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潤:我們人民還有什么?我們黨還有什么?
人的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時的事情,是需要時間與過程的。每一件事的正確與否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認識到的。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即便我們總覺得不正確,但無憑無據,自然是無可厚非。但也因此使得許多模糊的、模棱兩可的事情裝了空子,打了擦邊球,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個現實。當清楚或是清醒的時候,即便已經認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錯誤所在,許多事情野已經來不及改變,以至于不得不“逆來順受”。改革30多年來,我們的方針、政策無不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
今天,有許多事情依然在爭吵之中,依然爭吵的沒完沒了,沒個結果。采取的依然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方法。目的是什么?只有那些人心里清楚。流言蜚語漫天飛,混淆視聽,惶惑人心。非毛反毛猖獗、囂張,飛揚跋扈,橫行霸道。現在,我不談論其他,就“國營企業倒閉、分流、轉讓”問題談點個人看法與思考。
一、國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區別
這兩個概念有許多人是明白的,因為我們有太多的經濟學家, 但大多數人是不明白的。因此,就這兩個概念有必要作簡單說明。
說起這兩個概念就如現今談起“新時代與舊時代一樣”是以1978年來劃分。那么,這兩個概念也有從1978年劃分的必要性,也必須從1978年來劃分。
可以這樣說,在1978年前的“國營企業”與現在的“國有企業”在實質上是有質的區別的。1.什么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投資人是人民,經營者是國家。也就是說“國營企業”是政府代表人民經營管理的企業。國營企業的經營目,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以滿足公共需要為天職。他的一切歸屬是人民。2.什么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條中說:國有資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這里就有個過渡,國務院是代表國家還是人民?3.經營方式。國營企業是國家全權代理,人民主宰。國有企業是國家選擇代理經營,按照政企分開、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不干預企業依法自主經營的原則,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4.國營企業一切歸人民所有;國有企業中國家只是有非配利潤權利。即:國營企業所增值利潤歸全民所有。即國營企業的每一分錢是屬于我們全部合法的中國人的。國家只是代表人民加以管理。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家不稱呼“國營企業”,而稱呼“國有企業”,在經營上似乎是一樣的,都是國家政府經營,產生利潤都歸國家所有,但這里有一個隱性的問題,就是“國家”是誰的問題?也就是說,生產資料最終歸誰所有的問題。單從字面理解是一樣的,但從實質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這些年所說的“債權”不明確的問題。為了債權明確,所以改“國營”為“國有”。但這一“改”,性質就不一樣了。試想,如果說“國營企業”與“國有企業”性質是一樣的,那么改“國營”為“國有”就毫無意義。在我想來,之所以要改“國營”為“國有”,目的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說,全民生產資料所有歸結為“國有”。“國家”承擔債權人,而與人民就沒關系了。但“國”是誰?現在不清楚了。也就是說,資產是誰的不清楚了。總之國有企業一切經營結果是與全民毫無關系的。這就是“國營”與“國有”的區別。一句話就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問題。
二、改變面孔后的“國營企業”
我們的國營企業在“理論家、經濟學家”的叫嚷聲中不停地改革,不停地變化。從1978年開始推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貫徹經濟責任制,逐步實行利潤留成制度;到1983年推行“利改稅”制度,把國營企業向國家上繳利潤,改為按國家規定的稅種和稅率繳納稅金,稅后利潤歸企業支配;隨后又推行廠長負責制。 1984年12月10日 《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又指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社會主義的實踐,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可以適當分開的。”。于是,黨的十三大制定了“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搞活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政策。十五大更是明確提出在國企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于1988年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又從立法上進一步肯定了兩權分離原則。
在人事上歸結為“大鍋飯”、“鐵飯碗”、“鐵交易”,隨著改革的深入,大批的職工下崗---。
但結果是什么呢?時至今日,國企仍未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成為具有生命力與競爭力的現代企業。為什么結果還不如人愿?而我們所謂的“經濟學家”為什么又一次叫囂“只有賣國企”才能就中國?而我們的鐵道部張嘴就要國家出8000億?這一切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究竟是什么問題是我們的國營企業一個一個的倒下去的?
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國營企業被改的,面目全非。在改革中,全民所有制只是一個“代號”。國家承包、轉股在全民制度下,沒有那個從中得到了利益。如果說是全民所有,那么這些下崗的職工該怎么解釋呢?他們曾是持股人,但在改革中不明不白被淘汰。在“國營”與“國有”轉型中,“原生產資料”被無形的吞沒。人民在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情況下喪失了自己的權利。在毫無覺察中丟失了財產。這一過渡實為“巧妙”之極。模糊、模棱兩可是這一過渡的極妙的操作方法。
三、是“國企產權性質”還是“大鍋飯”造成國營企業失敗的?
1.國營企業產權是非常明晰的。不清楚為什么有人會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他的產與權就是人民的,毫無爭議的。如果不難理解的話就是有人想使產權重新非配。也就是說想使產與權變成某些集團或是某些人的個人利益或是集團利益。只是以此為借口來得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目的。
2.在批駁大鍋飯的時候,不知道這些批評者是否知道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什么?不管是過去企業還是現在企業,無不是人與人在一起進行工作。難道說現在的企業是個人獨自工作?即便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也一樣需要人們在一起的團隊集體工作。
四、真正的原因是巧妙的設計
1.釜底抽薪是國營企業失敗的真正原因
在改革開放前夕,國營企業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沒有虧損,沒有人員沉積,沒有誰不干活。但改革開放了,國營企業成了負擔,個人成了負擔。企業需要改革,需要扭虧為盈。這一切的發生不是很突然?國家又要牛拉犁,又不給牛吃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但國家就是這樣做了。如果不這樣做,國企是倒不了的,某些人也得不到利益與目的。試想我們多少重點項目是被這樣擱置、淘汰的。“運十”是其中之一。
2.現在是國有在干的好野不是自己的。
過去國營企業的領導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在政治上,在關心職工上應該說沒有可以值得懷疑的。而現在,國有管理者,即便權利很大,總覺的干好干壞不是自己的。即便貪污的再多仍然覺的不滿足。因此,國有企業不可能不倒。在他們想來最好是變成自己的產業。
五、恬不知恥的“8000億”是要挾還是為了發展?還是吹響了“鐵路私有化”的號角?
國有企業是怎么走向倒閉的?就如我們的鐵道部。鐵路運輸行業是供不應求的行業,怎么出現的虧損?票價年年漲,虧損年年增,即便是傻子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而我們鐵路部門不明白。當然也許是故意不明白。總之國家如果出8000億,那就繼續“燒”;如果不出,那么對不起,這事沒法辦。想辦?可以,賣掉!
因此國有企業的倒閉,既不是產權不明確也不是大鍋飯,實質是某些人或是某些集團巧妙的設計。讓企業一步一步走到“賣”的地步,使他們的設計得逞。
當我們的企業賣完的時候,我沒人民還有什么?當我們的企業賣完的時候,我們的黨還有什么?當風險來臨,跑的跑了,剩下的什么也沒有,黨用什么來保護你的人民?
2011/11/2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