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言論屬實給我犯嘔了:
依葫蘆畫瓢,我可以類比推范:
老公對老婆說:“我養活了這個家庭”;
老板對員工說:“我養活了這個公司”;
八省市對其他省市說:“我養活了這個國家”;
美西方集團對第三世界說:“我們養活了這個世界”。
這四種,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下賤洗腦pua。
就算是不外出工作、在家當家庭主婦的妻子,對家庭就沒有貢獻了嗎?
家務、做飯等勞動付出同樣是具備經濟價值的,它是支撐丈夫在外工作的另一種「以勞動力換取報酬」的形式。
至于私有制運行機制下的企業勞動力置換,老板和員工“誰養活誰”,我之前寫過太多了,此處不贅述。
從歷史賬開始算起,地域差距是從改革開放之后逐步顯著拉開,而自改開初始,中西部地區生產的煤炭、電力等生產要素,其資源價格都是按國家核定的計劃價向東部地區提供的——但是,東部地區生產的消費品卻是按照市場價進入全國市場,這里面誰“占便宜”誰“吃虧”?
直到現在,能源的價格仍然由國家統一裁定控制,但消費品的價格也依舊由市場調節。
就拿本輪川渝地區“六十年一遇”的高溫限電危機來說,四川本是我國第一水力發電大省,我查了一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達8947.0萬千瓦,水力發電量達3531.4億千瓦時——雙雙穩居全國頭名。
反觀發達八省市中,上海和天津甚至一直以來壓根都沒有水力發電。
去年一年,四川省全口徑水電外送電量1368億千瓦時;而僅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累計外送水電達到1.35萬億千瓦時,足以滿足頭號經濟大市上海將近十年的全社會用電需求。
除了四川,同樣“非發達八省市”的云南、湖北等水電大省,也是“西電東送”的主力省份。
試問:誰養活誰?
四川國網電力公司曾有公開對外解釋:
按照國家西電東送的戰略,四川境內向家壩、溪洛渡、錦屏、白鶴灘等梯級大型電站,均由國家統籌安排開發和消納。
在正常年景,四川每年夏季都是豐水期,多余的電基本都外輸到以江浙滬為主的華東地區。
上面四川國網提到的白鶴灘水電站,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僅次于三峽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但也屬于三峽集團),立項于1958年,長年供應著江蘇和浙江兩座發達省份、也是兩座用電大省的電需。
還有上面提到的四川錦屏水電站和溪洛渡水電站,也是供應江蘇省;四川雅中水電站,供應江西省;四川向家壩水電站,供應上海市。
上海外灘華麗炫彩的夜景,其中有三成以上燈光來自西南地區的默默輸電;而縱觀全上海市,每五戶居民就有一戶的家庭用電是四川人照亮的。
可是此時此刻的四川人,正在酷暑中經受著空調不能開、電動汽車不能充電、甚至基本照明都要限流的痛苦。
負重前行還要被奚落為“被養活”,這不合理。
必須看到,那些有能力去所謂“養活”他省的發達八省市,其能力是怎么來的?難道是從天而降的嗎?
還是以電力輸送為例,2021年投運的四川雅中工程、2014年投運的四川賓金線、2012年投運的四川錦蘇線,以及2010年投運的四川復奉線,目前已經向東部地區輸送了超過8400億千瓦時電量。
這些清潔能源供應的意義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更是戰略層面與社會層面的,它直接推動華東發達地區每年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00余萬噸。
華東諸省市的企業和人民群眾不僅用電無憂,更能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城市化的便捷而免去承擔工業化的污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靚麗名片」。
清潔能源發電,除了水電就是風電和光伏,根據國家統計局能查到的數據,自2016年到去年的六年間,我國風電占比從3.9%上升至6.6%,太陽能發電量更是從0.6%上升至2.2%,分別上升2倍和3倍。
因此,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被定為3.3萬億千瓦時——即:與2020年2.21萬億千瓦時相比,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將在五年內增加49.3%。
增量從何而來?還是那些所謂“被養活”的欠發達地區。
從數據上看,包括華北、東北和西北在內的“三北”地區,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風電和光伏發電核心區域。
去年,風力發電量前十名省份中,有八個都來自“三北”地區,內蒙古、新疆及河北分別位列前三;而太陽能發電量的前八名無一例外也均被三北地區省份包攬,除青海居于第一外,新疆、內蒙古同樣位列前三。
還是那個問題:誰養活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凈供電量最高的五個省份分別是內蒙古、云南、四川、山西、新疆,貢獻量均超過1000億千萬時。
相比而言,經濟大省即“發達八省市”基本都是凈受益者,廣東、浙江、山東、江蘇四省每年來自省外的支援電量都超過1000億千瓦時。
除了能源,西部省市對“發達八省市”這三十年來數以億計的勞動力貢獻和數以萬噸計的糧食貢獻,就更無需多言。
四川是水電產量第一大省,河南是小麥產量第一大省,山西是產煤第一大省,陜西是天然氣產量第一大省,內蒙古是風力發電第一大省、火力發電第二大省——東部發達地區的背后,正是這些能源大省默默的原始輸出。
包括勞動力的流出,三十年來多少背井離鄉的東北人、河南人、四川人、安徽人、云南人,在東部發達省市吃盡底層務工苦,還要背負地域歧視名……
經年累月之下,東西部各省市之間定位層級和財稅規模的鴻溝形成,此時反過頭來,在全國一盤棋的規劃下通過轉移支付和財政平移等中央統籌手段反哺欠發達地區,要被稱為“八省市養活全國”?著實不可取。
還是從歷史的維度分析。
事實上,“西電東送”這個國家級戰略項目被提出,就是二十余年前為了滿足經濟龍頭省份——廣東省的發展而推上臺面。
1991-1995年,站上橋頭堡的廣東省年均電力增長18.21%,為此廣東省政府向中央提出,希望批準在“十五”期間新建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
隨后,原國家計委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加快“西電東送”以滿足廣東“十五”電力需求有關情況的報告》。
當時的考量是在貴州、云南等西部省份建設以水電為主的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這樣既能滿足廣東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又不占用廣東省內寸土寸金的工商用地,還能為西南部經濟落后省份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
2000年11月8日,貴州烏江上的洪家渡水電站揭幕,西電東送工程第一個開工典禮舉行,歷史新進程開啟。
甚至直到2021年,內蒙古還在憑一家之力,補上廣東的用電缺口………這些欠發達省市對發達地區的電力保供之重要不言而喻。
「中國人不配吃肉蛋奶」的憤怒仍猶在耳,那么歧視性評價各省市的供需定位、資源分配、戰略分工,在我看來和西方世界對第三世界的傲慢壓制,是同一回事。
之前在《河南之難,何止河南》一文我就詳細分析了教育領域的地域不公,而教育只是包括政策、地緣等領域在內的諸多不公的一個方面而已。
難道有的地方生來就注定“只配”某種定位、某種待遇嗎?乃至于默默奉獻之后還得不到應有的評價、還要被殺人誅心為“被養活”?
之前不久轟動一時的“要求經濟大省扛起責任”,其本質是要求享受了國家資源傾斜和地緣紅利的省市,務必消化和利用好其他省市給予的要素支持,在關鍵時刻當好火車頭——而不是盲目自狂得自認為發達地區是其他地域的奶牛。
三十年前,俄羅斯人正是這樣瞧不起烏克蘭人、烏茲別克人、立陶宛人的,自以為蘇聯的強大是源自于俄羅斯族一個民族的強大、而俄族人則傻乎乎得“養活”了其他加盟國,故而開始掀起獨立風潮……
然而事實證明,不用再“養活”加盟國的俄羅斯人,立刻在90年代跌入了整個民族歷史中最為低谷的階段。
不要忘了,在那個被普京嗤之以鼻的列寧建立的聯盟國家中,烏克蘭與俄羅斯是沒有戰爭的。
1975年烏克蘭海報“祖國,我們因友誼而團結”
也不要忘了,在那個被俄羅斯人作為最后一根外交稻草的衛國戰爭歷史,并不是俄羅斯族一個民族打下來的。
蘇聯紅軍主要民族犧牲軍人所占該民族總人口數比例
更不要忘了,在俄羅斯人引以為傲的攻克柏林戰役中那張著名的“國會大廈插旗”圖,那個插上蘇聯國旗、標志蘇聯戰勝了納粹德國的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是達吉斯坦的庫梅克族人。
是蘇聯的共產主義信仰曾經讓他們站在了一起,并打贏了一場又一場偉大的戰爭、建立并建設了一個偉大的國家。
今天,在外部壓力空前強烈的當下,我國內部更應當強調團結。今年4月出爐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以及上海疫情的諸多現象已經給出了制度性的指導意見。
“全國一盤棋”不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只有「共產」,而沒有「養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