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心似箭》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講述了抗聯連長魏得勝的故事。
故事開始于1939年冬天,魏得勝率軍在一次激戰中,負傷跌入冰河被捕。他憑借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成功逃出日軍的魔掌,并在齊大爺的金礦中找到了藏身之地。齊大爺成為他的患難之交,并幫助他離開金礦。
然而,由于叛徒的出賣,魏得勝再次被日軍俘獲。他遭受了嚴刑拷打,但始終堅守信念,拒絕透露任何有關抗日聯軍的信息。最終,他被發配到煤礦做苦工。在煤礦的日子里,他趁機尋找逃跑的機會,并最終成功率領一群苦工逃出煤礦。
在逃亡途中,魏得勝饑寒交迫,暈倒在密林深處的小溪邊。幸運的是,他被山民玉貞及其子所救。在玉貞的照顧下,他逐漸恢復了健康,兩人之間萌生了愛情。然而,魏得勝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最終決定離開玉貞,繼續尋找自己的部隊,投身到抗日戰場中。
這部電影通過魏得勝的形象塑造,展現了無數抗日英雄和革命將士在艱苦環境中不怕犧牲、負重前行的精神風貌。
整部影片沒有一句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義,為民族為國家的豪言壯語,但是從始至終彰顯著抗聯戰士堅守抗日初心,共擔救國救難使命的堅定決心!
同時,電影也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堅韌不拔,在愛情與信仰之間的痛苦抉擇。在與玉貞的朝夕相處中,兩人萌生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是樸素的,但卻是真摯的,熱烈的,甚至是難以割舍的情感。《歸心似箭》里的“歸心”有兩層意思,既有魏德勝巡抗聯隊伍的“歸心”,又有兩人渴望勝利凱旋團聚的“歸心”。
整個故事緊湊而充實,演員的演技精彩耐人尋味,在高天大雁南飛,地上依依不舍的送別中,《雁南飛》悠然響起,“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正是玉貞內心深處的期盼獨白;“盼歸,歸莫把心揉碎!”更表現了玉貞與心上人離別時的柔腸寸斷!誰說世上沒有真正的愛情啊?這不就是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呀,他們的感情是在患難中建立起來的真情呀!
在鄉下慶典時,歌手們經常說粉段子,唱《送情郎》、《十八摸》更是家常便飯!我曾向班主提過建議,班主用《捕蛇者說》里的話“君將哀而生之乎?”回答了我!“少了這些還能有活兒嗎?”一個女歌手接話說:“不光是群眾愛聽,領導都愛聽這樣的粉段子!”我一時無語。
什么是領導?能引領引導群眾的才叫領導啊,毛主席當年經常跟自己的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在為人民服務,你們為我服務就是間接地為人民服務!”毛澤東時代的英雄人物都是一線戰士和勞動者,沒有領導干部,國家的大多數人都在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奮斗,在國家有困難,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人們的精神世界仍然是充實的。《為了61個階級弟兄》的故事就發生在發生在1960年,平陸縣張溝村的61位民工在修建風南公路時集體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在藥品、醫生急缺,交通不便,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全國各地人民不計報酬,想盡一切辦法及時將藥品空投到事發地點,最終使這61名民工得以獲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懷念的不是那個時代的貧窮 ,而是那個時代大家都能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氛圍,那時候人人都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幸福感!
東方文化認為人乃“佛魔同體”,揚善抑惡人就會向善的方向發展,揚惡抑善人就會向惡的方向發展!
如果我們的社會一味迎合人的自然屬性,忽視人精神家園的建設,意識形態領域就會變得庸俗、低俗乃至下流。
在資本和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我們今天的社會正像馬克思當年所說的那樣:“金錢是人與人之間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以外,再沒有別的聯系了!”相親市場女生不管自身條件如何,都想找“高富帥”、“霸道總裁!”,在資本唆使的“兒要窮養,女要富養”的觀念驅使下,女生消費節日繁多,相當多的女生尊奉只知索取,不知奉獻的“女權主義”,全國大齡剩女已近一億!
婚后很多夫妻也是矛盾重重,過著離,離不了!過,過不好,和外人說話,歡聲笑語,和家人說話哪兒都不對,處處是毛病的生活!
春節期間斷親現象普遍蔓延 ,八零后偶爾走親,九零后勉強走親,零零后不走親!絕大多數親戚之間是嫌你窮怕你富,恨你有笑你無,親戚之間更多的是攀比,基本不會發自內心的希望你過得好,起碼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你有錢他嫉妒你,你沒錢他看不起你,一方有難,八方譏諷!
同事、朋友乃至陌生人在市場經濟你死我活的競爭機制下,大家都像麻將桌上的牌友,不是你和了他高興,而是他和了你閉門他才高興,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兒,整個社會的道德感在斷崖式下跌!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屬于群居動物,物質資料的獲得需要群體的分工協作與相互支持。
而我們東方文化更認為人是精神的產物,人和動物的最顯著區別是人有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而動物沒有,人的生存在獲得必要的物質資料的同時還需要精神上的相互交流和慰藉。誠信、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基礎,親情,友情,愛情都是人正常的精神需求,我們的社會更需要的是《雁南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