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爭,大多數人都盯在臺灣、盯在南海、盯在經貿、盯在戰爭。
然而,實際并非如此,中美之爭,不在一城一池,不在一時一世,而全在人。
大國之爭,爭的一定是人,誰控制了對方的人,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
什么叫大局?大局就是人局,沒有哪一局對決不是人的對決。
美國控制中國,歸底結底控制的也是人,制造具體事件是控制人的一個過程。以前,我們經常講“和平演變”,以為美國只是想把中國從社會主義演變成資本主義就算結束。
事實呢?不是這樣。美國的追求是永遠壓制中國,并且永遠稱霸世界,只要中國對美國構成哪怕一丁點威脅,它就要繼續打壓下去,決不因為中國在制度上有轉變就松手,更不可能互為朋友。
控制中國人,不等于將中國人美國化,美國人并不希望中國人美國化。
為什么呢?美國人都懷有霸權思維,都希望自己是全世界唯一王國國民。如果中國人也都有美國思維,那不是也想把中國變成霸權國家?中國人都想當世界王民,那美國怎么辦?
所以,美國控制中國人的目標只能在:將中國人思想奴才化,將中國人行為奴隸化。
只有將中國人奴化了,“奴”才會遺傳下去。
美國如何實現自己的奴化中國人目標?
重點對象在精英,不是全體國民。一個國家的歷史是人民推動的歷史,但掌控歷史話語權的卻是永遠是精英,控制了中國精英,就控制了中國人。
從歷史脈絡和現實表現,我們可以總結出美國六大核心戰略:一,培養精英骨干層持有“美國心”和“美國腔”;二,讓社科精英變成美國戰略的“二級培訓員”;三,讓主流精英成為代言人;四,推動部分代言人轉成代理人;五,堅定不移地否定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和他的思想;六,利用中國人分裂中國是美國最后的戰略歸宿。
必須說清楚,揭露美國戰略核心目標并不等于反美,是知己知彼的一環,僅是簡單全盤反美,會反掉美國優秀的、可取的好東西。
下面,就來細說一下美國戰略的實際操作與影響。
一,培養中國主流媒體精英的“美國心”和“美國腔”。
什么樣的心才叫中國人的美國心?
客觀評價美國的好與不好,那不叫美國心,那是公理心。
具有以下特征的人才叫美國心:凡事都必須是由美國現象檢驗對錯,美國從來就沒有錯,即使有錯,也應該理解為前進中的正確;凡中國與美國不符的部分都必須改成跟美國一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的世界觀也必須跟美國保持一致,凡與美國不同的聲音,都是背叛正義,都是支持邪惡。
有了一顆美國心,然后就必須操起美國腔。
什么叫主流媒體?
凡是由資本靈魂操控的媒體都叫主流媒體。
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媒體哪些屬于主流媒體?
所有門戶網站、電視臺、報刊等都屬于主流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私媒。
有人會疑問,傳統媒體怎么也包括在內?不要有疑問,美國成功就成功這里,美國控制住的是人,不是空殼的媒體框架,只要人被控制住了,這些人無論在哪個媒體里面任職,他的心都是美國心,在傳統媒體單位工作,明面上,他會遵守紀律和要求,但暗中使壞顯功力,滲透不同于顛覆,它具有漸進性和不易察覺性。最近兩年,抓了不少壞人,都躲在傳統媒體內。
美國為什么只選擇精英?
只有精英才有機會進入到主流媒體,工農進不去。
只有精英,才能得到重視,不愛惜精英,就等于不尊重人才,甚至可能會被說成是文革回頭。
信息時代,所有人都活在媒體里,實際上就是活在精英的思維導向里,絕大多數人不再有真的自己,做自己并不那么容易。
自從美國控制住了中國媒體精英,“中國心”不再紅,越紅越不光榮,“中國腔”也不再有人聽,越講越被定義為邪惡。
近十年,國家做了許多糾錯的努力,為何仍未扭轉?
因為主流精英都已美國化,他們用“明紅暗黑”的手腕讓糾錯行動負面評價多于正面評價。
宣傳陣地是國家間所有爭奪戰的前置陣地,主流媒體承擔了這樣的任務。換句話講,我們花在宣傳陣地上的錢,部分用在了幫助美國宣傳上面。
二,各行各業社科精英中都有美國的“培訓員”。
這里的“社科精英”指哪些人?
除研究自然科學之外的一切學科都包含在內,尤其指文學、教育、政治、經濟、金融、法律、商業等領域。
美國如何控制住中國這類人甘心當美國培訓員?
先舉兩個例子。
茅于軾,最先提出“高利貸有利于窮人”的著名引領者,這種早就被國內外拋棄的所謂理論為什么還能迷惑住許多人?因為它被定義為思想創新。
他傻嗎?不。聰明得很,他知道中國幾千年的高利貸并沒有解決窮人問題,只會加深窮人的苦難。他為什么又能獲得追捧呢?因為有媒體引流啊!媒體把國內、國外對他的贊美推到很高的位置,讓公眾承認他是非一般的思想家,思想家,總是愛與眾不同,他只要追求不同就夠了,對錯不重要,思想家沒有對錯。
陳志武(一個美國籍又生著中國人面孔的人)。十年前,我就寫了篇文章,認定他是美國培養的在中國大陸煽動人心的茅于軾接班人。實際上,他基本完成了他的任務,他曾擔任過多家央企的獨董,他是地方領導的座上貴賓。
他為什么能紅在中國?真是有獨到的經濟理論貢獻?沒有。他就只有一個美國封的“著名經濟學家”名頭,沒有什么陳氏理論,也沒得過國際大獎,他的光環全是美國罩上去的。
還有哪些人承擔著他們一樣的重任?
北、清、復、交、人、武、南等名校掛有“著名”字樣的名師名家全部都是,一個都不例外。這樣說是不是有點極端?不極端,各位網友去查查他(她)們的論述即可。
今天,我又要再特別提提文學精英的壞水。
有一位年輕人跟我交流新中國前后兩個時代,他口口聲聲總稱毛澤東時代為“那個時代”,我問他“那個時代”是什么意思?他直說就是荒唐的時代。我又問他為什么有這樣的認識?他給我舉例說:“莫言的母親拾個麥穗就被隊長罵甚至打,這還不荒唐嗎?”
我給他一個反問:美國的弗洛伊德只是跟警察頂了個嘴,就被警察按在地上悶死了;城管將一位賣菜的婦女拖在地上走。這兩件事都是你看到過的,并且經常有類似事件,哪一件不比莫言母親的那點事痛苦?多大的事才算荒唐?
這位年輕人不服,他說:“莫言還在書中講過,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十五歲以下的孩子都是光腚去上學,這難道還不荒唐?”
我回答說:“如果是真的,那肯定荒唐。但是,你去問問莫言,他家女人十五歲前還光著腚,看會不會被別人強奸?你問他老婆十五歲前是不是光著腚到處跑?六七十年代的人又沒死絕,人長到什么時候有什么性征出現難道還能忘記嗎?”
莫言,得了諾獎,從文學水平看,許多作家并不服氣。但為什么近些年在文人界卻受到一致地奉承呢?因為團結的需要,因為有“諾獎”這個共主有支撐。未來,美國還會利用相同的獎項做中國文人的有力支撐。
作家圈是一個非常自戀、封閉又充滿幻想的群體組合,他(她)們的最大特長就是“豐富的聯想”,“莫須有”從哪里來?就是從文人的腦子里出來。越離奇的寫作,就越能吸引空洞無知的大腦。
當代中國文人看到了一個非常不利于自己的現實是:科學改變了認知力。
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單打獨斗地只會寫作,再單打,會被AI取代,讓整個文人圈都活得滋潤,必須活出政治化頭腦,然后才能發揮文人主導時代大腦的重任。
從中國的現實看,目前正處在一個“文興科衰”的嚴峻局面,中國近幾十年,看起來科學蓬勃發展,但實際上受制約的被動性比新中國前期還嚴重。
把研究莫言作品列為“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誰能給出我理由?研究他的豐乳?研究他的肥臀?研究他的傷痕?人民的血汗錢,用來研究文人的牢騷滿腹?他有哪一個思想閃光點是獨創觀點?讀者愛看,讀者去研究就行了,為何拿巨額公共資金研究他?巨額經費投入研究他,說明美國花中國錢的功夫在某些層面已經有代理人,是代理人在操作。
為什么會這樣?
這幾十年,是文人的春天,是極少數人發大財的春天,是商人的春天,是過度娛樂的春天,是嘴皮子攪動時代的春天。大家仔細理理大腦,當前,你經常在媒體看到的名人,有幾個不是社科人?
我想再提醒大家關注!中國年輕人,著名高校里的年輕人,都在追求什么?研究科學嗎?非也!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當官發財。成績好的,都想去當官,科研能力強的,都轉身當上了管理干部。
浪費中國科研人才,就是浪費中國未來。
中國不是沒有人才,是美國使盡招數持續浪費中國人才。
三,努力將中國主流精英培養成美國代言人。
美國是大國,中國也是大國,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競爭,有時是明面的,有時必須是暗面的,當轉入暗戰時,代言人的作用就極為重要。
有些話,如果由美國人口里說出來,中國人會反感。但如果從中國人嘴里說出來,或許相信的人就多了。比如說,茅于軾,清華的吳國盛,都是這類代言人。咱們都說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統一是民族重任。但他們就不這樣講,他們說:“小國寡民更幸福。”他們不直接反對統一臺灣,但指出了“更幸福”的選擇,這不就是幫美國實現代言戰略嗎?
最近兩年,有一股風刮得比較勁,那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解讀:馬克思不反對私有制;共產黨宣言和剩余價值論都翻譯錯了;公有制應該只是社會主義的補充;私有制不存在剝削;社會主義沒有什么嚴格標準,發展就是社會主義;等等。
這難道不是美國想說的話嗎?它不公開讓中國承認資本主義更好,而是讓精英說出社會主義的反向解讀。
在香港街頭煽動鬧事的人,不是美國面孔,都是中國面孔。他們是誰?都是美國的代言人。大陸呢?以后若是有機會,帶頭人仍然會是中國人,他們現在都沉在水底,等的只是時機,需要他們開嘴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聽話,這是奴才的本性和義務。
如果只是代言中美兩國間的事,那還不算完全代言,有關國際事務的評判,中國精英也是不遺余力地幫著美國,美國的“洗衣粉”能代表正義,美國射向南聯盟中國大使館的導彈也是正義,莫言說中國貪官一到美國就變得更為正義而富有同情心。誰是邪惡的呢?凡不服從美國領導的國家都是邪惡國家,凡是在國際上不支持美國提議的國家都是邪惡國家。
有一句代言非常經典:凡是跟著美國混的國家都比較富。
初看挺像是這么回事。但,你如果動點腦子,有點歷史知識,便能輕易發現:歐洲在不跟著美國混之前,它們都已經是近代科學發源地,它們早就是世界領先的國家群;亞洲日本,在跟美國混之前,也早就是世界列強之一,新加坡,雞蛋大的國家,能有多大指標意義?中東富國,靠的是石油,它們跟不跟美國混,也都能富。數來數去,也就韓國可以拿出來念念。
中國愿意跟著美國混,美國帶不帶你混?混到什么程度時它必須教訓你?黑社會性質,大家清楚嗎?黑社會老大,大家聽說過嗎?他會帶著一幫狗腿子混,但帶著混的狗是什么地位?當前的美國和狗群形象就是這樣。
為什么今年有關民營企業的爭論如此強烈?真是國內有人專門反民營嗎?不是,合法的私有企業一直都得到支持,老百姓不仇富,也不應該仇富。是代言人需要借這股風配合美國瓦解國企競爭力,中國大央企是美國打壓多年死活打不倒的龐然大物,只能借助中國人自己去瓦解。
怎么實現這個目標?公開攻擊央企國企不行,只能從另一方向喊冤喊苦喊死喊跑,喊得越慘,就越能引起同情,就能把經濟走弱的責任推給姓公的一方,拆誰的臺也就明了。
四,美國努力將“代言人”中的部分推舉為“代理人”。
代言人,只能說出美國不方便說的話,但無論說多少話,都只限于宣傳層面,而不具有政策層面的可執行性。
只做到代言一步,肯定達不到美國要求,必須有人能在中國國內為其做代理。商人銷售產品,會尋求部分代理人。要實現全方位優勢,各領域都需要代理人。
今年,有許多響當當的人物被識別出來下崗。為什么?因為他們的代理人身份被揭穿。我的眼光還算不錯,提早認出了一位大代理人。
什么人會成為代理人呢?
比如說什么五十人團、五十人會,還有部分智囊團、智庫中的人,都是有一出言便有成為政策可能性的人。
光有這些人夠嗎?
不夠。必須把許多精英推向一定高度的位置,直接用位置變換政策。有一個現象,大家可能不太關注,大量有位置的人,最喜歡用親美人士當軍師,或直接提拔他們當跟腳者。有什么好處呢?保持親美連續性,讓實際操作具有完整的“美國芯”。
這個方向有沒有因為整頓而大變?
有變化,但還沒有大變。因為人決定一切,精英未巨變,方向就不會巨變。誰看到親工農的網民很紅嗎?誰看到親工農的學者很紅嗎?誰看到親工農的理論很紅嗎?
什么叫親工農的方向?簡單講,就是多數人的方向,就是社會主義方向,就是相對公平的方向,不是兩極分化的方向。
這個方向的改革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五,美國誓死要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美國對中國有許多戰略,但從指導思想這個方向看,唯一也是最為艱巨的戰略任務是摧毀毛澤東和他的思想,是所有戰略核心中的核心。
美國要否定毛澤東,不只是要否定某個十年,而是要否定他的一生,否定他所有的思想,哪怕是與政治無關的文學和藝術也必須同時否定。
美國為什么要全盤否定毛澤東和他的思想?
因為這個思想對霸王和剝削者是一種永遠的核武器,只要讀懂毛澤東思想的人,一定會反霸,一定會反剝削,一定會追求全世界人民平等自決。
美國靠誰來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全是中國人,全是中國精英。
教材,這個東西,也就是幾本書,內容也不多,表面看也就教了點小知識。
然而,它有多重要呢?一個國家的人,長大后是什么樣,都取決于教材。中國的教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沒有一個階段的教材不涉及到毛澤東的錯誤,只要你讀過書,就熟悉毛澤東的錯誤,一代代教育,一代代傳承,最后的結果是:全中國人都知道毛澤東的錯誤,對他的功勞反倒是質疑。人無完人,錯與非錯,放在哪里討論爭論最合適呢?不應是教材里。放在教材里,給了部分壞人在課堂上放大和抹黑的機會。
圖書館,是干啥的地方?讀書的地方。讀什么書?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去圖書館看看,八十年代以前的書還能看到幾本?尤其政、史、文等社科書籍還有幾本?為什么沒有?導讀方向變了,后期的作品不同調,前期的作品都收入箱底,不再版。
前面,我說文人、文學作品一直否定毛澤東時代。
影視劇呢?否定藝術性更高,腔調跟文人一樣,因為影視作品本就由文學改編。
特別明顯地是,中國影視劇只專注演繹明否或暗否毛澤東時代的作品,對于曾經那些火熱、激情、奮發、奮斗、奉獻、團結、攻關、無私、勇敢的主潮流事跡卻只字不愿提及。什么時候才介紹一下?唯央視在特殊時間點程序性播放。
毛澤東時代的歌曲,不管紅歌還是民歌,都如此地積極向上,如此地健康奮進,他們都不喜歡,光不喜歡還不甘心,還要嘲笑當年的歌曲沒有愛情,只有政治,缺少人性。
如果有人寫毛澤東時代的好,如果有影視劇拍毛澤東時代的好,一般會被批判為“為**翻案”,或者被質問“你想回到那個年代嗎?”,他們要求把毛澤東時代的所有成就都一筆勾銷,或者把那些成就說成“與毛澤東無關”。
毛澤東思想是支撐中國人做健全人的思想。
全盤否定毛澤東思想的人,事實上是希望把中國人又重新變成奴的思想。
美國如果實現打倒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目標,它就對中國實現了五成以上的勝利,甚至更多。
六,利用中國人分裂中國是美國最后的戰略歸宿。
分裂臺灣是不是美國長期目標?肯定是。
把南海東海等地中國領海分裂出去是不是美國目標?肯定也是。
不過,美國只有這些目標嗎?當然不止。
著名公知茅于軾曾經提出要把中國分割為九塊的理論,支持者還有不少。美國呢?恐怕不只是想大割九塊,它可能希望把中國割成三十塊,越細越好。
分裂中國領土是后期戰略,早期戰略必須是分裂中國人思想,思想分裂要走在前面。
如何制造這個分裂?
把新中國不同年代分裂成小塊塊,把中國的重要人物對立起來進行分裂,把推動中國進步的關鍵詞對立起來進行分裂。這里要特別指出地是,引導中國區域思想分化也是引導分裂的一種手段,長期分化之后必定會引起思想沖突和分裂,差距越大的不同地方,雙方的共同點越小,共融的可能性越小,長期的“隱形鴻溝”不是好事。
統一,對中國人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選項,中國真要是再次被分裂,“中國人”三個字將成為歷史。
總結:主流,精英,代言人,代理人,分裂,撕裂,工農,文人,科學,思想,美國化,美國心,主人,奴性,這些關鍵詞,請大家好好思考,中國未來需要調整什么?需要防范什么?需要依靠誰?
美國控制中國人的戰略已經取得多大成就?
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只是個提醒,但是否真的能避免成為奴隸還需要我們有清醒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