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外辦紀檢監察組組長張際文,剛在《中國紀檢監察》雜志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以深入調查研究推動防范化解對外工作領域風險》,《中國紀檢監察》是一個行業期刊,張際文的文章也只是行業指導文章,其實并不具有大眾傳播性,但是因為最近的某個外交界特殊事件,就讓這篇文章特別引人注意。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十八大以來一直在提的一個關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思維方式,防范+化解,兩層意思,事前的防范和事后的化解,張的文章說,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外事部門的各綜合監督單位不同程度存在風險隱患,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大體上可分為政治風險、廉政風險、管理風險3類。
政治風險。落實“兩個維護”不到位的風險。集中體現為貫徹落實總書記外交思想、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對外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的風險和失泄密及被滲透被策反的風險。
文章里說,外交外事干部是對外工作的主力軍,處在對外交往特別是與西方敵對勢力斗爭博弈的前線,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的風險相對較高。
另外,就是廉政風險。比如個別領導干部出訪期間,違規收受私人老板禮品禮金、公款旅游、違規發放津補貼等問題仍然存在,“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的風險不容忽視。包括違規用權及權力尋租的風險、“以外謀私”的風險。
第三個大風險就是管理風險。干部失管失控的風險。干部出訪、駐外期間違反外事管理規定的情況仍個別存在,“八小時外”律己不嚴、紀法道德操守缺失的風險較高。還有干部選拔任用不規范的風險、工作失職失責失察的風險、主要是不履職或不正確履職引發的風險。
風險,風險,還是風險,讀張際文的文章,很像一篇對外工作風險學的研究報告,巨細備至,層層扒皮,讓我想到了“精準”二字。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外辦紀檢監察組組長的這篇文章這個時候發出,我們像拆拼圖一樣把文章里的一些個片面信息重新組合之后,這是不是可以得出另外的明確結論,即從今年6月底以來一直處于大關注、大爭議中的,事關中國外交事業成敗的那宗大案子,應該是被給出了明確的結論,就是下面這兩段話:
第一段,外交外事干部是對外工作的主力軍,處在對外交往特別是與西方敵對勢力斗爭博弈的前線,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的風險相對較高。
第二段,干部出訪、駐外期間違反外事管理規定的情況仍個別存在,“八小時外”的律己不嚴、紀法道德操守缺失的風險較高。
分析起來,兩段之間應該是有嚴密邏輯關聯的,不是隨便說的,即正因為有了出訪、駐外期間違反外事管理規定,“八小時外”律己不嚴、紀法道德操守缺失,而導致處于與西方敵對勢力斗爭博弈的前線的某些人員,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
“八小時外”律己不嚴、紀法道德操守缺失,這頂多是嚴重錯誤,但是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那就是在犯罪了,還是犯大罪了,所以,一直處于老百姓關注之中的那個人,我看十有八九最后會是身敗名裂,甚至可能是罪無可赦。
不過,我倒覺得,一旦這樣的結論真的出來了,其炸裂程度應該不亞于,甚至是超過當年周永康案、郭伯雄案和徐才厚案,尤其是在當下更為嚴峻的外交斗爭形勢之下,是有過之而不無不及,但是,在此處倒正是應該聽到老百姓的掌聲了,因為這又可以證明,共產黨仍然是那個殺伐立斷的黨,是眼里根本不揉沙子的黨,是可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黨,這時候不鼓掌又更待何時呢?
我相信,如此,這宗案子的結論只能更提升共產黨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提升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而不會有別的,十八大以來的一件一件事實一直都在證明這一點,所以掌聲不但要有,而且還要更大一些。
其實,說幾句我個人的觀察,從今年1月,一位外交部原發言人被突然調離崗位之時,就預感到事情詭異,預感到某些人早晚是要出事的,因為這是一宗如此明顯的正確事件被扭曲處理,那其中它一定是有扭曲的原因的,誰在扭曲呢?我們沒有本事當時知道正確答案,但我們可以等著正確答案自己憋不住自己它遛跶出來。
然后,我再說說對下面這句話的一些邊緣的理解,張際文的文章里說,外交外事干部是對外工作的主力軍,處在對外交往特別是與西方敵對勢力斗爭博弈的前線,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的風險相對較高,足以證明現在的對外斗爭的嚴峻和復雜。這幾句話證明,現在的中國仍然存在著蘇聯末期的那些被滲透、策反和演變的危機,而且甚至還有如此位高權重者中標。
當年蘇聯亡黨亡國,那個過程,我們這代人是完全目擊到的,但肉眼看到的從來都不一定是完全的真相,從事后解密的那么多東西看,美國人在蘇聯解體事件背后的推動,甚至是操縱,可能會占到30%的份量,在這件事上,長久以來,在中國人眼里,美國一直被作為“壞人”來看待,似乎美國之所為,絕對是中國之不可為的;也正因此,美國是如何推動了蘇聯亡黨亡國的?這個問題,即這是一條美國經驗,而不是蘇聯的教訓,就一直被擱置著,有可能正因如此,我們中國現在才又落入到被美國繼蘇聯之后下一個“被打壓的老二”的那個大糞坑里,被滲透、策反和演變的例子層出不窮,防不勝腦,我們的思維方式仍然還是站在蘇聯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美國的角度,仍然是站在被動打擊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主動打擊者的角度。
但是,我們現在回頭對比當年蘇聯與美國的實力,其實在常規軍事力量和戰略軍事力量上,蘇聯是稍稍超過美國的,而蘇聯國內黨內的組織能力,也是超過美國的,蘇聯在航天技術上之前也是領先美國的,加之蘇聯有超過美國兩倍的領土面積,自然資源也極為強大,這時候就要好好討論一下蘇聯為什么最后在1991年被解體了,而不是美國被解體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雖然現在蘇聯已經解體32年了,從中國的角度看,蘇聯解體所帶來的教訓,還有美國推動蘇聯解體所獲得的經驗,因為我們一直偏重于站隊蘇聯,而沒有得到充分解析,為我所用,甚是遺憾。
這一切都源于我們中國人的意識里一直沒有出現另一種自覺,就是在蘇聯解體的這場世紀大悲劇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站蘇聯”,甚至都不會刻意地去“站美國”,中國人幾乎從來沒有把自己假定為美國,更沒有居于此角度之上,總結美國當年在蘇聯的世紀大悲劇中取得了哪些寶貴經驗,然后再回過頭來用在美國人身上。
嚴峻的現實現在就擺在眼前了,中國人確實不乏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斗志和豪情,但也不能一直“站蘇聯”,某種時候應該學會“站美國”,站意識形態斗爭和外交斗爭的勝利者,一方面要小心翼翼防范、化解,另一方面更要大刀闊斧,該主動打出去一定要打出去。這就叫:嗚呼!滅蘇聯者,蘇聯也,非美也。蘇聯不暇自哀,而中國哀之;中國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中國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