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包括:對立統一規律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對立統一規律包括:一、矛盾的特殊性,二、矛盾的普遍性,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四、矛盾諸方面的統一性和斗爭性,五、內因與外因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包括:一、現象與本質,二、原因與結果,三、量變與質變等。
中醫的辨證施治,是祖國醫學認識疾病與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辯證,就是運用四診八綱為主要手段,綜合臨床各種表現,來研究疾病的原因及發生、發展的規律,認識和辨別疾病的部位、寒熱、虛實、陰陽以及轉歸等,然后確定治療的方法。中醫特別強調治病求本、審證求因,重視內因的主導作用。根據不同病因、體質等因素進行辯證施治,以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同時注重宏觀觀察,注重整體研究,擅長哲學思維。
一、矛盾的特殊性包括: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同質的,不同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質的方法去解決;2、一切不同質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切不同質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一切不同質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的各個方面,都是特殊的都是不同質的;一切舊事物和舊過程的消亡而新事物新過程的產生后的矛盾,都是特殊的都是不同質的,所有特殊的不同質的事物,必須用特殊的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中醫對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如風熱感冒用辛涼發散藥,對風寒感冒用辛溫發散藥治療;腦充血頭痛是膨脹痛,主要是由于腦部氣血過多,主要是由于肝氣肝火過盛特別是肝氣過盛造成的,因此主要是引氣血下行,用懷牛膝、生龍骨、生牡蠣、生赭石、白芍,特別是重用懷牛膝,次要補肝陰,用玄參、川楝子、龍膽草、甘草,絕對不能用黃芪、柴胡、桔梗提升氣血上輸于腦部的藥,特別是黃芪或者用辛溫發散等補氣提升之類藥;腦貧血頭痛是收縮痛,主要是由于腦部氣血過少,主要是由于肝氣肝火衰弱,特別是肝氣衰弱造成的,主要重用黃芪以補氣,次要用當歸以補血,可適當用柴胡、桔梗提升其氣血上輸于腦部,絕對不能用懷牛膝、生龍骨、生牡蠣、生赭石、白芍,特別是重用懷牛膝引氣血下行。人的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在中醫的經典《素問·上古天真論》上都有明確的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健,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中醫總結出了人體生命過程的特殊階段,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的特殊階段。而且認識到人在生命過程中各個發展階段中矛盾各個方面的特殊性。如幼年、青年階段正在長身體的階段,要保證高蛋白、高能量、維生素等營養的攝入,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但到了中年以后,身體發育完全成熟,如果還像青年時期那樣,過多攝入高蛋白、高能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就會營養過剩,滋生很多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癥等;所以到了中年,應適當地進食,多吃水果、蔬菜、粗纖維、淡鹽飲食、適當減食,使食物的各種營養比例比較均衡,攝入和消耗基本均衡,運動與休息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進食陰性食物和陽性食物控制在陰陽平衡的范圍內,知足常樂、心態良好,才能保證心身健康。等等。
二、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并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在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和一切過程的始終,其中都存在著共同的矛盾,共同的本質,共同的原因等;舊過程消亡,新過程產生,又開始新的矛盾發展史。 中醫認識到在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人與自身,人與自然和社會等的矛盾,如人與六淫即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矛盾;人與癘氣即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感病邪的矛盾;人與社會與自然與自身產生的不正確的精神因素即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而引起臟腑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發生或誘發疾病的矛盾;人自身飲食失宜即饑飽失常、飲食偏嗜或食物不潔或不當而產生疾病的矛盾;人與勞役失度即長時間過于勞累或過于安逸靜養而產生疾病的矛盾;人與外傷(含燒燙傷、凍傷、蟲獸所傷)、諸蟲(含蛔蟲、蟯蟲、絳蟲、鉤蟲、血吸蟲) 而產生疾病的矛盾;藥邪即用藥過量、炮制不當、配伍不當、用法不當而產生的各種毒副作用或病征的矛盾;醫過即醫生言行不當、處方草率、診治失誤導致病情加重或變生他病的矛盾。人活著時時刻刻都要注意避免生病,保持健康。人死后,又會產生尸體保管不當損害尸體等矛盾。
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包含在認識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的時候,要特別重視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由于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和矛盾方面的存在和發展。 中醫在診斷的時候,在眾多的原因中如六淫、癘氣、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外傷、諸蟲、藥邪、醫過等原因時候,著重要抓住主要的矛盾,是六淫還是癘氣,是物質因素還是精神因素;是腦充血還是腦貧血;是辛溫發散還是辛涼發散?高明的中醫必然能抓住主要的矛盾,絕對不會南轅北轍,診斷錯誤,才能藥到病除,賽扁鵲超華佗。“邪不能獨傷人”,這是中醫的名言,證明了人在健康的時候,人的正氣居于主要方面,邪氣處于從屬地位,人體處于健康的狀態。人生病時,邪氣占主導地位,正氣處于從屬地位,人受著疾病的折磨;而通過心理、運動、飲食、中醫的治療,正氣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疾病逐漸處于從屬的地位,乃至被趕走,人體由疾病轉化為健康,這時,健康占據了主導地位。等等。
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同一性包含:1、事物、運動、思想等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發展、變化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如沒有生,死就不見;沒有死,生也不見。沒有男,就沒有女;沒有女,也就沒有男。沒有教師,就沒有學生;沒有學生,也就沒有教師。沒有加法,就沒有減法;沒有減法,也就沒有加法。沒有呼,就沒有吸;沒有吸,也就沒有呼。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沒有產出,也就沒有投入。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也就沒有善。等等。2、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如窮轉化為富,富轉化為窮;高貴轉化為低賤,低賤轉化為高貴等,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包含:1、在一切矛盾中,存在著互相排斥的對立的斗爭,只有通過斗爭才能轉化為它們的對立物,斗爭是無條件的普遍的絕對的,但同時又是有條件的特殊的相對的;2、相對的靜止的狀態和顯著的變動的狀態存在于一切過程,一切運動,一切思想中,而矛盾的斗爭存在于兩種狀態中。
中醫認為,1、血為陰,氣為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互根,是對立著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對立的一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王冰注的《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根于陰,陰氣根于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中醫認為“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人的生命就停止了。現代西醫通過科研才認識到,紅細胞為血,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能夠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人們只有吐故納新,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氣,人才能生存;沒有紅細胞,就沒有血紅蛋白;沒有血紅蛋白,就沒有紅細胞。2、寒癥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熱征,如人受寒頭疼,然后發燒;寒飲中阻的陰征患者,由于寒飲停久、瘀滯不行,可以化熱,轉化為陽征。熱征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寒癥,如過分發汗,超出了人的耐受性,就出現絕陽的寒性癥狀,人的生命就面臨著危險;邪熱極盛,耗傷正氣,可致正不敵邪,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由陽證轉化為具有一派虛寒性表現的陰征。人依據一定的條件,或者患病或者康復等。中醫認為,1、正氣為主邪氣為輔為健康,邪氣為主正氣為輔為患病;但是,不論是患病還是康復,陰陽之間的斗爭始終存著。2、“病來如山倒”,反映了疾病顯著的變動的狀態,如突然昏厥倒地;“病去如抽絲”,反映了疾病相對的靜止的狀態,如慢性疾病康復緩慢。等等。
五、內因與外因。內因是自身精神因素、體質因素,外因是自身以外的自然條件,如風、寒、暑、濕、燥、火、熱等。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不能獨傷人”,正氣就是內因,邪就是外因。如瘟疫邪氣流行時期,得瘟疫的人正氣不足,所以才患病;正氣足的人就不會患病。等等。
六、現象(假象)與本質。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就是現象;一派虛寒性的陰征,就是本質。假象是曲折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假熱真寒,如格陽癥中,陰寒充塞于內,逼迫陽氣外越,可見身不惡寒,面紅耳赤,但同時可見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舌淡苔白等癥狀;身不惡寒,面紅耳赤為假熱,為假象;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舌淡苔白等癥狀為真寒,為本質;應該用溫熱藥治療為對癥;如果用寒涼藥治療,就是用反藥,很可能致病人于危險境地。真熱假寒,如格陰癥中,里熱盛極,陽氣郁阻于內,不能外達溫煦肢體,格陰于外,而見手足厥冷、脈沉伏,但軀干卻壯熱欲掀衣揭被,或見惡熱、煩渴欲飲、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等癥狀;手足厥冷、脈沉伏為假寒為假象,軀干卻壯熱欲掀衣揭被,或見惡熱、煩渴欲飲、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等為真熱,為本質;用藥應該用寒涼藥為對癥,用溫熱藥為用反藥。等等。 七、因果聯系。中醫認為,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如六淫、癘氣、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適度、持重怒傷、跌打損傷、蟲獸所傷等,都是原因。所致病的臨床表現都是結果。如外寒侵襲肌表,衛陽被遏,外寒為原因;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等征,是結果;寒邪損傷脾陽是原因,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征為結果。等等。
八、量變質變。中醫認為,量變為病位傳變,如表病入里(為重),里病出表(為輕);六經傳變,如由陽入陰,即先由太陽、陽明、少陽,而后由太陰、少陰、厥陰的六個層次;三焦傳變,即上焦、中焦、下焦的傳變;衛、氣、營、血的傳變(衛輕,營重;氣輕,血重);臟與臟傳變,臟與腑傳變,腑與腑傳變等。病性傳變,如寒轉熱,熱轉寒。等等。
古老的中醫,不僅是中華人文始祖炎帝(神農嘗百草)和黃帝(內經)創立的偉大理論,而且是中華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不僅使中華民族雖歷經戰亂、災荒、瘟疫等卻繁衍昌盛,成為世界第一人口資源大國,很多醫療原理不僅符合中國古典哲學,而且很多醫療原理符合現代哲學,符合現代科學,實在使人驚嘆中華民族先哲先圣驚人的創造力,驚人的預見性,驚人的科學性,驚人的偉大貢獻!
凡是要取消中醫的,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不是遺臭萬年的余云岫似的無恥漢奸,就是外國壟斷資本妄圖霸占龐大的中國中醫藥市場要大肆掠奪中國人民財富的無恥強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