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正義及如何“革命”
首先,什么是“革”?
甲骨文的“革”。象形兼會意字,上從獸頭,下從獸尾,中為獸之身爪簡形,兩側從人之手。表正在從動物身上剝下獸皮,再進行加工處理。皮和革均指“獸皮”,區別在于:帶毛的叫“皮”,去掉毛的叫“革”,也即,“有毛曰皮,無毛曰革。”
那么,作為動詞的“革”,其核心引申義:
《易·雜卦》:“革,去故也。”
《易·革卦·象辭》:“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抱樸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由上,“革”,尤指思想上的除舊布新,境界提升之謂也。
其次,什么是“命”?
《禮記·禮運》:“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鬼神,其降曰命……”的兩個故事版本:
《舊約·創世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人)。”
《古蘭經·黃牛》:“眾人啊!你們的主,創造了你們,和你們以前的人,你們當崇拜他,以便你們敬畏。……你們怎麼不信真主呢?你們原是死的,而他以生命賦予你們,然後使你們死亡,然後使你們復活;然後你們要被召歸於他。”
“鬼神”在孔子的描述中又是什么呢?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
“知幾,其神乎!”
“神無方而易無體。”
……
可以看出,在這里孔子并沒有給“鬼神”下什么定義,而是在描述“鬼神”的特征和功用。
那么,具有“看不見,聽不到,體會感受外物又不可或缺,上下左右前后都存在……;能為言;可知幾;又無方”等特征和功用的“鬼/神”,其降之后,顯然就是“人”之思想、思維、意識、心、神識或識等詞匯的描述才與之相符合。只是尚需對“思維、意識、人心、神識、念、識……”更進一步的精確、深化和研究其內在作用機制,才不致陷入膚淺,不應因其看似無形無物而一味拒不深入不去正視祂,更不應因其無處不在而妄生恐懼和神秘。
因此,針對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神”又在哪里?人們該不該信“神”?……實在沒有懷疑爭論的必要。《黃帝陰符經》:“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人們需要做的,即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不致陷入故弄玄虛或躑躇不前。
也即“其降曰命”使得“鬼/神”有了實際的載體和歸宿,否則,“上帝的靈(將繼續)運行在水面上”。因而,只有“鬼/神”和實際形體的結合才是活潑潑完整的人之生命。
由上,“命”是“靈與肉”一體的人,不能割裂,且“其官于天也”。無靈,人就是“行尸走肉”;無身,人就是“孤魂野鬼”。
第三,什么是“革命”?
《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應乎人”即是“靈與肉”一體,不能偏廢,否則,就不是“活人”;
“順乎天”即是“官于天”;
“順天應人”的秩序不能顛倒,“天”具有決定性意義。
根據《禮記·禮運》:“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提示:毋把這里的“大一、天地、陰陽、四時、鬼神”單純看做純粹的邏輯推衍,因為祂們都是客觀實在的生命形式)
那么,所謂的“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之“革命”所指,即是如何“順天應人”。而要做到“順天應人”,則必須首先使人的“思想、思維、心識……”等如何認知與符合也即“順應”天人或宇宙自然的基本規律,而這個“順應”的過程,需要“去故”而顯示或恢復“本心”。這里的去故復本,即是“革和成”,二者是上述“分、轉、變、列、降”后的人之思想的逆過程或稱之為提升后的狀態。
因此,所謂“革命”,即是“人”的自我層次提高與升華。
最后,如何去“革命”?
實踐中,“人”進行革故鼎新或洗心革面而獲得提升,在獲得正確認知以及回歸“本性”上,最需要滿足的是“順乎天”,是首要條件,而“應乎人”則是基本立足點。
那么,在人之思想思維上如何“順天應人”,根據“人之識”的特點及其能力,有如下五大類方法:
1、以“一以貫之”為代表的方法。
對應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屬于直接處于本體狀態去認知萬事萬物的方法。其他諸如“無知也、空空如也、一以貫之、一以窮之、自強不息、中(執中)、一是以終、執一、抱一、無為、無爭、無常、無我、涅槃、亞伯之失、神貧、美、意見……”;
2、以“至誠無息”為代表的方法。
對應于釋放“眼耳鼻舌身意”本身的自然、率真、質樸,而率性之謂道,道法自然。其他諸如“嬰兒、童心、孩子……”;
3、以“格物致知”為代表的方法。
對應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屬從外向內尋求本體顯現的方法。“寡欲、禁欲……”;
4、以“庸言庸行”為代表的方法。
對應于盡最大可能發揮“眼耳鼻舌身意”之“理性”的所有認知潛力,不遺漏任何或隱或微的內容及其細節。其他諸如“切磋琢磨、攻乎異端、科學研究、社會調查……”;
5、以“戒慎恐懼”為代表的方法。
對應于規避“眼耳鼻舌身意”認知的局限,需要盡可能地對其可能存在的認知死角或其執著時刻保持警惕。其他諸如規避“蛇、原罪、惡魔、小人……”。
上述五大類方法集成為一體,之謂“中庸”。
各方法或單、或雙、或集、或全……均屬“革命”,是側重在如何獲得正確認知和判斷以及回歸本性的方法,換句話說,為人之思想上的自我“革命”。附加上角色擔當和虛實之義,則就進入了“仁義”這個方法簡潔但內涵龐雜的范疇上,《易·說卦》: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以此“順天應人”,不斷超越自我,是謂“革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