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斗會一詞,中國人已經(jīng)耳熟能詳,似乎無須多置閑喙了。然而批斗會何以具有那么大的魅力或者說魔力,何以能夠流行于那般廣大的時空,何以能夠席卷億萬智商并不低下的人群,何以能夠真的使一些被批者洗心革面,而使另一些被批者生不如死,何以真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扭轉乾坤、翻天覆地……這些恐怕是事過境遷之后,值得費心琢磨一番的。
日前朋友傳給我一組照片。其中有四川農(nóng)民斗地主、開灤工人斗把頭、交通部斗章伯鈞、黑龍江斗李范五等。我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父親被批斗過,自己也參加過許多批斗會,但那時畢竟年紀小,腦子里留下的畫面不太清晰。這次仔細地觀賞了這些老照片,設想自己置身于其中,或批人或被批,不禁心有感焉。
首先我注意到這些批斗會的場面,都很“文明”,沒有血腥的、恐怖的鏡頭。我們知道,有不少批斗會是發(fā)生過打人、折磨人、虐待人、甚至打死人的情況的。許多回憶材料集中渲染和夸張了這一點,容易使人誤以為批斗會就是打人會。其實那不是批斗會的常態(tài)。土改時期中共中央專門發(fā)過文件制止批斗地主過程中的打人傾向。土改工作隊經(jīng)常要在批斗會上努力控制農(nóng)民的復仇和泄憤情緒,提醒農(nóng)民只有“人民政府”才有懲罰地主的權力。文革中毛澤東專門為此類問題發(fā)出了“要文斗,不要武斗”的警句。事實上,多數(shù)的打人折磨人事件不是發(fā)生在光天化日的批斗會上,而是發(fā)生在少數(shù)人私設的“公堂”里。必須把批斗會跟公審大會分開,跟批斗會前后的押送、囚禁批斗對象的階段分開,才能理清批斗會的實質(zhì)。否則,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通亂打,批斗會就與黃世仁打楊白勞、與南霸天打吳清華混為一談了。
打人的、折磨人的批斗會其實是失敗的批斗會。批斗會的奧秘正在于以不打人的方式徹底地把人打垮。
在表現(xiàn)農(nóng)民受壓迫的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很多作家都憤怒地描寫了狗地主如何打斷農(nóng)民的腿,如何燒毀農(nóng)民的房,仿佛非如此不足以反映階級壓迫之殘酷。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地主與農(nóng)民關系的常態(tài)。只有魯迅先生,他從來沒有寫過地主打人、殺人,他寫的祥林嫂,到了魯四老爺家里后,居然還變得白胖了。但正是魯迅的寫法,真正寫出了農(nóng)民在靈魂深處所受到的壓迫。魯迅最懂得,征服靈魂才是征服人的根本,而征服肉體,卻恰恰容易喚醒靈魂,激起加倍的反抗。一部《紅巖》講得再清楚不過,單純的肉體折磨,不但不能使人臣服,反而令折磨對象產(chǎn)生自我崇高感,敵對的力量不是減弱而是以幾何級數(shù)增強了。建國后對待“反動勢力”的基本政策也是如毛澤東所說:“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當然在實際執(zhí)行中,還是殺了、抓了不少。但為什么以少殺人、少抓人卻能夠產(chǎn)生比多殺人、多抓人更大的效應呢?我們不妨從批斗會的形式來管中窺豹一番。
正常的批斗會要具備三個硬件:批斗者、被批者、會場。三個軟件:合法性、罪行、儀式。在三個硬件中,批斗者是主體,他們決定其他兩個硬件。但批斗者的主體地位要由合法性來支持和維護,合法性又要由罪行來反證,而合法性和罪行都要依靠儀式來展現(xiàn)。所以,批斗會的關鍵在于能否通過儀式來確定合法性和罪行,也即確定批斗者對于被批者的專政權力。文革初期大搞武斗的造反派,不久就紛紛失勢,走進窮途末路,由耀武揚威的革命先鋒變成“破壞文革”的打砸搶分子,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武斗者沒有通過儀式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只能奪權一時,不能掌權長久。文革的中后期各種運動中的批斗,幾乎都是通過熟練的儀式進行的。
由此可見,設計和操縱儀式,乃是批斗會的生命線。批斗會本身就是一種暴力,正常的批斗會不許亂打人,并非否定暴力,而恰恰是證明批斗者對暴力的絕對擁有。即“我有打你的絕對權力和絕對理由,而我偏不打”,這才凸顯出什么叫做“生殺予奪”。像叢林般高舉的手臂可以把被批者一千次砸成肉泥,而批斗會的主持者偏偏要保持良好的革命秩序,要令行禁止,這才給被批者帶來天塌地陷的心靈震撼。文革中有些批斗會上還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特別要唱到“第五不許打人和罵人,軍閥作風解決克服掉”和“第八不許虐待俘虜兵,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唱這些的動機除了提醒群眾自覺維護會場秩序外,主要在于昭示誰是主人誰是俘虜。“不許逞霸道”是為了要“逞王道”。王道之師,堂堂正正,排山倒海,摧枯拉朽,面對如此天威,倘若還執(zhí)迷不悟,負隅頑抗,豈不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然而,不許亂打人,不等于沒有對被批者身體的暴力性支配。批斗者和被批者的身份,是必須呈現(xiàn)在身體的狀態(tài)和姿態(tài)上的。這是批斗會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批斗者的人數(shù)相對于被批者一定要占壓倒優(yōu)勢。根據(jù)毛澤東軍事思想,我軍至少要兩倍于敵軍,一般要三四倍,最好五六倍,條件允許時十倍八倍的多多益善。這是指軍事作戰(zhàn)。而批斗會的兩者比例遠遠大于此數(shù),十倍八倍的很普遍,百倍千倍的也很常見,幾萬人批斗一兩個人的大會也不新鮮。千萬個肉體對一兩個肉體,在生理上所引起的壓迫和恐慌無疑會擊垮大多數(shù)正常人,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也。
第二,被批者的位置必須處于批斗者的包圍之中。或者是四面包圍,或者是三面包圍和半圓形包圍。被批者不被包圍的方向必須有墻壁、死角或者執(zhí)法人員,而不能是空廓地域或者活路等自由空間。這樣的布置并非擔心被批者逃跑——其實有些被批者是被勒令自己從家里來到會場的,批斗會結束后也可以自由回家——它的功能是一種戲劇化的象征,天羅地網(wǎng),無路可逃,“你已經(jīng)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除了束手就擒,別無選擇。
第三,批斗者與被批者的關系由“打與被打”轉化為“看與被看”。看是批斗者的權利,他們看著、盯著,捕捉著被批者的神情,欣賞著被批者的姿勢,在視覺效果中抒發(fā)自己的憤怒和正義。而被批者沒有看的權利,他不能直視批斗者,不能左顧右盼犀牛望月,不能望天慚高鳥,望水愧游魚,既不能高瞻,也不能遠矚,不能死盯著一個東西,也不能東瞧瞧西瞅瞅,更不能閉目養(yǎng)神當鴕鳥,總之他怎么看也不是,不看更不是。他經(jīng)常被呵斥:“看什么哪!”“往哪兒看!”“仔細看看!”他的視覺被剝奪、被支配了,從而他的世界便走向破碎,他只有投降于人家的那個完整的世界。
第四,由于看與被看關系的確立,就決定了批斗者的身體姿態(tài)是便于看的,而被批者的身體姿態(tài)是便于被看的。批斗者或昂首挺胸,或橫眉怒目,身體舒展,便于出擊。只有會場人滿為患水泄不通或小孩胡亂擁擠看熱鬧時,才造成身體不便。而被批者則不能昂首挺胸,更不敢橫眉怒目,他的最基本姿態(tài)應該是低頭。低頭則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這叫做捫心自問,良心有愧,所謂“低頭認罪”是也。因為低頭被看作認罪的外在指標,所以這成了批斗會儀式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由此便產(chǎn)生了與低頭相關的儀式系列問題。
首先有一個低頭幅度的問題。被批者被一再要求低頭、再低頭,不低頭就意味著不老實、就意味著頑抗,順次就產(chǎn)生了強迫低頭的問題,再接下去就產(chǎn)生了使用暴力的“牛不喝水強按頭”的問題。許多批斗會上發(fā)生的打人和虐待人的現(xiàn)象都與低頭有關。根據(jù)動物學家的研究,動物之間表示臣服的身體動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趴下,一個是低頭,這兩個動作都是主動使自己放棄攻擊姿態(tài),以不設防的方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對方,從而獲得對方的滿意,進而保全自己的生命。批斗會上如果“趴下”,不利于“看”,只有“低頭”既表示了臣服,又滿足了觀賞。所以,把人打趴下,一般只用來威脅,輕易不實踐,而迫使人低頭,才是最合目的性的。老舍先生為什么寧愿去死?因為死是沒有看頭的,他不愿意被人看他低頭甚至下跪,他寧肯悄悄地走進看不見的水底。
在黑龍江省批斗李范五等人的大會上,七八個被批者不但標準地低著頭,而且齊刷刷地站在一排椅子上,用現(xiàn)在媒體上沒良心的時髦話說,“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樣的儀式,不用語言解說,恐怕動物都能看懂。假設讓一隊老虎進入會場選擇食物,它們一定會選擇被批者,因為一看就知道,這幾個家伙軟蛋啦,服輸啦,沒人緣啦,吃了白吃啦。
明白了這種儀式的性質(zhì),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批斗會的神奇功能。它有點類似于教師的體罰學生,雖有個別教師的體罰造成了學生的身體傷害,但大多數(shù)教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身體的不愉快來“觸及靈魂”。批斗會上對身體的處理同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對被批者來說,第一在數(shù)量上也即力量對比上感到了不可抗拒的壓力,第二在空間位置上陷入走投無路、四面楚歌的絕境,第三在千百道灼灼目光的逼視下對自己發(fā)生質(zhì)疑,難道說人家這么多人都錯了就我一個人是對的?第四由于身體的屈辱姿態(tài)不斷產(chǎn)生心理暗示,我錯了,我是真的有罪的,我真該死。身體不斷向意識控訴:我現(xiàn)在的痛苦都是你害的,還不趕快認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突然遭到暴力毆打,很可能會中斷那些心理暗示和自我譴責,重新喚起被批者頑強的理性,從而使得批斗會的儀式前功盡棄。而倘若這種儀式延續(xù)下去,則多數(shù)人的理性會被擊垮,因為每個凡人都多多少少做過有愧于良心或他人之事,在這種精神的煉獄狀態(tài)下,認罪就成為擺脫屈辱獲得新生的一個令人自豪的選擇。
所以,許多人真誠地認罪了,懺悔了。許多人“轉不過彎子”,跳樓了,服毒了,瘋癲了。還有一些人,假裝認罪了,懺悔了,日后時來運轉,再去逼迫別人認罪或跳樓。只有很少的人,不認罪,不跳樓,也不瘋癲,他們的身體增添了一些傷疤或病痛,他們戰(zhàn)勝了時代。然而許多年以后,他們也無意去展示那些傷疤和病痛以博人贊頌或索人錢財。他們,是真正的人。
(原載于《學術界》(雙月刊)總第99期)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