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問一個問題:銀行破產了(流動性不足就破產),但是銀行(幫客戶)“投資”的資產還在吧?沒有消失吧?就像蘇聯一樣,國家信用是破產了,但龐大的國有資產去哪里了?飛上月球了?搞國企螞蟻搬家式的私有化太慢了,不如直接搞商業銀行破產?直接收購銀行?或者直接就抹掉銀行的賬,你的存款銀行破產了嘛!···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啊!
1、利率市場化;2、放松貸款監管(影子銀行泛濫);3、允許銀行破產,這三管齊下,這個陰謀才能實現:
比如甲、乙、丙三人分別拿10萬存到X銀行,X銀行總共有30萬在手了,為對付提款壓力留10萬在手作為流動性,20萬拿去“投資”。
【1】利率市場化
銀行的盈利一是看存款,二是看利差,存款基數是前提,因為只有存款多了(這個前提)才能獲得更多的盈利····。而“利率市場化(放開了)”實際上就是刺激銀行不斷的通過提高存款價格去拉存款,為拉到更多的存款,大家就只有打價格戰羅!——提高存款利息成為趨勢。
【2】放松貸款監管(影子銀行泛濫)
在市場競爭下,大家都搶存款,那就勢必要打價格戰(提高存款利息),但是貸款利率(價格)不上去那我不是白做工了?但是(在現有生產率條件下)你投資實業能夠得到這么多的利息回報嗎?即便是你逼死實體也顯然是不能獲得高利息的嘛!(這個必然導致大量實體倒閉,而實體越是倒閉得多,貸款利息越是高,水少了嘛“竭澤而漁”,銀行的貪欲逼死實體),···到最后實體得不得高回報,那會怎樣呢?在“放松貸款監管”許可下,就刺激銀行拿錢錢跑去“空轉”(就是錢生錢),這又導致大量流動性游離于實體經濟外。
【3】允許銀行破產
大量錢跑去空轉(錢生錢),銀行就會很容易“破產”(流動性不足)
[一]上面講了錢生錢會導致銀行體系內大量流動性出來(就像前段時間的銀行錢短缺,就是跑出來流動性過多了);比如突然來個家伙要轉“現金”出去(他就不轉賬),若是轉賬還可以銀行間交換大額存款單(資產置換),一般正常的商業流通都會是轉賬的(銀行間還可以處理一下),但是若“銀子銀行、民間高利貸”盛行的條件下,就很可能出現大量現金提取,拿去放“高利貸”(這也是前段時間銀行缺錢的原因)
[二]大量流動性游離于實體經濟外炒作,這就是【泡沫】,泡沫破裂的結果只能是有人(銀行)賺錢,有人(銀行)虧錢,一旦虧錢(流動性)的銀行支付能力不足了,就只能破產了;
一方面是大量錢游離銀行體系外,銀行體系總體缺錢(流動性),你銀行之間想拆借都拆借不來;另一方面泡沫破裂,就會出現(有銀行)虧損···,這就會造成全社會提現的恐慌,若是(有商業銀行)出現的沒辦法兌付的情況,那就只能破產了——因為你“允許銀行破產”了啊!同時前提是央行不注入流動性了。
【這里】必須再強調一次:銀行破產了,銀行發的存款的確就沒信用了!但是銀行(信用)破產了,并不代表銀行投資的資產也飛灰湮滅了吧?比如,X銀行總共發了30萬的存款單,雖然原來10萬的流動性沒了(就比如上面講的在泡沫中損失了,或者被擠兌了),但是原來拿20萬去“投資”的資產還在的吧?····大家玩過《大富翁4》?沒有?這點可以參考一下,游戲中某個角色手上的“錢”沒有了,是破產了,但他收購的資產還有的吧?但是只要破產,他的資產就會被處理。搞破產,然后私化一個國有企業算什么?有多少資產?搞破產一個商業銀行,然后收歸己有那才【牛逼】。
為什么西方每一次經濟危機就會有大量商業銀行倒閉?(銀行倒閉等于真實財富不見了?)為什么每一次被美國金融戰掠奪的國家,首要特征就是商業銀行大量倒閉?為什么自美聯儲成立以來,持股的股東(商業銀行)人數越來越少?
以上說的是不是?大家可以先討論一下,但是大家只要認清“錢、存款、股票”的本質(不過是紙張,不過是金融機構發的信用憑證),同時認清“私人占有資本主義”的本質,任何東西都能看得懂的了!本來看清這一切的應該是有很多人的,陰謀并不是很復雜嘛!但是錢是萬能的,很多人腰都彎了,就比如那個宋鴻兵,被在金融圈里面泡久了也難敵腐蝕,····要看清錢的本質,錢只是紙,只是觀音娘泥,只有“錢”背后代表的財富才是真的,但,貌似一般人只看眼前利益,1斤2斤觀音泥在你面前,你可以不動心,但一噸兩噸呢?反正又不是自己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