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了,微調了。
昨天就有嗅覺靈敏的網友在自己公眾號留言板塊建議讀者準備相關物資了。
今天網絡上也滿是討論要不要搶購制氧機和呼吸機的聲音。
看來,只要不是天真的人,都知道,新一波的沖擊無可避免。雖然科羅娜女皇座下奧系家族的確往高傳染性低毒性的變異方向走,但是看美日新等地的數據,反復感染+不正確的治療,的確會有部分人群留下后遺癥。
沖擊之下,最先受影響的必然是有基礎病的人群,君不見某“明珠”3-5月份舉全國支援的情形下去世的近600名患者全是因基礎病而死?道理很簡單,本來他們的身體就很脆弱,是在藥物和儀器的加持之下才形成了脆弱的緊平衡,結果那啥一來,平衡被打破,事情就會變得很棘手。這個時候,離世了,爭論究竟是die of 還是die with其實意義不大,因為那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幾天還有某地網友講述自己母親作為透析病人,醫院停掉了病人及陪護的每日核酸,且院內發生院感,其母被感染肺部感染合并心衰離世。這還是一個三甲醫院,后專門只接透析病人,要求透析完了必須住在醫院。
醫生也很無奈,哪怕發生院感了,也得帶病硬抗。
在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最為發達的英國,long covid患者的比例,全人群中患病率醫護能排到第三,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比例醫護能排到第二。
真流感化了還好,問題是目前還是比流感要猛那么一點點,更何況得了流感如果不及時治療,自身免疫力差的還是有死亡風險的,19年春的一篇文章《從流感發燒到重癥監護 一場流感如何改變一個中年中產之家的命運》,當時惹得多少人焦慮不安?
這次微調當然還包括了分級分類診療方案,增加重癥床位,準備救治藥物等,這也是三年來一直都在強調的。
這個時候,真的得抓緊時間學一點中醫。畢竟相比不確定的大環境,人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
不然,如果家里有人發燒或其它突發急病,碰上醫院院感、醫療擠兌、原則居家等情形,還真是麻煩的事情。下兩圖是加拿大部分網友的經歷:
類似的情形,3-5月時“世界的某都”,也出現過不止一例孩子發燒,線下求助無門,最后家長訴諸網絡,然后問題在線下得以解決的情形。
如果家長懂一點中醫,類似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網友“馬賊山”就分享了自己2020年冬春之交的故事,在風暴之中的他們,大年初一兒子發燒38.6度,妻子力排眾議,用廚房的食材和一點中草藥使得孩子兩天退燒,三天止咳。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們一家更是幸運地躲過了醫療擠兌和在醫院內發生的感染。
除了常見病的治療,特殊情況下某些急癥的急救也可以用,典型的就比如潘粵明的母親在針灸醫生遠程指導下緩解了他父親的新發腦梗,具體情形詳見《能做個實事求是的合格“中醫黑”嗎?》,這里不再贅述。
此外,中醫還講治未病,預防為主,懂中醫理念學中醫方法,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當然了,除了口罩,該備的防.yi藥品和物資儲備還是要做。網友“中醫婦兒-林波”醫生就建議,“包括但不限于:艾條,蒼術粉,藿香正氣丸,連花清瘟膠囊,銀翹解毒顆粒,參蘇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九味羌活丸,清肺化痰丸,午時茶,荊防顆粒,四磨湯或檳榔四消丸,保和顆粒,安宮牛黃丸,云南白藥等等”。
最終,心態很重要。有了相應的知識和物資儲備之后,心態還是要平和,要穩,國內和國外的經驗都證明,中醫對該病有很好的療效(HK3-5月那波沖擊還特意從大陸請的中醫專家和團隊過去支援),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胸有成竹,咱們不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