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猶太人的財產
二戰結束后,一些猶太幸存者返回自己原本的家園。但尷尬的是,無論在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還是蘇聯掌控的東歐板塊:保加利亞的薩洛尼卡,奧地利的維也納,立陶宛的紐爾維斯,捷克斯洛伐克的奧德貝格,匈牙利的埃格爾,他們被自己的鄉親拒之門外。
“數百萬歐洲人曾期望猶太人消失,對驅逐一事保持沉默,并從被害猶太人的遺產中獲利”。
對此,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對此保持沉默。人們覺得有必要諒解那些被德國占領和恐嚇的國家的非猶太人,“他們也遭受了戰爭帶來的嚴重損害和精神損傷,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納粹德國當然是這種集體性行為的有意塑造者,但絕非始作俑者。納粹德國抓住了歐洲很多國家長期以來在民間盛行已久的對猶太人的仇視、嫉妒、羨慕、取而代之的想法,將猶太人趕走或關押虐待致死的同時,將猶太人的房屋和財產全部分配給當地居民,使得這些居民每個人都成為犯罪的共謀,成為銷贓者和小偷。
這也能夠很好地解釋在希特勒啟動其骯臟的種族清洗計劃時,得到了幾乎一致的配合。
將猶太人列為替罪羊,是歐洲國家
的共同選擇
猶太人在19世紀晚期之所以會執著于創建猶太國家的想法,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歐洲各國的反猶排猶浪潮在當時已經噴薄而出。猶太人成為了19世紀歐洲民族主義勃興的最大受害者。
在各國民族主義的潮流下,猶太人陷入動輒得咎的處境。正如很多歷史學家所指出的那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論在英法主導的協約國陣營,還是德國、奧匈帝國一方的同盟國,猶太人都積極參加所在國的軍隊,參軍數量、犧牲數量都遠遠超過其所占所在國人口的比重。但這并不影響兩大陣營國家的民眾仍然渲染猶太人是出賣國家的兇手。
德國歷史學家格茨·阿利在其所著的《歐洲反猶史:1880-1945》一書中就談到,從俄國到羅馬尼亞,從德國到奧地利,從法國到英國,到處都是反猶主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猶太人群體中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猶太人對于這種看上去很瘋狂的言論并不感冒,這也是為什么在20世紀前25年依據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數量其實并不多,且主要來自于俄國和奧斯曼帝國,而歐洲其他國家的猶太人相信只要憑借自己對于國家的忠誠,就可以扭轉不實評價和體系化的排斥。
書中談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其他國家的猶太人如果遇到實在無法生存的困境時,則會選擇移居美國,少數人選擇去英國。不幸的是,反猶浪潮因為猶太移民較多地涌入美國,也傳遞進入。
書作者剖析指出,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反猶主義,之所以大行其道,并逐漸發展到失控的地步,是因為當時的歐洲國家在政治和社會輿論上,受到官方主導的“敵友觀念以及(給本國社會、經濟、政治困境)尋找替罪羊”思維的毒害,陷入長期殘酷戰爭對于人的行為也起到了野蠻化的作用。
很顯然,在20世紀后期至今,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方式,不能不說與上述因素的重現密不可分。
《歐洲反猶史:1880-1945》這本書借助史料,梳理了20世紀初歐洲各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輿論,以及民間社會心理在反猶排猶問題上越陷越深的表現。
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在當時經濟發展越好、國內社會問題相對緩和的國家,如英國等,反猶排猶思潮在民間也存在,卻并不至于發展為幾乎全民參與的地步;而在沙皇俄國為代表的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矛盾突出的國家,猶太人越是重視對子女教育、商業經營等方面的投入,越為勤奮地為自己所在的國家貢獻,就越會招致其他種族和民族民眾的仇視,而所在國政府對于這種自己送上門來的替罪羊,就毫不客氣地加以利用。
被回避的“原罪”
書中詳實敘述了俄國各地當時掀起的最為兇暴的反猶浪潮,其激烈程度幾乎與美國同期南方地區白人群體展開的對黑人進行的種族迫害相提并論。
在羅馬尼亞等國,猶太人甚至被嚴重限制獲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乃至私人購買專門服務的權利。
至于法國,人口總共4000多萬,人們卻把經濟發展困境的全部原因都歸結到只有7萬的猶太人。
一戰后期,在烏克蘭和波蘭等國家,各自的民族主義者不僅要與國外的敵人作戰,而且還要抽出精力要清算自己陣營中所謂的內奸,也就是猶太人。在烏克蘭重新回到蘇聯控制以前的幾年里,烏克蘭境內對于猶太人展開的大屠殺,幾乎可以與同時期的亞美尼亞慘案相提并論,但出于挺烏反俄的政治正確,100年后的今天,西方國家只會反復提及土耳其人造成的亞美尼亞慘案,而回避烏克蘭的反猶“原罪”。
當時間推進到20世紀30年代,反猶排猶浪潮再次提速。1929-1933年大蕭條,尤其是美國以鄰為壑采取的高關稅政策,更是惡化了歐洲國家的貿易局勢,失業率激增。
這種情況下,納粹德國推行的反猶政策,擴展到其陸續入侵、控制的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時,帶來的響應幾乎是一致的。
二戰戰后,實際上除了德國,歐洲其他國家并沒有認真檢視、檢討過過去的反猶排猶歷史問題,這方面的歷史責任都被一股腦兒歸結于納粹德國,甚至歸咎于希特勒、希姆萊等少數人。
所評圖書
書名:《歐洲反猶史:1880-1945》
作者:(德)格茨·阿利
譯者:陶卓、朱鳳儀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