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11年3月在《草根網》建立了博客,評論活躍,筆者一一閱讀并重點回復,從中碰撞出點點滴滴思想,輯成若干篇談話?! ?/p>
一生中最愛評論劉泰特《毛澤東與中國的民族精神》一文 :
真正要找揭示中國的民族精神,一定要溯源歷史,溯源歷史就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果你忽略了這點,那么我勸你去學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執行主編 單之嗇 先生,他的獨特視角一定會給你很多啟迪的。
劉泰特回復:如若我的文章中有歷史常識錯誤,請不吝指出。文化的精華是一種精神,而精神的依托是一種思維即思想的創造性活動,文化離不開知識的積淀,但是用知識的多少來經驗羅列歸納文化,就十分可笑了,有句古話,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但是文化的精神信仰價值卻沒有這種世俗的經驗知識的局限,而是一種永恒,是像宇宙星空一樣的神圣。我們思考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p>
kenny_india評論劉泰特《毛澤東與中國的民族精神》一文:
如果要批判文化,好像所言皆非七寸。何況,文化是積淀出來的,當代人兼收并蓄即可,再批判也是枉然。 如果要說樹立一種精神呢,都不知道要樹立怎樣的精神......
劉泰特回復: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茫然無知,如同一個人的自我精神麻木不仁,人的獨立性第一要義,是自我認識,即自我精神的認識,一個民族亦是如此。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根本的一面鏡子。知己知彼,對于一個民族而言,“知己”最重要的莫過于知道自己的文化精神的根本,然后比較才能知道“彼方”民族的文化精神根本特征。
一生中最愛評論劉泰特《中國的民族精神(二)》一文:
本文談到了中國民族信仰缺失的根源之一,雖有所涉及,但還很膚淺。不知樓主注意到沒有,中國的民族一體,即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其實只有漢族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而呈現出地域化的特征。有的聚居區信仰媽祖,有的聚居區信仰基督教,有的聚居區信仰佛教。這種信仰不普及的現象,我認為有兩點:一是人群太過龐大,農耕與游牧歷史上多次交匯,而漢族的核心文化價值卻不是宗教,形成了多地域混合交互影響的局面,這與中國特殊的地理和歷史特征所決定的;二是本民族宗教的產生晚于儒教,而且封建帝王從維護統治的角度出發先扶持了儒教,而中國本土的宗教強調避世,沒有世俗的野心,自然也就不會成為帝王統治的工具了。 …… 信仰缺失的根本原因就是漢族人文化自信和消極避世的兩重性。(略)
劉泰特回復:你評論了很多,講了中國人口很多,歷史上殺戮很多,文化很豐富,但是文化又是呈現消極避世和很自信的雙重性,因此沒有宗教信仰等等,你的思路我不是很清楚。
我的思路簡單的概括:中國文化的根本是孔子儒家的思想,儒家有信仰也有務實和功利,它和中國專制政治的道德理論統帥與經世致用的官僚統治是協調統一的,因此彼此唇齒相依了兩千多年。中國不可能出現獨立于世俗權力的宗教,中國古代沒有個人獨立精神即人權精神的生存土壤,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老莊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另一端,也就是老莊思想一腳跨進了儒家的入世哲學,而另一腳是踩在保守意義上的天人合一的養生生存哲學的一頭,也是人類回歸自然的一種天性
銘濤錄語評論劉泰特《中國的民族精神(二)》一文:
《中國的民族精神》, 劉泰特 先生的此文實在是好。
數千年來中國的民族精神首先應當是國民精神,然后才能提及精英與統治。可是自明末以來的數百年歷史,特別是清后的統治階級已經嚴重將自身神化與非人了。
對于紫禁城內發生的故事,最生動與鮮活的是紫禁城內部的文化與活動,這是最高統治階層對于人類與社會實質理解的最直接與明朗的詮釋??匆豢丛谀切┏畹膶m中人文,以及人格尊嚴的懸殊與命運,理解一個時代的結束與消亡時限并不困難。這也是當下對于過多題材的宮庭影視作品中消極與不良影響多有微詞的原因所在(我這樣說并不是反對宮庭影視作品,有些宮庭影視作品對于人們清醒認識宮庭文化與政治也還是有些脾益)。
中國的民族精神首先應當定位于國民精神,而精英文化、統治者意志只不過是這個時代函數中的局部變量與奇點,它們絕對不是時空的全部,更不能代替整體或者脫離整體而獨立存在。在個別時候更不要錯誤地將一些飛點、盲點視為常因素數或公因素,否則怎么能夠演化出美感來呢?不弦暈、不茫然那才奇怪。
比如:毛澤東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一個開拓者與實踐者,他的思想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國民精神背景,所以才有“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遺憾。不能否認,毛澤東本人的人格精神的偉岸與博大。如果我們如此看待就不難明白他老人家一生的奮斗與堅持了。
此文好,好就好在引領我們在“如何塑造”與“如何培養”,以及“怎樣看待”和“自省”中國的民族精神。這是時代的一個大課題,更是華夏子孫面向未來與前途的緊迫難點和熱點。
劉泰特回復:贊同你的觀點,把民族精神等同于英雄崇高主義,把個別等同于一般,其實是把民族精神庸俗化,因為它沒有廣泛代表性的真實性的基礎,因此,變成一種虛偽的形式主義,變成了庸俗化,結果必然導致民族精神的虛無主義,而恰恰這種虛無主義又導致中國民族精神的一盤散沙。
離開廣大國民性的民族精神,而弘揚所謂精英文化的民族精神,僅僅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其實中國歷史上的精英文化和一盤散沙文化沒有本質對立,而是又矛盾又和諧的統一體。
民族精神信仰性的最最重要的標志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民眾認知水平?! ?/p>
銘濤錄語評論劉泰特《中國的民族精神(二)》一文:
近來對于民族文化傳承與認知的研討比較熱絡,這對于我們自省與自覺是十分有幫助的一件事,但是如何看待歷史過往中的人與事呢?
歷史長河的主脈是人的精神與物質活動過程,說白了就是人類在面對時局的精神與物質條件下所作出的努力與奮斗,我以為這才是我們在認識歷史與文化時應當細心品味的。然而中國近數百年來的統治與教化已經讓人們忘記了歷史的真象,而錯誤地以為統治者的意志與精英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歷史,這真有些盲人摸象、以偏概全、自欺欺人。
所以近代數百年來中國的政治與社會才有那么多的不協調、不和諧、不一致,甚至走向自身內部的極端分化和與暴力沖突。
劉泰特回復 :贊同你的觀點,歷史文化的主脈是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孔子的思想偉大和深刻,也是在哲學的高度抓住了人類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即君子和小人的關系,義和利的關系。而現在的文化在這一點上大大的退步了,因此,腐敗和庸俗是必然結果。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