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在神州大地領導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場運動曾經震憾全國,甚至震憾全球。但在毛澤東1976年去世以后,同樣是這個中國共產黨,在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一個“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卻把這個文化大革命徹底否定了,說它是完全錯誤的,造成了十年內亂。隨后對文化大革命開展了也可謂“轟轟烈烈”的大批判,文化大革命被進一步升級為“十年浩劫”“把中國經濟帶到了崩潰的邊緣”….。很有意思,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4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又通過了一個“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以后,各主流媒體、各級領導講話、各種宣講團也進一步大力宣傳會議精神,也頗有要轟轟烈烈開展一場文化大改革群眾運動之勢。人們不禁感到疑惑,這個似乎是突如其來的文化大改革運動究竟有什么起因,要達到什么目的?它與40年前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有什么根本區別?或有什么內在聯系?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深思和探討。
文化本質概念探討
既然是討論文化大革命或文化大改革,似就不能不對“文化是什么”問題要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否則各有各的理解,各唱各的調,很難討論到一塊去!
<文化> 確實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有點像我們正在討論的”信息是什么?”一樣,至今沒有得到很統一的、準確的認識,據統計,關于文化的不同定義也有一、二百種之多,我們試舉幾個己有的重要定義,再從中探討其更本質的內涵:
*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狀況反映。
* 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根據以上比較被廣泛接受的文化概念,我試從信息觀點對文化本質概念作如下定義:
“文化是反映人類社會屬性的信息”或
“文化是人類社會屬性的反映”或
“文化是被反映的人類社會屬性”
幾點說明:
(1)人類社會屬性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藝、思維方式、道德風尚、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等,都是人類社會某種屬性的反映;
(2)把文化歸屬于信息的概念,強調文化是社會屬性的反映,是被反映的社會屬性,而并不是社會屬性本身,它既可以反映當前社會的屬性,也可以反映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既可以在物質層面的屬性中被反映(如建筑、服飾、文物),也可在精神層面的屬性中被反映(如書報、思想、宗教、主義);
(3)人類社會屬性也就限定了文化概念是與人類社會有關的,是人類社會創造的,不包括自然界屬性,因此文化概念應窄于信息概念,信息是與物同在的。
以上對文化本質概念的個人認識,歡迎討論。
廣義與狹義的文化概念
根據以上對文化本質概念的理解以及社會上實際對文化概念的使用情況,是否可以把文化概念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最廣義的文化概念。即包括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藝、思維方式、道德風尚、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一切社會屬性的反映。既包括社會經濟基礎屬性的反映,也包括社會上層建筑屬性的反映,這應該是文化比較本質的概念;
(2)次廣義的文化概念。特指社會屬性中上層建筑和精神層面的社會屬性反映,包括政治、教育、文藝、思維方式、道德風尚、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不包括生產力、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等,但包括經濟體制、生產關系。這應該是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改革中文化的基本概念;
(3)狹義的文化概念。特指文化部管的音樂、美術、戲曲、電影、電視、出版等內涵,基本上與文藝(文學藝術)同義,這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廣泛和習慣使用的文化概念。還有一種常用的文化水平中的文化,則又與知識差不多同義,也是很狹義的。
現在許多媒體宣傳上包括一些領導人講話和六中全會公報中,常把政治、經濟、文化并提,文化與教育并提(文教),文化與藝術并提,可見文化概念上還是相當混亂的,值得進一步梳理。
文化有沒有階級性
階級、階級性、階級斗爭…,似乎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很避諱的詞匯和事情,但如果我們認同文化是社會屬性反映的概念,那么由于實際階級社會的階級性,反映社會屬性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階級烙印,例如:
我國沿續五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是一個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封建王朝對廣大農民進行專制統治和殘酷壓迫的階級社會,反映封建社會基本屬性的封建主義文化,包括封建王朝極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奢侈腐敗皇宮生活與豪華皇宮建筑、墓葬習俗;封建地主占用土地殘酷剝削無地農民的生產關系;“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忠君等封建儒家思想以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一夫多妻制,女人三從四德、纏小腳惡俗、合法妓院春樓等歧視壓迫婦女的封建思想與習俗等等都是為維護封建王朝統治服務的,都有明顯的階級性。
在世界范圍已經沿續數百年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是一個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進行剝削和壓迫的階級社會。反映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社會屬性的資本主義文化,包括以資本占有、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私有制經濟體制;以無序自由竟爭盲目追求最高利潤的市場經濟體制、貌似民主自由實質上為資產階級專政服務的議會制政體;在私有制、市場經濟基礎上形成的損人利己、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賭博、賣淫、吸毒販毒、投機、搶劫等資本主義社會狀況等等也都有明顯的階級性。當資本主義進一步向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發展時,壟斷資產階級更是拋開虛偽的民主、自由面紗,赤裸裸地對世界無產階級和人民進行掠奪和壓迫。
十月革命蘇聯共產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經過數十年的艱苦革命斗爭推翻三座大山也建成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第一次消滅階級剝削、階級壓迫,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的社會,反映社會主義社會基本屬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以勞動人民共同富裕為目的公有制與集體所有制經濟體制;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指導思想;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或人民民主專政的民主集中制政治體制;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政府清廉、社會和諧,民族團結以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基本絕跡的良好社會風尚,也都有明顯的階級性。
可見,只要人類社會中還存在階級和階級壓迫,反映階級社會屬性的文化就不可能不帶有階級烙印,過去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當然也是相對資產階級文化而言,現在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也應該是相對資本主義文化和封建主義文化而言,何必避諱談階級和階級性呢?
社會主義社會中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仍將長期存在
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通過農業合作化與對民族資產階級贖買政策在不長的時間基本建起了以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毛澤東以他徹底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清醒地看到: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并基本完成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后,并不能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完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仍將長期存在,如果不抓好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已經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與經濟體制仍可能喪失或資本主義復辟!
事實上,由于新中國脫胎于五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和近代官僚資本主義社會,加上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侵蝕,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影響,不僅在人民群眾、一般黨員干部中,而且在許多高層領導干部中都有很深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清除的。許多曾經在革命戰爭中英勇斗爭的黨員干部進城當官以后,經不起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逐漸滋長了官僚、特權、謀私、腐敗之風;長期接受封建和資本主義教育和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要成為具有為人民服務世界觀和與勞動人民群眾相結合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也確實需要經歷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即使長期以小生產個體勞動方式的底層億萬農民和小手工業者,耍把他們組織起來走合作化、集體化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是要進行艱苦的思想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后的鎮反、三反、五反運動,抗美援朝斗爭,反右、反右傾斗爭,都體現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思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道路的激烈斗爭。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每一步發展與成就都是在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激烈斗爭中取得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建設,一直是伴隨著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建設進行的。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回顧與反思
上世紀60年代,一方面國際環境中,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變修,在國際上搞三和一少,在國內搞全民黨理論、搞私有化改革、蘇共黨內特權、腐敗之風日盛;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內部,經歷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以后,黨內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堅持、肯定還是懷疑、否定的斗爭仍很激烈,在農村,是堅持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道路還是包產到戶回頭走個體所有制道路的爭論也日顯突出,加上在在黨員干部中官僚、特權、謀私、腐敗之風也有增長之勢,因此,毛澤東以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最大氣魄親自領導和發動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說實在的,雖然我們親歷了這場文化大革命,當時對文化大革命的意義和為什么稱為“文化”大革命的認識還是很局限的。在經歷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中國社會大變革,在今天重新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改革和重新思考文化本質內涵時候,似乎對于毛澤東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也即這個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概念是廣義的、本質的文化概念,是包括反映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社會屬性的文化概念,因此文化大革命的核心內容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方向,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斗爭,而在無產階級已經奪取政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的情況下,這種斗爭主要體現在黨內的兩條路線的斗爭,與走資派的斗爭。當然,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鞏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必需開展上層建筑領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我們看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包括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對政府官員最廣泛的群眾性民主監督;三結合革命委員會政體體制改革,工宣隊、軍宣隊,很多真正的工人、農民代表進入領導高層;干部下放勞動、將軍下連當兵;群眾性斗私批修自我教育運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改革;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上山下鄉運動;除四舊、樹新風的群眾運動以及以革命樣板戲為代表的文藝革命……,都是為鞏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的文化革命內涵。文藝雖然不是文化的全部內涵,但也是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化革命也必然涉及文藝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的群眾運動中,確實出現過一些如擴大打擊面、派性武斗、掃四舊過頭等偏差,但都在不長時間內得到及時糾正,決不應夸大這些問題來否定文革的大方向。事實上,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精神鼓舞下,全國人民社會主義勞動熱情空前高漲,無論經濟戰線、科技戰線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大民主的群眾運動根本上改變了領導與群眾、官與民的關系,傳統的官管民、民怕官轉換為民管官、官怕民,一切官僚、腐敗之風都成為眾矢之的;軍民關系、官兵關系、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的關系得到空前改善,城鄉差別進一步縮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許多地方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國際上,文革期間新中國的國際威望也空前提高,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是在此期間承認我國和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這一切都說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真正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大改革的期望與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無論經濟基礎還是上層建筑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在廣大農村,幾乎是一夜之間解散了幾乎全國所有集體所有制的人民公社退回到包產到戶的個體經營體制,以后又通過土地流轉把大片土地集中到少數“大戶”經營,形成新的大地主、農莊主和農業資本家,農民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或成為“大戶”地主的雇農,或流入城市成為農民工;在許多原為國營公有制的工礦企業,通過改制、承包、般份、出賣,大批轉換為私有制的私營企業(美其名為民營企業或非公有制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大批私營企業迅速從服務性行業、商業、房地產業向輕工業、重工業以致交通、能原、礦山、銀行等要害部門滲透發展,加上像潮水一般涌入的國外資本、企業,形成一股實實在在的私有化浪潮,雖然我們不少領導仍然在講;“我們決不搞私有化”,我們仍是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但許多了統計資料表明,無論是產值、稅收和就業人數,我國私營企業的比重己經超過或正在超過公有制企業。私有化的直接結果是在本已基本上消滅了剝削和剝削階級的新中國重新出現了階級分化:廣大工人、農民從當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重新淪落為被新資本家(包括外國和臺灣資本家)、新地主剝削的廉價勞動力;而新興資產階級正在向與共產黨內高干或其親屬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貴資產階級發展。階級分化自然導致國內貧富差距的急劇加大(有關指標已在世界排名前列),社會矛盾激增!
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私有化變革,必然會反映到上層建筑資本主義甚至封建思想文化的復辟。例如:政府官員大范圍、長時期、屢治無效甚至越演越烈的貪腐之風;社會上黃、賭、毒、造假、欺詐、投機之風重新貶起, 甚至出現販賣婦女、兒童、器官及包二奶等極端丑惡現象;信仰缺失,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又被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所取代,封健迷信再興;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盲目追求出國留學、移民,貪官污吏大量向國外轉移財產、安排子女成風;如此等等,難怪有人倜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個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東西都可以朝里裝!”有人驚呼:“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在此“最危險”時刻,中央召開六中全會大張旗鼓地做出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大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決議,著實給人一些震驚與期待,是否中央確實看到了當前問題的嚴重性、危險性,也能像45年前毛澤東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那樣搞一個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方向,制止資本主義復辟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呢?在初讀全會決議時,似乎還看出一點積極的意思,如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時,提到了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并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潮….。但在經過近半個月時間,看到各主流媒體、領導講話、宣講團對全會決議精神的宣傳、解讀,卻令人失望,感覺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只是一個虛的裝飾(會議后的宣傳中幾乎不再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潮也是一句空話、套話,沒有提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原以為文化改革是對反映社會經濟基礎基礎和上層建筑廣義文化概念的改革,但實際上似乎只落實到很狹義的文藝范圍的文化改革,即使是狹義的文化改革也沒有從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樹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批判資本主義、封建主義道德風尚的文藝創作內容和方向上改革,而更多地落實到如何改革文化產業體制的市場化、私有化…。這樣的文化大改革,如何能解決當前社會危險的資本主義文化復辟問題?如何能建設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呢?
看來,根本問題還是能否真正堅持以毛澤東思想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而能否真正堅持毛澤東思想,重新正確評價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可能又是關鍵。因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創新與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又是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的重要實踐。
關鍵詞: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思想
相關鏈接
* 關注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指導思想的提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98454
* 我們的指導思想究竟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95564
* 關于如何評價文革的思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86308
* 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不能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5276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