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學院 法學與公共管理系,湖南長沙 410022)
摘要:理論自信包含理論主體、客體、中介和評判標準等構成要素。理論主體是理論的人格化,具體可分為領導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非黨員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普通黨員和普通群眾五類;理論客體只能是理論自身,可從廣義、中義和狹義上理解;理論中介包括信息傳載媒介、社會發展成就、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三類;評判標準包括理論自信的主體資格、理論自信的力量來源和評判指標的基本構成三個方面的內容。
關 鍵 詞:理論自信;道理自信;制度自信;構成要素
顧名思義,理論自信是指理論主體對自己的信心。但理論主體是誰,理論主體自信的對象具體是什么,理論主體憑什么自信,評判理論主體自信的標準是什么?這些問題構成認識和理解理論自信的基本問題,因此弄清理論自信必須分析其構成要素。
一 理論自信的主體
在哲學上,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主體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必須是人而非動物,二是必須有特定的思維和活動能力。就理論自信而言,理論不是人,更談不上有特定的思維和活動能力,何來的自信?所以嚴格來說,理論本身并不能充當主體,而在理論自信當中,理論之所以能被當作主體看待,是因為理論已經被人格化,這種人格化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是由具體的人來代表的,這些人可稱為人格化代表,所以理論自信實際上就是指這些人格化代表對理論的信心,就是指這些人格化代表肯定、相信、信任理論,堅持運用和發展理論。為了清晰明確起見,這些人格化代表大體可分為如下五類:A.領導干部,指在黨政軍和公檢法及各機關事業單位等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所有成員,其中包括共產黨員和非共產黨員,也包括雖然從事理論工作但又擔任領導職務的官員型學者和學者型官員;B.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指在教學科研單位如各種公辦民辦高校、社會科學院、各級黨校和軍事院校等專職從事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宣講、理論創作和應用但不擔任任何領導職務的知識分子,其中也包括共產黨員和非共產黨員;C.非黨員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指在上述教學科研單位專職從事非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宣講、理論創作和應用但不擔任任何領導職務又不具有共產黨員身份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除馬克思主義以外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也包括自然科學理論工作者;D.普通黨員,指不擔任任何領導職務也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所有共產黨員,其中包括從事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共產黨員;E.普通群眾,指上述四類人員以外我國所有合法公民。這樣,就可以實際觀察、分析、研究和評判不同理論主體的自信情況。
二 理論自信的客體
客體是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就理論自信而言,既然存在理論主體,就必然有理論客體,而且客體顯然只能是理論本身。問題在于,什么是理論,理論自信的理論具體指的是什么?
對于前者,一般認為,“理論是源于實踐的具有相對完整形態的理性認識”,理論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理性認識,二是具有相對完整形態或邏輯嚴謹性,三是具有獨特的范疇[1]。在此意義上,理論不僅是理性認識,而且是高級的理性認識,因此與其他理性認識如看法、觀點和思想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在于:第一,兩者互為來源。一種理論往往從特定看法、觀點和思想發展而來,一種看法、觀點和思想也可能是從特定理論發展而來。第二,兩者相互包含。一種理論可能包含若干看法、觀點和思想,一種看法、觀點和思想也可能包含若干理論。其區別在于:第一,前者的含義相對具體和確定,后者的含義相對模糊和寬泛;第二,前者常用于書面語,后者多用于口頭語;第三,在表現形式上,前者必須有獨特的范疇,并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來表達,而后者不必如此;第四,在重要程度上,一般來說,理論的重要性高于看法和觀點,但有時低于思想,如理論家顯然不如思想家重要。總之,嚴格來講,理論與后者并不能等同。
至于后者,有的認為“堅定理論自信的根本所在是認真學習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2]意即理論主要指科學發展觀;有的認為“理論自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法探索的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信”,[3]意即理論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的認為“我們所應有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自覺和自信”。[1]可見具體就理論自信而言,理論可以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整體上有廣義、中義和狹義三層含義。廣義上,理論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和學說,也包括馬恩之后所有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和學說;中義上,理論指的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狹義上,理論指的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主要是科學發展觀。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又可以把理論自信的理論等同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甚至其中的某些觀點和看法,上述理論主體對它們的自信就是理論自信。
三 理論自信的中介
中介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憑借的各種工具和手段。就理論自信而言,要使理論主客體之間發生關系和作用,使理論主體對客體產生自信,就現實來看,大致需通過如下途徑:
1.信息傳載媒介。理論雖然在內容上是精神性的,但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來表達。這些物質載體包括各種書刊、雜志、報紙、廣播、電視和電子媒體如互聯網以及電子通訊工具如手機和電腦等等。
2.社會發展成就。理論來源于實踐,但又反作用于實踐,理論的自信力量不僅需要通過邏輯來證明,更需要通過指導實踐,促進社會發展來展現。在當代中國,改革發展所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信力量的最好證明。具體來看,這種成就又具有有形和無形的形式。前者如寬廣堅實的大道、雄偉高大的建筑、干凈整潔的環境、琳瑯滿目的商品、穿梭如織的車輛、星羅棋布的廠房等等,后者如政治的清明、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公正、規則的平等、行為的友善等等。
3.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理論自信的生成不僅需要理論表達自身的內容,展現自身的力量,還需要通過制度加以塑造。制度一般來說有兩種,一是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二是非正式制度如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二者的共同作用決定著一個國家精神文化導向,從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理論主體對理論的接受甚至信奉程度。
四 理論自信的評判標準
自信是主體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要評判何種狀態可稱為自信和自信的具體程度,又涉及到如下問題:
1.理論自信的主體資格。理論主體有沒有必要自信直接關系理論自信能不能評判和如何評判,因此在評判理論自信之前必須明確理論主體相信理論的權力、權利和義務:
(1)領導干部。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國家的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不管是共產黨員還是非共產黨:第一,相信馬克思主義應是其義務和職責;第二,為了保持國家的社會主義方向和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有義務要求所有理論主體都相信馬克思主義;第三,有權利要求所有領導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相信馬克思主義,但不能對其他主體行使這種權利,因為根據主權在民的原則,某些理論主體如普通群眾相信或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應是其可自由選擇的權利;第四,上級領導干部具有要求下級領導干部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力,上級黨的干部具有要求下級黨的干部和普通黨員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力,此外領導干部不具有要求其他理論主體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力,否則就可能導致像“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樣全民膜拜而不是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現象。
(2)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第一,由于不是國家公職人員,所以不具有要求任何理論主體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力;第二,相信馬克思主義也應當是其義務和職責;第三,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法公民,具有要求本身有義務相信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干部、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利,但不具有要求本身沒有義務相信馬克思主義的其他理論主體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利;第四,具有向所有主體闡釋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使其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義務。
(3)非黨員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群眾。第一,由于不是國家公職人員,所以同樣不具有要求任何理論主體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力;第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法公民,具有要求本身有義務相信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利,但不具有要求本身沒有義務相信馬克思主義的其他理論主體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利,否則就難免出現全民運動式學馬列的問題;第三,由于沒有從事理論工作或從事的并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所以有選擇相信或不相信馬克思主義的權利,而沒有一定要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義務。具體情況列表如下:
主體代碼主體
名稱可行使的相信理論的權力可行使的相信理論的權利應承擔的相信理論的義務
A領導
干部上級領導干部可對下級領導干部行使,上級黨的干部對可下級黨的干部和普通黨員行使有要求ABD相信理論的權利1.自己有義務相信;
2.有義務要求ABCDE相信。
B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沒有有要求ABD相信理論的權利1.自己有義務相信;
2.有義務要求ABCDE相信。
C非黨員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沒有1.有選擇相信理論的權利;
2.有要求ABD相信理論的權利。沒有義務
D普通
黨員沒有有要求ABD相信理論的權利1.自己有義務相信;
2.有義務要求ABCDE相信。
E普通
群眾沒有1.有選擇相信理論的權利;
2.有要求ABD相信理論的權利。沒有義務
2.理論自信的力量來源。弄清理論自信的力量來源是確定評判對象和設置評判指標的前提。根據上述對理論自信主客體的分析,從理論上說,理論自信的力量主要源自如下方面:
對于理論客體而言,一是理論自身的科學性和價值性。打鐵還需自身硬,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激發出自信的力量:在科學性上,主要是因為其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而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又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革命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而能夠指引中國人民獲得民族獨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取得巨大的歷史性成就;在價值性上,主要是因為其是為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謀解放的學說,而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又通過實踐證明只有它而非別的理論才能指引中國實現最廣泛的平等和自由,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二是源于其創新能力。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4]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激發出自信的力量,是因為實踐性是其本質特征,與時俱進是其理論品質,所以它能夠立足于實踐,不斷創新和發展,切實滿足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三是源于其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其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僅使馬克思被選為千年思想家,甚至連馬克思主義的敵手如波普爾都承認,“我們現代的著作家都受惠于馬克思,盡管他們并不知道這點”。[5]
對于理論主體而言,一是源于學習和思考,通過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對其產生深刻認同;二是源于感受和體會,通過對比和比較他人和自己接受和相信馬克思主義前后的變化、我國過去和現在的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我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和發展現實等,對馬克思主義產生堅定信念;三是源于褒揚和激勵,通過實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貫徹執行體現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所獲取的收益、獎勵和他人的贊許,通過國外的媒體和專家學者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實踐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和積極評價,對馬克思主義產生由衷自豪。
3.評判指標的基本構成。根據上述分析,理論自信的評判指標可分為理論客體指標和理論主體指標,每一類指標又可細分為若干指標。
(1)客體指標。這方面的指標包括:第一,理論科學性和價值性指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價值性應主要通過其指導實踐所取得的實際成效來綜合評判,如一定時期我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綜合發展指數(CDI)和其他各種經濟社會發展指數。第二,理論創新力指標。目前我國還沒有直接用于衡量馬克思主義創新能力和創新程度的指標體系,如何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納入可量化的測評當中,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第三,理論的社會接受程度。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能力實際如何,是否具有足夠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可通過社會調查進行取證。如據《人民論壇》雜志社2012年組織的調查,當前“49.5%的受訪者具有民粹化特征,其中,31.3%的人屬于民粹特征顯著群體,18.2%的人屬于有一定民粹化傾向群體”。[6]這就說明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的狀況確實令人憂慮。
(2)主體指標。這方面的指標包括:第一,理論主體盡職履責的情況。如果理論主體該行使的權利沒有充分行使,該履行的義務沒有充分履行,就說明其理論自信不夠。如領導干部看風水、信迷信、求神問卦、拈香拜佛,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僵化教條、抄襲剽竊等,都是理論自信不足的表現。第二,理論主體遵紀守法和作風品行情況。如作為領導干部,身為人民公仆,卻貪污腐敗、鋪張浪費甚至窮奢極欲,或者對普通群眾欺壓瞞騙甚至橫征暴斂,連黨紀國法和公德良俗都置之不顧,顯然與馬克思主義的要求背道而馳,很難說有理論自信。第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情況。理論主體有沒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有沒有結合各自工作堅持、貫徹、運用、宣傳、研究或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應是評判理論主體理論自信情況的重要方面。
五 現實意義
如前所述,理論自信是領導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黨員的義務和職責,所以理論自信關鍵在于這三類主體是否對理論有信心,是否正確堅持和發展了理論,這就要求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加強對這三類主體履職的組織、管理和監督,增強其他主體對其行使要求權的能力。另一方面,非黨員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普通群眾雖然沒有義務相信理論,卻是人口的大多數,所以這兩類主體理論自信與否和理論自信的程度,最終決定著整個社會理論自信的水平,這就要求充分發揮各種理論中介的功能,有效展示理論客體的自信力量,通過前三類主體的引領,帶動這兩類主體樹立和增強理論自信。這也適應于類似的問題如道理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覺、理論自尊、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等等。
[參考文獻]
[1]田心銘.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0).
[2]王海鋒.堅定理論自信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N],2012年12月5日第A01版.
[3]韋彥義.理論自覺、理論自信與自主創新[N],文匯報,2012-11-05:第0OA版.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11.
[5][英]卡爾·波普爾(Popper,K.P.).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二卷)──預言的高潮:黑格爾、馬克思及余波[M].鄭一明等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P140.
[6]吳江.中國公眾的民粹化傾向調查報告(2012)[N].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15).,蘭穎
作者簡介:劉希良(1976—),男,湖南益陽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鐘惠英(1951—),女,江西萍鄉人,教授,長沙學院正院級督導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0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時代化大眾化與社會和諧》(項目編號:2010YBB023)和校級教改課題《新興本科院校思政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48040-90928)的階段性成果。
(《前沿》雜志2013年第7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