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經深入考察和分析,辯證法與五行八卦的運動原理是一致的,它就是現代版的五行八卦。同時也說明,《易經》屬于基礎哲學,而辯證法則屬于應用哲學,由此,中國的古老哲學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相互取長補短,屬于一種很完美的結合,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哲學社會科學”。
關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易經》的關系,前文已有所涉及,但未免有些冗贅和散亂。為簡練和緊湊起見,本文只從哲學方面考察一下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易經》的異同,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分析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在去蕪存菁基礎上將它們相互結合,一種嶄新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哲學)便呈現在我們面前。
1 《易經》與馬克思主義的相同點
在前面的考察稿中,已經得出《易經》之“易”屬于現代科學的“運動”,將《易經》譯成現代語言就是《運動之經》,由此,其“陰陽”便屬于正負能量的絕對運動,而“五行八卦”則屬于各種事物絕對運動基礎上普遍聯系的相對運動。有鑒于此,“運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不但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觀點,它也是《易經》“五行八卦”的基本觀點。為緊湊起見,在此不過多介紹《易經》哲學,而主要分析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1)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基本歸類于對立統一規律,它其實講的就是運動。由此,這就與我們的《易經》聯系在一起了,因為“易”本身的含義就是運動。
辯證法的基本視角是運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①承認事物都處于絕對的運動中,②運動中的各種事物相互之間存在著普遍聯系(相對運動)。同時,它也闡述了事物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2)“勞動創造了人本身”,說明的是人類的起點,并且此觀點能夠貫通古今(而不是“商品”和“階級矛盾”),這與太極和人性相通。(其實,這一結論也非常明確地闡明了幾千年來一直模糊不清的人性和人類觀,為重新構建社會科學基礎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惜的是,這一點一直沒能引起理論界的重視)
3)五行八卦與辯證法的覆蓋范圍都屬于“現在”。從運動的觀點看,它們所闡釋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
①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 + 普遍聯系(= 絕對運動 + 相對運動)。
②五行八卦:“金木水火土”或“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所代表的是各種現有事物,但各事物均處于陰陽的絕對運動中。而在各事物絕對運動基礎上,它們也存在著相互之間的相對運動。所以,五行八卦事實上也屬于對立統一規律 + 普遍聯系(= 絕對運動 + 相對運動)。
通過深入分析看得很清楚,五行八卦與辯證法所闡釋的原理是一致的,只不過五行八卦將各種事物列舉出來,而辯證法只闡釋規律。
由于辯證法特別強調應用性,這就與《易經》的應用型理論 - 五行八卦更加相符。由此,從運動原理上講,辯證法就是現代版的五行八卦。
為體現它們的運動原理,特圖示如下:
注:1)該圖中的事物1、2、3是對具體事務的一種抽象,它比“金木水火土”或“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更抽象了一步,而辯證法則沒有抽象事物,可隨意遐想。所以,該圖示所展示的內容,較五行八卦要抽象,而較辯證法則具體。
2)該圖只是“示意圖”,并不是各種事物發展到后來才產生普遍聯系,而是在其誕生開始的條件中就已經處于“普遍聯系”中。
3)不管是絕對運動還是相對運動,它們都屬于對立統一的運動,只不過因“普遍聯系”而使得各種對立統一的運動相互交織在一起。
圖1 五行八卦與辯證法運動原理示意圖
很明顯,辯證法與五行八卦都屬于應用型哲學。
2 《易經》與馬克思主義的不同點
1)由于辯證法只屬于應用型哲學,因此,它缺失完整的哲學框架。由于其只能囊括事物及其運動的“現在”,所以其運動時空屬于三維,缺失歷史維。
2)對立統一規律的闡釋,遠不如陰陽透徹。如“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而對立統一規律的闡釋則沒有這樣深透,尤其是缺乏其誕生(孕育)和根基的追究。
陰陽指的是具體事物,而對立統一則純粹是對規律的抽象,比如古代的陰陽,人們用以分別指代“陰氣與陽氣”,而結合現代科學考察后則得出,它分別指代“負能與正能”,而對立統一則沒有這樣具體。
3)辯證法既沒有被追根究底,也沒有將對立統一規律明確為絕對運動,并且其所反映的只屬于事物存在和運動的現狀,將其概括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不妥當,也并不符合實際,因為根據考察,①世界觀≠宇宙觀,它只限于地球或人類所認知的(現實)自然,僅僅屬于宇宙觀的組成部分;②方法論應該屬于對立統一規律,在闡釋事物誕生的基礎上反映宇宙及萬物的絕對運動(即陰陽),而事物間的相對運動則屬于由各事物絕對運動基礎上產生的從屬運動。
通過這一分析可看出,宇宙存在和運動的實際與我們古老《易經》的哲學框架非常相符,即:太極(運動起點) + 陰陽 + 五行八卦。由此,也就厘清了現代哲學辯證法與中國《易經》的基本關系。
3 圖示《易經》與辯證法的關系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是不分的,這主要是由于不重視研究運動,同時也不重視理論或哲學框架和時空的研究所致。任何事物都是運動的,并且都存在著其基本的根脈,都存在著其縱向的歷史和橫向相互聯系的運動,也都有著它們運動的縱向和橫向時空。由此,這種縱向與橫向的運動便屬于對它們的基本概括,由此而構成了理論或哲學的基本框架。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運動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共性,包括事物縱向運動和橫向運動的理論或哲學必然屬于四維時空,而只研究事物現實存在和運動的理論或哲學只能屬于三維時空,而三維時空的理論,不管其如何正確,它只能屬于應用理論,必然隸屬于四維時空的基礎理論,并受其所規定。
由于馬克思主義主要涉及社會科學,并且強調重在應用,所以,將馬恩一直強調勞動的基礎作用和恩格斯經進一步研究所得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結論專門抽取出來,作為人類社會誕生的起點和社會科學的根基與主線,并結合中國《易經》的哲學思維,由此而產生了較為完整的社會哲學框架。而這一哲學框架,不但能夠將中國古代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可以統合古往今來各種社會科學與文化。為更加直觀起見,現將《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起點與歸宿》中的示意圖轉錄如下:
注:1)西方雖然崇尚并強調“叢林法則”,但其人性與動物性在實質上也一直處于對立統一的運動中,這與其“叢林法則”并不相符。由于重視物質科學,其在推動近現代科學的發展方面,貢獻頗大,應承認其歷史低位,并學習其優長。
2)該圖中的“陰陽”分別指代“人性(勞動性)”與“動物性(寄生性)”,它較對立統一規律要具體和明確。
圖2 《易經》統合中西文化與辯證法等示意圖
圖2已經很明確地標出,《易經》屬于基礎哲學,而辯證法則屬于應用哲學。由它們兩者相互取長補短而產生的新的社會哲學,屬于一種很完美的結合。
不謙虛地講,中國古代哲學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相結合所產生的這種新的哲學,以及以上兩個圖示所展示的基本內容,應該就是目前我國所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而這種哲學,它就隱藏在中國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最深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