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系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生八卦。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數術學又被稱為三五之道。陳維輝在《中國數術學綱要》中說:“中國的先哲認為三生萬物,西方的先哲認為二生萬物;中國認為五行,西方認為四行。學術淵源和觀點不一。”陳先生這段話有點否定兩點論(辯證唯物論)的意思。其實中國人也不盡然,如明代李贄就說,天下萬物生于二。這且不說。太極后面被認為是天地萬物,太極前面則被認為是精微的東西,甚至虛無。系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用一來表示太極。有的研究者用零表示太極起始或太極坐標起點,以前是什么,他們用零或負數解釋。以前還有人說無極而太極。那用圖象怎么表示呢?
這是清代修煉家柳華陽《慧命經》中的圖。還見過有人在太極圖前畫虛線圓的,沒有找到。還有這樣畫的:
? 特別說明一下,這是我僅見畫有橢圓的易學圖象,書中再無相關解釋,只是在書上冊的后面部分說修煉內景會出現內部長條形的八邊形、外部橢圓的圖象,并配了一副圖。那本書不是公開出版物,是九十年代的函授教材。
唯物主義認為,天地未生以前,還是物質世界。從小的方面來說,物質無限可分。但是,應該注意的是,每一次再往深層次分,所需要的方法,所需要的能量就不同了,因為事物性質變了。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古人(甚至包括我們)可以這么說,卻做不到。到了一定程度,不說分一那么小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那樣小的工具,就算有,機械的辦法、物理的辦法肯是不行了。要改變分子,只能采用化學方法了,比如用火燒,灰飛煙滅,但并不是物質消滅了,它變成另一種或幾種物質了。如果要進入原子內部,化學方法也不行了,就要用高能物理的方法了。就像在說社會形態變化時,我們說這種變化是間斷性和連續性的統一,單獨說哪一個都不是真的一樣,在打開物質層次時,也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因為到了一定程度,用原先的方法,物質確實不能再分了。但只要改變了方法,物質還是可分的。
可是每一次都給唯心主義者留下了終結論的說法。十九世紀的熱寂說,說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世界將死寂。電子湮滅現象發現后,又有湮滅說。發現電子前不是有物理學將會終結,真理已經窮盡了的說法嗎?
多年前買了一本蔡志忠先生的漫畫書《六祖壇經》,買后寄五角錢贈了一本《邁向生命的圓滿》。贈書中說,每一次新發現都是物質消滅了,電子發現后是物質消滅了,基本粒子的發現也是物質消滅了。把物質的具體形式等同于哲學意義的物質,也不知物質要被他消滅多少回?
知道原子結構后,人們以為原子內部就象一個小太陽系,電子就像原子核周圍的行星。卻發現電子并不尊循萬有引力定律。電子失去能量后,并不會以螺旋線的軌跡掉在核上,而會跳向另一軌道。還有許多不符經典力學的現象,我們只舉與我們有關的例子,因為后面有螺旋線的內容。
大概也知道太極以前不能完全歸于虛無,
有人就用和“三”相關的太易、太初、太素來解釋宇宙演化。在數術里,三才天地人一般
被認為是太極之后的東西。雖然如此,和"三″有關的東西在古代還是被用來解釋天地生成前甚至更早的東西。不過,作為現代人,我認為還是用"一″和"二″的東西,更確切說就是唯物辯證論的一分為二去分析好。我對太極的理解,也不局限固定于“一”。
不但太極或道之后的三生萬物是老子提出的,天地未生前的和“三”有關的東西,或對它們的認識,大概也是老子提出的。
對老子的道,現在人們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解。有的認為神秘,有的認為只是不能用一般方法觀察的精微物質而已。
古代大多把道看做唯心主義的東西和天理一類的東西,王夫子則批判唯心主義理學家的太極說和道器說。如“太虛本動”,“天下唯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現代有人把器以前的東西看作精微物質,把道看作根本性的東西,從這種意義上,說要從道上著手,而不要從術上著手,也是可以這么說的。當然應該從實踐、從實際出發,而不能從概念、從理論出發。
先說上面圖中表示衰老直至死亡的太極圖。生命中陰陽不平衡,以至成獨陰了,就是老病死的表現。當然老病死還可用太極圖中的S線或太極弦彎曲度變緩直至變成直線來表示。“一切產生出來的東西,都一定要滅亡。”這是《自然辯證法》中引用《浮士德》的話。一方面,是消亡,但另一方面何嘗不是新的產生呢?人的死亡,也不是絕對消失了,只是生命運動變成低級的生物化學運動了,不然倒省事,不用人們安葬死者了。但決不是變為另一種“生命體”了。像《列子》中說的,″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又說,“鬼者,歸也。”我以前真的不懂這些話的真正含義,特別是莊子中的一些話。在九十年代,竟然真的相信一些氣功函授者宣揚號稱的,他們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
至于修煉中,人的思維并不是沒有了,思維活動并不是真的空了;就像睡眠的人,雖然不能像白天一樣活動,不能做平常的思維活動,卻不能說他們沒有思維活動一樣。佛道修煉者也有打破頑空的說法。他們進入了相對“靜”的狀態,主要用的不是平常的思慮或思維,而是一種和形象思維較近的感覺思維,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說法。在平時他們總結法理時還是要用到邏輯思維等思維的。錢學森曾總結說人有四種狀態,其中就有睡眠態和功夫態。就像不能說睡眠中的人不具有思維甚至死了,也不能說修煉者的思維真的空了,甚至成仙成佛了。
今天是說數術的第一篇文章,卻沒有真正進入,有些讀者可能不喜歡看。可是明天還要寫一篇和“三”有關的文章,不過離現實比較近些。是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文章,有人在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文章中提出三元論的說法。而我則認為它是唯物一元論的理論,偏重從兩點論,從階級分析的觀點解說。請讀者稍安勿燥,后天正式轉入象數解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