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政治的深刻,在于賦予世俗政治厚重的神圣文化責任。
這種讓靈魂絕對遠離邪惡的神圣文化責任,只有宗教才能擔當得起,因為宗教可以超脫世俗矛盾的利害關系,只有超脫世俗,才能去追求絕對永恒的神圣價值。
但是,毛澤東是世俗的領袖,任何世俗領袖都不可能把百姓領入絕對善的精神世界。
“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靈魂深處鬧革命”,“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至善口號,世俗百姓一時奉若神明,但政治性的對神圣精神的世俗崇拜,只能是停留于豪言壯語的形式主義。
這些至善的思想,是人類可能具有的一種特定情感,但它并不是人類世俗生活中必須具有的,更不是人類精神價值的全部。
毛澤東階級斗爭思想,實質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始終圍繞的一個基本問題,即它是中國古老文化“義”和“利”斗爭的現代版。
這種傳統文化斗爭的現代版,主要表現在形式上。
在文化信仰的形式上,毛澤東和孔子極其相似,都是強調思想的自我修養:
毛澤東說:“斗私批修”;
孔子說:“克己復禮”,“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毛澤東說:“ 斗則進,不斗則退,不斗則垮,不斗則修”;
《論語》中記載:“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孔子的思想編成《論語》的形式,而深悟孔孟之道的林彪也把毛澤東思想編成語錄的形式。
其實,這種形式的相似何止孔子?任何文化的信仰方式,都是離不開“閉門思過”。
但是在文化內容上,毛澤東同中國傳統主流文化進行了決裂。
這種決裂主要表現是:
毛澤東是善的徹底性,是“大公無私”,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而孔子是仁的中庸性,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毛澤東否定人的自私自利,主張大公無私,東風壓倒西風;
而孔子承認“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孔子追求個人欲望和他人欲望達成平衡,主張富貴“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毛澤東斗爭哲學目的,是用斗爭消滅斗爭,如同戰爭消滅戰爭,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而孔子斗爭的內容,是通過永恒的經常性的自我克制的斗爭,實現和維持各方利益沖突的最佳平衡。
毛澤東認為,孔子階級調和的思想是對統治者(即惡的欲望)的投降和辯護,孔子文化是虛偽的,欺騙的,本質是代表剝削階級自私的利益。
的確,毛澤東和孔子絕不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區分,而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孔子思想是在“地”,孔子是立足于現實的,調和社會上下利益,因此能夠經受歷史考驗,成為中國歷史的主流文化。
而毛澤東的斗爭文化,賦予中國文化全新的意義,它的對私欲的絕對否定,歷史上的中國主流政治文化從來就不曾有過。
中國歷史上的佛教也是對欲望絕對否定,但佛教是否定人類全部欲望,而毛澤東只是否定人的自私欲望,不否定人類的物質利益和欲望,佛教否定欲望的出發點和毛澤東是風馬牛不相及。而且佛教基本沒有成為過中國的主流政治文化。
毛澤東思想來源于西方文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關于全人類解放的思想,是和基督教的救世精神,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獻身精神,一脈相承。
基督教認為欲望是人的原罪,但是基督教并不像佛教否定人的欲望后提倡萬物皆空,相反,基督教具有的原罪救贖文化使人精神進取。
馬克思的與傳統自私觀念徹底決裂的思想,和基督教的原罪理論和博愛的普世價值有同歸之處,但是馬克思又具有崇拜生產力的物質思想,盡管這種物質崇拜是建立在全人類共同占有的善的理念基礎之上,但是任何對物質的無限崇拜,都是和基督教單一的精神價值取向背離的。
毛澤東繼承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與傳統人的自私觀念徹底決裂的思想,毛澤東深深贊成,并且身體力行。而這種絕對大公無私的價值觀,如同宗教精神,是來自于“天”,是“天”將它放入人的心中,而地上的人的利己的物質世界,是不能夠推導和解釋這種“天意”。
中國文化也有“天”的精神,但是老子、孔子是將“天”理解為不超脫物質的、沒有絕對善惡價值的“道”;“道”的價值是不偏不倚的中庸致和,“道”的運動規律是“反者道之動”。
中國文化“天、地、人”是沒有區分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孔子的思想既自比歸為天命,又表示“無可無不可”的腳踏實地,立足于世俗生活。
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一樣表現出世俗主義和非世俗主義的深刻矛盾。
一方面反世俗主義的全面遏制個人自私自利的物質欲望,另一方面又世俗主義的“戰天斗地”和“大躍進”,發揮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性。
對人的自私心的根本否定,這是宗教世界的思想邏輯性、可能性,馬克思作為理論家可以精神性的天馬行空,自由的想像假設,但是毛澤東用來大規模的政治實踐,結果如同唐吉可德去同風車搏斗。
馬克思把大公無私和科技生產力的進步邏輯的統一起來,毛澤東去實踐這種精神和物質的統一,但是迄今為止的事實證明,不是大公無私精神更加能夠發展生產力,而是人性的自私自利更加能夠發展創造人類的物質文明。
馬克思理論中的精神和物質不能統一,發生了悖論。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