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性藝術確實是人們接受知識的重要方式,但是人類真正對于知識的需求動力,來自生活現實的需要。
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了文藝。延安文藝時期如《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作品能夠保留至今,并不是因為它們的娛樂形式,而是它們反抗壓迫的內容,這叫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當時人民面對的問題是階級壓迫,不反映人民這種需要的作品——比如三十年代充斥上海的大量纏綿婉約的作品——是不能留傳下來的。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工作,也不能僅是甚至不能主要是娛樂形式。
鑒于資產階級文化占據強勢地位,列寧曾主張直接用“灌輸”方式。1902年,列寧在《怎么辦?》這本小冊子中批判在社會主義理論傳播途徑上崇拜“自發運動,沿著阻力最少的路線進行的運動”傾向時說:
原因很簡單: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淵源比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久遠得多,他經過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擁有的傳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所以某一個國家中的社會主義運動越是年輕,也就必須越加積極地反對一切鞏固非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企圖,也必須越加堅決地警告工人,叫他們不要聽信那些大喊大叫反對“夸大自覺成分”等等的惡劣的勸告者的話。[1]
為此,列寧同意卡•考茨基“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到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去的東西,并不是一種從這個斗爭中自發產生出來的東西”[2]的觀點,并要求無產階級政黨“為了執行這個任務,同自發性進行殊死的斗爭”[3]。
列寧的經驗于今仍然為效。今天我們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與國際資本主義的歷史比較還很年輕,沒有多少經驗,更沒有“多得不能相比”和“經過了更加全面的加工”的“傳播工具”。因此我們在意識形態宣傳有思想政治戰線的工作中還不能放棄看似生硬但在實踐上卻是非常有效的正面宣傳甚至“灌輸”的方式。“寓教于樂”是人類接受教育中最具“自發”性的方式,但可以自問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有多少是娛樂而不是一層層考試即“灌輸”得來的,盡管我們不喜歡這種“灌輸”方式,甚至到處嘲諷這種方式的生硬性,但它確實很有效:它使我們以比“娛樂”方式快得多的速度掌握了那么多的文理知識,難道我們不能用同樣的不好看但實用的方式攻下意識形態主陣地嗎?當然可以。
因此,要辯證地看待意識形態宣傳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灌輸”式宣傳與“寓教于樂”工作方式,不能單純地把娛樂當成文藝宣傳的主要方式,更不能娛樂至上。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及其偉大成就,還是要靠效果顯現周期較長的正面教育,娛樂只是正面教育的配合形式。放棄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后果,蘇聯已有前車之鑒,我們后來者不可不察。
意識形態宣傳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關系到黨的事業成敗。對于這個陣地,我們不占領,我們的對手就會占領,這方面萬萬不能疏忽大意,我們的宣傳工作者要積極出擊、堅決打贏當前奪取意識形態陣地的攻堅戰。
————
[1]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7~258 頁。
[2]轉引自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 頁。
[3]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7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