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治國平天下篇的當代啟示
1、“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啟示:毛澤東說路線正確,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此論與大學相合,而當年國共兩黨的命運也就在這里決定了。
2、“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啟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本,發財致富是末。以發財致富為本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與人之間爭奪就難免,以gdp為發展路徑,人心就背道而馳。薄熙來分蛋糕論就是散財聚人,汪洋的做蛋糕論就是聚財散人。
3、“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啟示:創造財富的多,消費財富的少,維護的用心,使用的舒心,那財富就永遠富足,這才是生財的大道。如今是勞動的人少,消費的人多,維護的人少,使用的也不舒心,貌似財富增長實在是財富時時匱乏。
4、“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啟示:今天仁者難發財,不仁者以身發財。關鍵是上面用人標準就是好財,能招商引資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可以說不仁者當道就是它的一種注腳,過去經常描述黑暗社會的話就是豺狼當道,如今這詞離現實也不遠了。要不是還有薄熙來這樣的干部好仁義,恐怕豺狼當道就是真實寫照了。如今重視財富增長的政府,各級都以發展的名義巨額虧空。而每年國庫的進賬又多有其不該收者也,比如土地出讓金。人民是國家土地的主人,為什么買個房子還要交大頭土地費。
5、“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啟示:按照領導者僅致力財富就是小人標準,那今日豈不是小人當道嗎?難怪禍患接連不斷,危機四伏,維穩成了第一要務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有薄熙來這樣的善者,也拿全國沒有辦法了,看來回歸歷代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歷史腳步還會到來。
6、“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啟示:這也是毛澤東與鄧小平不同的治國理念根基所在,不回歸毛澤東的道路,國將不國,難道是未然聳聽嗎?我們的祖先兩千多年前早有結論了。
毛派的人士批孔批儒,卻不知毛澤東的大道來源其來有自,豈不悲哀?
大學治國平天下原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挈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為寶。”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中國同。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家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