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品讀《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不僅佩服文章中深邃的理論功底、精準犀利的文風,更是為教員對當時中國社會底層百姓的人文關懷感動。就是教員同情當時中國底層百姓的悲慘生存狀況,才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這一篇偉大作品,借此引起當時社會公眾和輿論界對底層百姓生活的關心和重視。
同時,也正是教員關懷社會底層百姓,才會指導中國革命的目標應該是為底層百姓們謀福利,改善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態,推翻壓迫在底層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個能令底層百姓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在《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毛澤東以人為目標,把當時中國人分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在文章中,用了非常多筆墨描繪了當時中國處在社會下層的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生活的貧困。
一 關懷生活悲慘的底層貧農,引導農民為革命的中堅力量
教員意識到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民占據中國人口的絕大部分,也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生活卻非常貧困。
在文章中,教員把農民叫為半無產階級。在教員看來,絕大部分的半自耕農、貧農、小手工者、店員、小販等,都屬于半無產階級。在當時中國的農村,數量極大的群眾就是半自耕農和貧農,構成了農民的主體。
之后,教員就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半自耕農和貧農生活的悲慘。在當時的中國,土地都是集中國在少數地主手中,農民為了維持生計,必需要租地主的土地。為此,地主要求租土地的農民支付高額的地租,半自耕農和貧農生活被地主沉重剝削,自然命運悲慘。
如文章中用形象生動的文學語言,對中國社會底層貧民悲慘生活狀況的描述:
“所謂另一部分貧農,則即無充足的農具,又無資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更需要出賣一部分勞動力。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可以看到,當時處在中國社會底層的貧農,生活是相當悲慘的。由于沒有肥料、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充足的農具,這也使貧農租用地主土地耕種,經常造成土地上的糧產品歉收。
為了維持生計,也只能出賣勞動力打工賺錢。地租占農民收成的一半,這也使農民交完地租之外,剩下糧食沒多少,遇到饑荒,只能如乞丐一樣,向親朋友好友借幾斗幾升糧食之后,這也使貧農如牛一樣,背負重重債務,生活非常貧困。
教員在文章中指出,造成農民生活的貧困,主要就是地主和農民不平等的剝削關系,這也是社會不公的體現。俗話說,窮則思變,就是由于農民在貧困中掙扎,對壓迫在身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可謂是深惡痛絕,自然容易接受革命理論的宣傳,革命要求也更為迫切。
教員對當時中國社會底層農民貧困生活的理解,出于對農民利益需要的關懷,于是就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號召,打出了“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口號,借此調動農民參與革命的積極性,投入到革命活動之中。廣大農民參與到革命隊伍之中,革命力量獲得壯大,為我黨革命運動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二 關懷城市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狀況,引導工人階級為革命的先鋒
教員除了關懷當時社會底層農民悲慘狀況,也是關懷當時生活在城市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狀況。
如教員在文章中指出,當時城市工業無產階級大約為二百萬人。雖然中國工業落后,造成無產階級人數也不多,但是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
教員是非常有憐憫之心,在文章中指出當時工人階級社會地位低下,生活非常悲慘,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產階級的殘酷待遇和壓迫,沒有發財的欲望,只剩下能出賣勞動力的雙手。在鐵路、礦山、海運、紡織、造船五種產業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卻獲得微薄的收入,勉強養家糊口。再加上資本家為了節省開支,不給予工人任何勞動保護,造成工傷事故的頻繁發生。
所以,教員就在文章中指出,由于工人在工廠的高強度勞動和低收入的悲慘生活狀況,自然對資本家的剝削強烈不滿,激發了工人階級反抗三座大山壓迫的革命意識。再加上經濟受剝削的工人階級,也無法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只能通過革命運動來爭取自身的自由。
所以,教員對工人階級悲慘生活狀況的關注,也意識到革命目標必須是推翻壓迫在工人階級身上的三座大山。同時,城市的工業無產階級也是革命可靠的同盟軍,乃中國革命的先鋒力量。中國革命必需鼓勵工人通過組織工會、罷工游行示威等活動維護自身利益,推翻壓迫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三 關懷小資產階級的破產命運:引導成為革命的同盟軍
教員除了關注社會底層的農民和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狀況之外,對處在社會中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命運也是充分關懷,主張把小資產階級引導為中國革命的同盟軍。
教員在文章中指出,小資產階級是當時中國社會一個特殊群體,主要就是自耕農(中農)、手工業者、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律師、小商人等。
小資產階級雖然生活比社會底層的農民和工人還要好,在經濟上大部分可以自給,但是由于受著帝國主義、軍閥、封建地主、買辦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生活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文章中描述:
“必需增加勞動時間,每天起早散晚,對于職業倍加注意,方能維持生活”。
所以,小資產階級雖然生活小康,經濟收入并不穩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當遇到經濟危機時候,小資產階級受著外國資本和大資本家的競爭和排擠,生意舉步維艱、容易破產,自然對現存社會制度不滿,激發了變革的欲望。
所以,就是小資產階級對自身生存狀況的焦慮,也是厭惡壓迫在身上的軍閥、帝國主義勢力、封建地主勢力和買辦力量。
如小資產階級經常罵洋人為“洋鬼子”,罵軍閥為“搶錢司令”……再加上小資產階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向往獲得公平的社會地位和社會的尊重,但是現實中卻受著三座大山的壓迫,自然有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意愿,對社會不公自然是強烈憤恨,渴望出現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環境。
因此,教員以關懷小資產階級悲慘生活狀況為出發點,看到小資產階級有著變革社會,爭取自身經濟的力量,自然是中國革命爭取的力量和同盟軍。同時,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和參與,令革命活動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為中國革命提供廣泛的社會資源和智力支持。
四 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石:爭取社會底層民眾的支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教員的指導下,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然戰勝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主要在于能爭取到社會底層民眾的支持。教員就是有著一個悲憐社會底層民眾的善良之心,關注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才能把握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找到革命的同盟軍和力量。
教員就是對當時中國社會底層民眾悲慘生活狀況的關懷,自然認為革命必需依靠處在社會底層的農民、工人和小資產階級,通過土地改革,提高工人待遇、保護小資產階級利益等方案,改善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革命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戰勝強大的敵人。
當革命的目標在于改善當時中國社會底層民眾生活狀況,自然贏得底層民眾的支持和信任,使革命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強大的戰斗力。
結語
所以,當時共產黨代表是窮人的利益,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代表是富人的利益,舊社會本來就是窮人多于富人,在人數和力量上,共產黨必然能戰勝國民黨。
教員在《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對當時中國社會底層民眾悲慘生活狀況的關注,解決底層民眾的利益和需求,自然贏得了民眾的支持,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引導我黨引導的革命走向了成功道路,帶來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歷史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