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理論,如何自信?
老 驥
“三個自信”其中一個就是“理論自信”,理論其實分廣義理論和狹義理論,廣義理論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狹義理論專指鄧小平理論,雖然也涵蓋有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但鄧小平理論具有開山鼻祖的地位,所謂理論自信就是主要對鄧小平理論有自信。
什么是鄧小平理論?有人總結的很精辟即“摸論”,鄧小平說改革開放沒有現成的經驗,“要摸著石頭過河”。既然是摸索前行就不可能有“路線圖”和“頂層設計”,不能像當年共產黨人那樣根據馬列主義原理制定中國革命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再為之奮斗,而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這樣一來,中途就難免發生迷路、嗆水,最后或者成功渡河,或者不幸溺亡,二者皆有可能。
鄧小平非常清楚這一點,也最擔心這個問題,于是就有了“十個如果”的提出:
1、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問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64頁)
2、如果按照現在開放的辦法,到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幾千美元的時候,我們也不會產生新資產階級,基本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歸集體所有,就是說歸公有。(《在中顧委三次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91頁)
3、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11頁)
4、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11頁)
5、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54頁)
6、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的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08頁)
7、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別是中國人口多,如果那時十五億人口,人均達到四千美元,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六萬億美元……就表明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5頁)
8、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來說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9頁)
9、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64頁)
10、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使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4頁)
除了內政,在外交方面,鄧小平還提出“韜光養晦,絕不出頭”,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國防建設上提出“軍隊要忍耐”。
然而不幸的是他所擔心的所有問題在改革開放中都發生了,而國土安全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南海被周邊國家瓜分,藏南被印度侵占,釣魚島被日本“國有化”,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并日漸深重。也就是說中國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導致了他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年鄧小平最欣賞這句話,并用它來無情地檢驗過毛澤東,不曾想它也一樣無情地檢驗了自己。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此,盡管既得利益集團一直裝聾作啞不愿反思,但人民心中早就有了一桿稱。
一個真正的理論,必定具有前瞻性及與實踐的一致性,如果一個理論通過實踐變成了與之相反的東西,那么這個理論就不是一個好理論,而是悖論。這種情況發生在鄧小平身上并不奇怪,除了改革開放前無古人的難度之外,作為十四歲赴法勤工儉學就參加革命的人來講,文化程度、理論功底自然先天不足,這在他的講話文章中不難發現端倪,總的感覺是缺少那么一點歷史沉淀、一點辯證思維、一點高瞻遠矚。試問,對于這樣的理論我們如何能夠自信呢?其實,如果真的想找回自信,則應該多從毛澤東思想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而不是像經常干的那樣僅僅把它當做一個造句的前綴。
2013年7月2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