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治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追求國家政治統一和君主集權專制。這種政治的哲學基礎,就是天人合一的唯天道、唯天命的社會自然觀。中國的天道觀和天命觀都是認識一元論,由一派生萬物,“一”中的道理包含了萬物的道理,而萬物的道理又源于初始的“一”。這個“一”除了有天道和天命的基本表述外,還以其它的一些基本概念來表達,比如仁、禮、中庸等等。萬物歸一的哲學世界觀是中國政治集權統一的天然盟友。
中國文化信奉萬物歸于一的思維方式,有不少經典的站在高度的語錄,比如老子說“言有宗,事有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比如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克己復禮為仁”,等等。中國先秦君主霸有天下,卻愛稱呼自己為“孤”和“寡人”。莊子認為孔子之學是內圣而外王。這些都是中國文化萬物歸一的突出的政治哲學的表現。
萬物歸一的認識方法還滲透到具體的道德文化當中,并且形成一種絕對化的標準。比如,人物的評價往往是非好即壞,一好就百好,一壞就一無是處,中國文化重視“蓋棺論定”,就是害怕對人物好壞的絕對評價中途有個閃失變化。魯迅說,“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這種墻倒眾人推的文化,這種隨風倒的國民性格都是萬物歸一的衍生形式。
這種追求歸一和追求終極的思維方式,是中國文化絕對性的特征,而中國文化絕對性的特征又決定了中國政治權威絕對性的特征。
萬物歸一的哲學觀,是中國古代政治始終追求國家統一的強大的文化信念。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無數的戰亂和朝代更迭,但每次分裂以后,歷史很快就又產生強大的文化向心力,追求國家的重新的政治統一,始終是任何一種分裂政權上下朝野的共同的堅定不移的主流的文化心愿。而且其結果往往是在更大空間的規模上,重新取得了政治和文化的統一。中國歷史呈現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政治矛盾發展規律。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分裂原因各異,有農民起義,有諸侯藩鎮割據,有外族入侵,但產生重新統一的歷史原因大致相同,即是一種強大的文化的力量,也就是前面論述的有缺點的萬物歸一的文化,但是在中國最最重大的政治統一的問題上,這種文化表現出捍衛統一的不可置疑的絕對性,也正是這種絕對性的文化氣魄,成為中華民族緊緊的團結統一的中流砥柱。
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追求一統天下的哲學觀。中國的哲學觀強調天人合一,強調天地人三者各自一統。在古代政治分裂的年代,任何割據國家若想偏安分裂,在道德文化上會很不得人心,在政治上也注定會遭遇失敗。這些分裂政權都面臨著政治抉擇:要么征服其他國家統一天下,要么國家被人家征服統一。他們都會先后意識到,在歷史上長久的偏安一方是做不到的,他們要么有這個賊心,而沒有這個賊膽,要么有這個賊膽,而沒有這個賊力。這種政治統一的文化心態,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有著生動而又深刻的表達。
在世界的文明史上,中國的文明在近五千年的歷史中,絕大多數時期都是處于國家政治統一的發展狀態,這是世界任何文明無法比擬的。中國國家長期表現出來的歷史統一性,說明了中國的哲學文化對中國的政治統一建設作出了關鍵性的貢獻。
日本民族的天皇政治制度“萬世一系”,形成了日本民族的信仰和團結,相比,中國也毫不遜色,中國在如此廣袤的國土上,經歷了數不清的內憂外患,統治王朝像走馬燈一樣的匆匆而過,而我們至今還沁潤在中國最早的祖先留下來的精辟的文化遺產之中,中國文化這樣的歷史純潔性,堪稱是一個世界奇跡,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歷史上曾經出現很多次挑釁中國文化的鬧劇,也所謂有批判和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的思想運動,但最后都以草草收場而告終。
中國文化作為個體缺少信仰的內容,但是中國文化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中華民族獨立統一的精神象征,恰恰在這點文化認同上,中國文化表現出愛國和統一的強大的信仰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最寶貴的文化資源。中國文化的這種巨大優勢,在當今世界不安定的發展競爭中,尤其凸顯出它對中國現實發展的無比珍貴的價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