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今天是毛岸英烈士犧牲73周年紀念日。
1950年11月25日,美軍多架轟炸機用凝固汽油彈偷襲位于朝鮮大榆洞的志愿軍總部,正在作戰室工作的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參謀當場犧牲。
烈焰焚身,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慘烈的犧牲方式了!
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贊歌》中有一段歌詞,像是專門為毛岸英寫的——
地陷進去獨身擋,
天塌下來只手擎,
兩腳熊熊趟烈火,
渾身閃閃披彩虹!
……
關于毛岸英的參軍、入朝與犧牲,有兩個廣為人知的說法,都不夠準確,甚至錯誤。
一個,是說毛主席送子參軍。
這個說法不準確。
準確的說法是:毛岸英主動要求上前線,得到了父親的肯定和支持。
1950年,當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朝兩國人民的這場戰爭爆發時,毛岸英已經28歲,他不是軍人,而是一名企業干部,北京機器總廠的黨總支副書記。
那個時候,解放戰爭剛剛勝利,中華民族迎來百年來難得的和平,每個人都在憧憬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燦爛曙光,毛岸英也和所有的人一樣,希望能夠為工業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敵人打到鴨綠江了,怎么辦?
毛岸英的選擇是:參軍,上前線。
也許,這是毛岸英第一次使用自己的“特權”——他參加了最高統帥為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舉行的家宴,所以,有機會當面向司令員提出參加志愿軍的請求!
結果,我們現在都知道了:他是全中國第一個向彭德懷報到的志愿軍戰士,也是第一批犧牲的志愿軍戰士。
毛岸英犧牲時,距離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僅僅一個月零六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沒有馬革裹尸,歸葬故鄉,這倒是他父親單獨做出的決定。
理由也很簡單,有那么多志愿軍戰士留在了朝鮮,所以,他也留在了朝鮮。
毛岸英生前是普通一兵,死后仍然普通一兵!
另一個說法,是說毛岸英入朝是為了鍍金。
這種說法,卑劣而刻毒,但迷惑了很多人。
“鍍金說”,是一個純粹的事后諸葛亮式的邏輯。
“鍍金”的邏輯前提,是預知抗美援朝戰爭一定會很順利,并且不會有太大犧牲,參加者無需冒險就能收獲榮譽。
但在1950年,誰能做出如此樂觀的預知呢?
決定出兵朝鮮時,就連身經百戰的林彪也覺得沒有把握,從來都懷有必勝信念的毛澤東主席,則做了“萬一沒有打好,就當中國革命晚勝利幾年”的準備。
“晚勝利幾年”,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丟掉所有大城市,重新退回到農村根據地。
試問,如果出現了這一局面,還有什么“金”可“鍍”呢?
其實,毛岸英入朝參戰,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軍事形勢萬分危急,戰爭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毛岸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該去前線,他的父親支持了他這一想法,并親自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說情”。
這就是毛岸英參加志愿軍的全部真相。
1950年10月15日,毛岸英到北京醫院,向正在那里住院的新婚妻子劉思齊告別。
臨別時,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舉動:對妻子深深鞠了一躬!
鞠躬,是不同尋常的,這不是夫妻間的常規禮儀。
經歷過極其殘酷的蘇德戰爭洗禮,毛岸英深知戰爭意味著什么。
既然參戰,就有可能犧牲,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毛岸英對犧牲,早有精神準備,就像每一個即將上前線的軍人一樣!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在與妻子擁抱、吻別,并走出十幾步后,又突然轉身,向扶病目送自己的妻子鞠躬,則無疑是有某種不詳的直覺與預感急遽襲來。
那一刻,毛岸英一定想到了永別!
犧牲,于國,則無愧;
于妻子,則滿懷愧疚,因為這意味著再也不能履行自己熱戀時的山盟海誓,再也不能陪她白頭到老……
于是,深深一躬,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義無反顧,毛岸英走了。
在新婚妻子的目光中,他漸行漸遠,消失在地平線!
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永遠!
長子守國門,73年了,他仍在前線……
無論有沒有人去看他,他都在那里,成了天邊的一座高山!
謹以此文紀念毛岸英犧牲73周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