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1.5萬里遠征彪炳千秋
對遠征西域36國的六點思考
近日,中亞峰會在西安召開,迎賓小姐身著齊胸衫裙的傳統漢服迎接各國首腦分外靚麗。這不由讓人相憶漢武帝開拓古絲綢之路,那一個用苦難支撐起的遠征西域,那一個歷史的輝煌,當給后人留下何種銘記?
一、張騫出使兩度被抓,不辱使命。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打響了反擊匈奴之戰,漢武帝聽說西部有個大月氏國同匈奴有世仇,漢朝若和大月氏聯手,既可兩面夾擊匈奴,又可解決漢軍戰馬供給。為此,公元前138年張騫受命出使大月氏國。
可出使大月氏國,必須偷越匈奴國境,結果張騫被抓,被流放草原放羊受盡磨難。后張騫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放松戒備,張騫只帶一個堂邑父潛逃了!
張騫歷經萬苦千辛,終于進入西域,說動很多小國與大漢合作。但到了大月氏國,卻無功而返。張騫回國偷渡又被匈奴抓了,因查之無證,也無法定罪,還是被扔到草原上散養,張騫找機會,帶上老婆孩子一路向東,前126年,被匈奴扣押13年的張騫,衣衫襤褸地回到長安。
張騫面見漢武帝復命,他帶回很多西域的種子和一副地圖,漢朝始知身毒國(印度)和西域諸國。
張騫經九九八十一難出使西域,開啟了古絲綢之路的大門,溝通了西漢與西域中亞地區的文明,使漢文化圈首次擴張到西域地區,為將來整個新疆地區的融入,打下良好基礎。
二、兩次遠征西域,征程1.5萬公里。
漢武帝發動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的騷擾,開始打通西域。
1.首次遠征敗北。西域36國中大宛國實力最盛,大宛國位于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有大小屬邑70多個,人口幾十萬,農牧業興盛,因特產汗血馬聞名.漢朝用黃金鑄造一匹天馬,遣使者去換汗血馬,大宛國國王竟悍然殺了大漢使者。
大宛國在匈奴西南,漢武帝派遣小舅子李廣利率大軍殺向大宛國。因長途跋涉,勞師遠征,補給困難,加之,西域諸國不配合,漢軍初戰敗北。
2.城下之盟受降。漢武帝震怒:誓滅大宛,臣服西域。為此,展開全國總動員,兵出玉門關,跟李廣利部匯合,公元前101年,李廣利率大軍開始第二次遠征。一路勢如破竹,西域諸國紛紛提供糧草。唯輪臺國不肯提供補給被攻破,輪臺國變成漢軍在西域的據點--輪臺城(現遺址在輪臺縣東南)。
隨后,漢軍采取新的戰略攻打大宛國,繞道郁成城,直接圍攻大宛國首都貴山城,攻城40余日,殺死大宛兵將無數,切斷大宛水源。大宛貴族最后被迫殺死國王毋寡求和,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回國,并指定親漢大宛貴族昧蔡為大宛國王,李廣利班師回朝。
3.西域納入中原。漢武帝臣服大宛國后,西域諸侯紛紛歸附漢朝,漢宣帝時建立郡級區劃相等的西域都護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都護”,相當于郡太守,統管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30多個國家。不僅新疆被納入中原版圖,也打通了陸上絲綢之路。。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強化了對西域地區的管理,保障了東西商路暢通,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從公元前60年至107年,西域都護府共設167年,歷任23位都護,平均任職7年多。
三、遠征西域的輝煌,該留下何種思考?
凡是經典,總百看不厭!凡是經典,總推陳出新!凡是經典,總回味無窮。漢武帝遠征西域的經典,該給人們帶來什么思考?
1.用武力打出一個千年和平。漢高祖劉邦對匈奴采取和親與朝貢的方針,公元前198年“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漢文帝前180年即位“復修和親之事”,可三年不滿,匈奴帝國就大舉入侵漢地,“殺略(掠)人民”。前166年,老上單于親率14萬騎兵大舉入侵,燒殺擄掠一直打到距長安三百里。漢武帝于前141年繼位,延續和親與朝貢,前133年軍臣單于發十萬騎兵大舉入侵。
漢武帝決意反擊,宣告65年的以和親與朝貢求和平終結。漢武帝發動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根本上打垮匈奴,也打出一個不被匈奴南下侵襲的千年和平。
2.大宛國犯漢“雖遠必誅”。大宛國距漢朝有萬里之遙,但敢犯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在首次遠征敗北后,前101年又集結6萬漢軍,10多萬人的后勤保障部隊;征集牛10萬頭,馬3萬匹,驢、駱駝數以萬計,以馱運軍糧及兵器弓弩等;發天下七科謫(秦漢時期被派邊疆服兵役的七種賤民),負責給大軍運送軍糧。一時,從長安等地到敦煌的路上,人車相連,絡繹不絕,開始了第二次遠征西域。
世界遠征史,往往只注重表述西方世界的遠征,從希波戰爭、布匿戰爭、英法百年戰爭、拿破侖遠征俄羅斯等。而漢武帝征服大宛等西域36國的兩次遠征,其征程1.5萬里,這是世界古代史上輝煌偉大的遠征之一,世界遠征史不能空白遠征西域。
3.“德撫”背后必有“武備”。對外交往不能窮兵黷武,要“文治”為先,“德服”為上,力爭不戰而屈人之兵。張騫入西域,雖在大月氏國無功而返,卻說動很多小國與大漢合作,溝通了西漢與西域中亞地區的文明,也為整個新疆地區的融入華夏開啟先河。
但當對西域諸國的“德撫”效果不佳時,特別大漢使臣被殺,若一味的“德撫”“抗議”,那就是軟弱無能。古訓講:“有文事,更當有武備”、“先禮后兵”、“恩威并施”,文武之道絕對不可偏廢。“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個“雖遠”的邊際線,漢武帝就定格在了遠征西域36國。
4.常人的眼光看不到的邊際。由于本質在現象上,總是顛倒著出現,所以,自以為看到了“真實”,往往呈現的卻是虛假。特別做為常人的眼光,絕對看不到偉人眺望的遠方。漢武帝舉國動員,傾國力勞師遠征,絕非為得到汗血馬,在平定匈奴后萬里遠征,更非為夾攻匈奴。
當年,漢武帝遠征西域的戰略企圖,其所看到的邊際,應是為擴展民族生存空間,拓展對外交往的范圍。連大秦都未統一的滇國,若無漢武帝前109年大軍奪取,能有今日中國南下和西進的橋頭堡云南?假使沒有這萬里遠征,能有今天新疆在中國版圖中的祥和?能有“絲綢之路”的開通?能有今昔“一帶一路”的傳承?僅憑如此,對漢武大帝還有什么可說三道四!“惜秦皇漢武”,一言成定論!漢武大帝能與始皇大帝比肩,足矣!
5.苦難的輝煌與輝煌的苦難。反擊匈奴之戰歷時44年之久,國力、財力、人力付出極大代價,遠征西域36國又付出重大犧牲,面對百姓的痛苦付出,漢武帝都下了《罪己詔》。可無論個人,還是民族,輝煌總連著痛苦,最偉大的輝煌,必有最痛苦的承重在支撐,沒有無痛苦的輝煌,也無輝煌沒有痛苦。
要奮斗,就要有犧牲,一個有血性的民族,在歷史緊要時需開辟通道,只能用最痛苦的承重,支撐起最偉大的輝煌。一個有血性的民族,寧肯滿身是傷,渾身是血的站立,也絕不錦衣玉食,腦滿腸肥地跪舔。當然,凡社會最錐心的痛,最終都傳導到底層百姓承擔,或許,這就是人民創造歷史,人民為創造歷史付出巨大的犧牲。
6.切記拿金錢換和平是無恥行為。漢武帝傾國力平匈奴、征西域,留下一條古訓:拿美女和親,拿金錢朝貢,絕換不來持久地和平。凡忘記這條古訓,都離亡國滅種不遠!
公元1004年12月,北宋打敗了遼國,不但沒收回燕云十六州,還與遼國簽訂了不平等的“澶淵之盟”,該條約第三款:宋朝每年向遼國繳納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遼軍撤兵。可北宋的割地、納銀、送美女,最終也沒逃過亡國的命運。
在金兵攻破北宋首都汴京,并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南宋的秦檜提出與金國和議:割讓黃河以北地區,以向金國進貢換取和平。得到趙構批準,并與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南宋富得流油,卻只重進貢求和,而不重武備,結果悲慘亡國。
至于清王朝的“割地賠款”,沒有換來和平,進入了半亡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卻自詡為“天朝上國”,洋人面前當孫子,國人面前當祖宗,“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對外軟弱無能卑躬屈膝,對內鎮壓百姓手段強硬花樣翻新。至于蔣介石不惜以出賣東北、華北去換和平,更是青天白日做夢,同樣“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最擅長窩里斗!
結束語: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有忘記,一個偉大的民族更須有銘記,最為重要的,一個偉大的民族千萬別把應該忘記的,當成了銘記;而把應該銘記的,卻被徹底忘記。
愿漢武大帝征服西域的遠征,在中華民族銘記的歲月中,不斷地翻起凝思的浪花。
(文中配圖1、3選自網絡,圖2忠新自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