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兩瓶水之間的事,美國人也跳出來喊話,這當然是一種動員,也是一種責罵,居然這么久了奴才們還沒有搞定。某網創始人李某也“不甘寂寞”,公開喊話宗氏女,誘使其出來平事。鳳凰衛視也沒閑著,也出來力挺“大自然的搬運工”。
“不就是兩瓶水嗎?至于嗎?”顯然,這些人內心深處認為這事重大,同時,又不想讓中國網民認為這事重大,他們還是相盡早平事,這么一直爭論下去,對他們極其不利。
為什么區區“一瓶水”的企業出來點事,居然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居然牽動了美國人?
這其實并不是發生在“兩瓶水”之間的事,這是發生在中國人民和買辦經濟勢力之間的事。
就是說,“大自然的搬運工”,在中美關系大局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很有代表性,當然是不能倒的。
究竟是什么作用呢?
這讓人想起前駐華大使洪博培的名言:利用中國幾億“網民”,搬倒中國(TAKE CHINA DOWN),當然“網民”總體上已經不站在他們那一國了。又讓人想起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人名言,中國不能停止開放,否則美國不會座視不理。還讓人想起前總統奧巴馬的名言,如果十幾億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那樣的好日子,十幾個地球也不夠用(中國人一廂情愿地認為,大平洋足夠大,能夠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從奧巴馬的眼光看來,整個地球都容不下中美兩國,何況一個太平洋?)。這更讓人想起“胡說”的說法:中美不是敵人,網上要搞清楚;中美關系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開放的前提,維護中美關系大局;要是貿易戰把中國逼左了、逼不開放了,那就糟了。這還讓人想起中國最近的高質量、高水平金融開放、金融強國、金融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等政策、理論和輿論。
大家知道,在中美經貿關系中,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美貿易,盡管中國不掌握定價權,中國這邊年年順著都很大。再加上中國開放金融、開放市場、美國資本及買辦資本在中國圈了很多錢。這里的錢,可以分為兩筆:一筆是中國巨量商品和服務出口,因為是美元結算,所以,中國賺了很多很多美元外匯。據說2014年,中國取消了強制結匯,中國企業對美國出口賺的美元外匯,不再由中國銀行統一管理,這些外匯也就掌握在各出口型企業手中了。第二筆是中國的美資企業、買辦企業(多為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網絡平臺企業,還有這家賣水的“搬運工”),也掌握了大量的人民幣資金。
第一筆錢,美元外匯,因為數額巨大,所以,對美國構成了巨大的信用壓力!因為,中國總要用這些美元外匯購買美國的商品、服務、企業、資源,而美國輕工業幾乎沒有、重工業萎縮、軍火不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重要企業又不允許中國用美元包匯并購,資源也不允許中國用美元外匯開發,那么,僅僅憑轉基因農產品、質次價高的波音飛要,遠不能平衡對中國的貿易順差。為了緩解來自中國的巨額美元外匯信用壓力,華爾街金融寡頭想到的辦法是誘騙中國政府、中國的銀行、中國企業、中國公民把手里的巨額美元外匯交給“國際國內先進的資產管理機構”打理,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理財、基金、信托、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等所謂金融產品,成了中國政府、中國的銀行、中國企業的所謂海外資產,當然由美國金融機構來保管。
但近年,中國政府和部分民族企業對美國國債開始有了警惕,連續減持、拋售美國國債,那么,來自中國的美元外匯信用壓力,不斷增加。
此時,中國的買辦企業,如果能用手里的美元外匯,購買美國的國債、期貨、股票、理財、信托、基金、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等等金融產品,就會大大減輕了華爾街的信用壓力,抵消中國政府拋售美債的影響。此其一。
中國的買辦企業,多從事金融業、房地產業、互聯網平臺業等“第三產業”,或者就是賣水的“搬運工”,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利潤巨大,可以圈到很多人民幣資金。如果這些企業把自己手里的人民幣資金,再從中國的外匯管理部門手中兌換成美元外匯,然后再用這些外匯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或者直接捐給美國的什么大學或者智庫,或者其他什么NGO組織,這也可以減輕美元的信用壓力。
就是說,只要中國的大型買辦企業不斷用手里的美元外匯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或者用手里的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外匯,再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或者直接捐給美國,都可以緩解美元的信用壓力。即使是中國政府減持、拋售美國國債,也不能增加美元信用壓力。
如此,在中國買辦的大力協助下,美元鈔票就完成了從發行、流通到回收的全過程,美國方面不必付出任何商品、服務、企業、資源的成本。
我們知道,把美元外匯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期貨、理財、基金、信托、股票等金融產品,實際上是被華爾街金融寡頭沒收了,這當然意味著這些買辦企業和富豪上當了、受騙了。我以前認為,這些買辦真的很傻,好不容易在中國賺的錢,就這么被美國人給騙了。其實,傻的可能是我們。他們這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就是說,中國的買辦是明明知道這是美國的騙局的,但,他們還是把自己的美元外匯和人民幣資產用于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這實際上是他們在發揮自己的“洗錢”功能,這是他們的角色定位,我們不能認為他們這是上當。
那么,不驗理解,為了緩解來自中國的美元外蕩的信用壓力,美國需要至少做以下幾件事:一是中國必須壓低自己出口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壓低中國企業股份、資源開發的價格,最好免費,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國手里的美元外匯數量。二是必須在中國扶植大量的大型買辦企業,從事房地產、金融業、互聯網平臺或者賣水這種一本萬利的企業,以便于圈到巨額的人民幣資金。三是中國不能管制外匯,必須允許買辦掌握其出口賺取的外匯。四是中國不能阻止資本自由流動,以便于美元外匯自由離開中國。五是中國必須開放金融、開放市場、內外資一視同仁,實際上,必須限制主權資本而不能限制外資。六是國有銀行不得向國有企業輸送利益,但必須向買辦企業輸送利益。
顯然,大自然的“搬運工”之類的買辦企業,是美元寄生于中國經濟之上、并完成美元回收、緩解美元信用壓力的關鍵環節!如此關鍵的環節,出了問題,不值得美國人親自出面嗎?當然值得。
筆者最偏愛從貨幣發行、流通、回收的角度,研究中外金融、經濟問題和社會矛盾,我認為這是分析中美關系的最佳突破口。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美元霸權,實際上就是個巨大的陷阱、騙局。雖然每個環節都偽裝、包裝得很好,許多經濟學家、媒體人、學者、智庫等為之粉飾,但,把這些環節串起來,不難發現其騙局的本質。
美國人是不希望中國人民看出這個陷阱、騙局的。
還需要補充重要的一點,當中國因采取央地制度而喪失貨幣發行權、并接受貨幣“錨”理論時,中國國內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中國政府不能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需要而增加。中國銀行體系要增加“基礎貨幣”,就必須增加相應的美元外匯儲備!這就是所謂的“人民幣發行錨定美元外匯儲備”論。為了增加人民幣發行量,中國必須出口創匯、儲備美元!如果中國國內流通的人民幣被兌換成了美元外匯、轉移到外國,那么,中國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就少了,會影響經濟運行。那么,中國就還須繼續出口創匯、開放金融、開放市場、出售企業、出售土地等資源,以便于得到更多的外匯,才能增加人民幣發行量,并且,這些增加的人民幣發行量,必須由外資和外向型企業優先使用,不能給中國企業尤其不能給中國國有企業使用,中國市場才能“繁榮”起來,那當然是外資經濟的繁榮,不是國有和民族經濟的繁榮。
都說臺灣、南朝鮮、日本等四小龍是“盤子”經濟,一旦外來投資增加,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就繁榮;一旦外資投資減少,其經濟就蕭條。這就是所謂美元周期率,這個周期率,是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操控的。實際上,是這些國家和地區沒自己獨立自主的貨幣發行權,其貨幣發行權掌握在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手中的緣故,其經濟自然也操控在美國金融霸權手中。中國采取央行制度、開放金融、資本自由流通、開放市場,人民幣發行權也被華爾街掌控,則中國也是“盤子經濟”,并不例外,無非是中國這個“盤子”大一些而已。(202403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