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作家莫言主張“文學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揭露黑暗,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堅持寫下去”“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是超越黨派,超越階級,超越政治,超越國界的”。莫言是諾獎獲得者,披著這身華衣,格外具有迷惑性,有人就煞有介事地說,魯迅就專事批判和揭露的,他的雜文就是如此。
無庸置疑,由于魯迅生活在風雨如晦的黑暗中國,他把手中的武器首先投向了“有害的事物”,寫出了大量的揭露、諷刺、揮擊黑暗統治的戰斗雜文。但是,魯迅也多次說過,他寫作雜文是為了“催促新的產生”、“戰取光明”,并說“‘中國的大眾的靈魂,現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準風月談·后記》)作為“中國的大眾的靈魂”,固然有國民的劣根性,但是也不乏熠熠光彩、戰斗的革命精神,事實也是如此,魯迅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歌頌性的雜文。
我們從魯迅留下的16本雜文集中,初步統計了一下,至少有100多篇是歌領性的雜文,這與魯迅雜文總數700多篇比較,是個不小的數目。如寫于晚年的《且介亭雜文二集》共有50多篇雜文,其中就有10多篇是歌頌性的雜文。
魯迅的歌頌性雜文從內容上看,主要有三類:
一是歌頌蘇聯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神的。如《我們不再受騙了》《生命的路》《圣武》《答國際文學社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革命時代的文學》等。
二是懷念同志和友人,贊頌其優良品質和戰斗風骨的,如《為了忘卻的記念》《記念劉和珍君》《黃花節的雜感》《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等。
三為進步作品作序,題記,評介作家作品,稱費其反抗壓迫,爭取新生的斗爭精神的。這一類在魯迅的歌頌性雜文中最多,如《柔石作〈二月)小引》《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余懋庸〈打雜集〉序》《〈守常全集〉題記》《林克多〈蘇聯聞見錄〉序》《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等等,從形式而言,有政論式、隨筆式、序跋式、問答式、墓志式、回憶式、報告式,甚至廣告式等等。
如何寫好歌頌性雜文?魯迅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的創作實踐和寫作經驗主要是:
首先感情真摯,通篇洋溢著作者濃烈的情感。要歌頌,若沒有激情,那就會成為干巴巴的說教,“赤心照日月,詩情勝血濃,”讀魯迅歌頌性雜文,我們可感受到作者強烈的好惡,鮮明的愛憎,這使他的雜文具有感人至深、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如《為了忘卻的記念》,這是為悼念左聯五烈士的。魯迅寫道:“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棧里,他們卻是走向刑場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聲中逃出英租界,他們則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舊寓里,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三個層遞句,層層襲來,如激浪奔岸,把作者的悲憤,盡情傾瀉;把作者的憂傷和盤托出,讀來令人心酸,促人憤慨。在《蕭紅作(生死場〉序》中,魯迅熱情地寫道:“……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字里行間充盈著魯迅對年青作者的愛撫、贊美和支持,其拳拳之情,讀之能感,呼之能出。
其次,精辟的分析閃爍著哲理的光芒。魯迅歌頌性雜文,不是庸俗的捧場,更不是吹牛皮,而是對所稱領的人和事,從感性上開到理性,用雜文的筆調,概括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獨到見解,使之迸射出哲理的光蘭,發散出洞幽燭隱,振聾發聵的思想威力。試讀魯迅《白莽作〈孩兒塔〉序》:“這《孩兒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現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避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幾個詩樣的排比句,將白莽和《孩兒塔》聳立在我們面前,讓人敬仰。
再次,用漫畫的手法勾勒人物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怎樣寫活歌頌性雜文?魯迅的經驗告訴我們,用漫畫的手法勾勒形象是一種有效手法,它可以使雜文避免平鋪直敘,增加審美情趣。魯迅在《憶劉半農君》中,這樣勾勒陳獨秀、胡適、劉半農的形象:“倘若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吧,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里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患,'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短短的一段話中不但把陳,胡、劉三人性格特征,維妙維育地勾勒了出來,面且作者自已“側看頭想一想“的自畫像,使一個沉著睿智的成士形象躍然紙上。
當然,歌頌與暴露,本身是對立的統一,沒有純粹的暴露,也沒有純粹的歌頌。將它截然分開,說什么“文學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揭露黑暗,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堅持寫下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糊涂透頂。魯迅雜文許多就是激濁與揚清并存,扶正與祛邪兼蓄的,很難絕對地劃分哪篇是歌頌性、哪篇是暴露性的雜文,我們只能從基本上或主導方面來區分暴露還是歌頌性雜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