厚樸、薄荷均有3clpro抑制作用,以黃芩最為顯著,這和之前高福公開提到過的黃芩素的3clpro抑制效果研究結果一致;
2. 黃芩、魚腥草、薄荷,不同程度阻斷S蛋白和ACE2的結合作用;
3. 降低肺部炎癥因子水平尤其是IL-6,以黃芩(素)效果最顯著;而且這不僅僅是lab test,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分析看到了用藥后的影響;
4. 方中的藥物包括板藍根,栝樓實,防風和炙甘草未直接作用于上述靶點,其效果體現在別的方面,比如甘草有抗炎和減少肺纖維化的作用。
一句話,用現代醫學的醫院來說,治療輕癥和中癥的“清冠一號”可以有效阻斷病毒入侵,抑制病毒在體內復制,對抗細胞激素風暴。
2022年底,臺師大和臺大團隊解析“清冠一號”,發現確實可有效阻斷患者疾病進展和抗病毒活性。
2022年,臺灣奧密克戎大爆發,同樣發生嚴重的醫療擠兌,醫藥供不應求,死亡1.5萬人以上。這期間,當地“中醫藥研究所”又研發了針對重癥的“清冠二號”。
之后,該所將臨床試驗數據發表在了國際期刊上。
一個實驗是關于“清冠一號”的。病患分為“清冠一號”組與“純西醫常規照護”組,每組151人。最終結果為,30天的觀察期內,西醫照護組14位,即9.27%轉重癥,而清冠一號組零轉重癥。
另一個實驗是關于“清冠二號”的,針對的是重癥患者。需要插管供氧的新冠重癥患者,共計246位,同樣分為兩組,即“清冠二號”組與“純西醫常規照護”組。結果,30天觀察期內西醫照護組27人死亡,死亡率21.95%,而清冠二號組,7人死亡,死亡率5.69%。兩相對比,“清冠二號”明顯降低死亡率74%。
另外,重癥的實驗鼠用“清冠二號”治療以后,證實:
1. 小鼠的肺部恢復完善,甚至跟未染疫的小鼠肺臟狀況相差不大,幾乎接近正常。
2. 新冠病毒會傷害身體 600 多個基因,而服用清冠一號、清冠二號可逆轉 400 多個基因,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相關 20?30 個基因可逆。
3. 可以大幅度逆轉,發炎白血球的浸潤、凝血因子、肺泡細胞死亡。
4. 抑制血栓。可以調降大部分的發炎接受體,以及下游氧化傷害要素。
其實熟悉大陸從武漢以來抗疫經驗的朋友們看到這樣的數據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類似的狀況,近三年來在一個又一個地方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哪怕到最近,身邊統計學也表明,早期用上中藥的,一般而言會恢復較快,轉陰之后的癥狀也不嚴重,而大白肺和長新冠更是少之又少。這其實也和前幾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肝病研究院院長、原赴武漢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葉永安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訪談中提到的一致——“若發病早期就用上中藥,不少人可以避免白肺”。
在黃智賢的介紹中,筆者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案例,而是她的追問:
大陸其實中醫水平比臺灣強,三年來治愈新冠患者無數,但是積極的研究和治療記錄究竟怎樣,積極的宣傳又怎樣?為什么就全球而言,輝瑞的小分子藥僅僅在大陸成為了“特效藥”(無論歐美日都不是)?臺灣與大陸最大的不同是,雖然同樣由西醫主導了整個醫療場域,但是整個臺灣社會,認同中醫的正統性和正當性,更沒有“反中醫”的意識形態存在,而大陸的很多人或是基于文化不自信,或是基于對科學和西方的誤解,或是基于商業利益,反正許多人對中醫有一種鄙夷和不屑。
如果任由其蔓延,恐怕有一天,中醫會在大陸消亡,而中醫中藥會被國外和臺灣申請專利。到那時,生病的國人將不得不到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美國等地高價尋求中醫的幫助。
而明明大陸的聯防聯控機制已經將“要把第一時間用上中藥作為臨床救治的原則之一,力爭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干預”,“減少病情向重型轉化”作為救治原則,怎么有些人就是置若罔聞呢?
低廉、高效的救治,這才是真正的救死扶傷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