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孰長孰短,孰優孰劣,似乎早就有了
定論。在主流經濟學家看來,計劃經濟一無是處,而市場經濟是一朵花。事實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對于計劃經濟,他們羅列的主要“罪狀”有:一,效率低下,浪費資源。二,鐵飯碗,大鍋飯,養懶漢。三,企業與市場信息不對稱,供需脫節等。我們不妨作一簡單分析。
一,關于效率低下,浪費資源。我們知道,生產,流通,消費,是商品生產的三個主要環節,形成一個生產周期,以此循環往復。在這三個環節中,計劃經濟在哪個環節效率低下,浪費資源了呢?流通,消費環節效率低下,浪費資源了嗎?顯然沒有。計劃經濟條件下,產品從工廠到最終消費,一個是批發,一個是零售,流通環節并不復雜,和今天差不多,很難認定有什么明顯的低效率和浪費現象。至于消費環節就更談不到了。那么就是生產環節了。應當說,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于工人的責任心,企業管理水平等原因,有些企業確實存在著浪費現象。相比于私有制條件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應該說浪費現象還明顯一些。比如,一個單位的原料,前者生產十個產品的話,后者則可能生產十一個。其原因在于:前者的企業是公有的,生產主要靠管理者和工人的責任心和自覺性,當責任心和自覺性較差時,浪費和效率低下就會出現。而后者企業是老板自己的,加強管理是其保護財富增加財富的本能,生產則靠這種本能和布置在員工周圍無時不在的老板的眼睛。
這樣說來,市場經濟是節約資源的了?且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動力是什么?是消費。沒有了消費,也就沒有了生產。因此,不擇手段地刺激消費,成了企業的唯一選擇。甚至為了刺激消費,企業可以不講社會責任,政府不惜搞短期行為。正是在消費環節上,市場經濟出現了巨大的浪費!為了滿足富人的生理欲望,為了掏出窮人兜里的那幾個錢,什么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盲目消費,畸形消費,都出來了,人的貪欲,人的動物性都挖掘出來了。為了生產汽車,就要鼓勵家家戶戶買汽車。不但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環境問題,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有些資源還是不可再生的。為了促銷,就采取過度包裝,豪華包裝。新樓拆了建,建了拆。這種浪費比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生產中的浪費不知要嚴重多少倍!當企業精打細算多生產出一只豪華包裝盒,被消費者轉眼扔掉時,這種生產環節的節約還有意義嗎?如果說企業生產中的浪費只是局部和微觀的話,那么消費環節的浪費則是全社會性的和宏觀的。而且,這種浪費具有不可逆性。因為不刺激消費企業就不能盈利和利益最大化,甚至要破產。
除了消費環節的浪費,在生產環節,市場經濟也存在著嚴重的浪費。亂采亂挖,亂砍亂伐,發自己的家,斷子孫的路。國家的資源,不挖白不挖,一處沒挖完,尾礦一扔,蝗蟲般又撲向另一處。許多礦山嚴重污染,寸草不生。老百姓承擔著亂挖的成本,(政府治理歸根結底是老百姓買單)無良官員和老板們卻享受著亂挖的成果。為了百分之三百的高額利潤,資本家是不怕上斷頭臺的,何況政府根本沒打算讓他們上斷頭臺。相反,因為增長了gdp,還會請他們當座上賓,上主席臺。三十年了,挖的差不多了,儲藏量在世界占比最大的稀土,也快挖到盡頭了。以后還挖什么?這種表面的繁華能維持幾年?精英們是不關心的。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如何保存下來而不受到追究。
這些驚人的浪費,計劃經濟是很容易避免的。計劃經濟才是可持續發展的,而市場經濟則是短視的,不可持續的。
也許會有疑問:許多國家不都是實行市場經濟嗎?怎么是不可持續的呢?要知道,除了那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成為發達國家以外,實行市場經濟的第三世界國家哪個富起來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哪個不是靠海外掠奪,殖民擴張完成的原始積累?就是今天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離開了對別國的經濟的和軍事的侵略,離開了全球為他提供資源,要維持今天的生活水平,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一點,奧巴馬看的很清楚,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在世界各地不斷挑起事端,阻撓別國發展的原因。
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私有制不可克服的矛盾。資源的有限性和過度消費之間的矛盾是市場經濟不可克服的矛盾。
那么,能不能通過科技進步來滿足這種消費需求呢?理論上似乎說得通,實際上做不到。科技進步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今天看來,它的進步速度遠遠趕不上過度消費的速度,人的欲望膨脹的速度。如果科技進步快于或等于過度消費的速度,帝國主義就不用侵略掠奪了,一心發展科技不就行了嗎?所以,只有實行計劃經濟,有計劃地安排生產和消費,正確,科學地處理二者的關系,才能延緩資源消耗的速度,也就等于增加了科技進步所需要的時間,使科技進步與合理消費達到相對的平衡,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爭奪資源而發生戰爭。可以設想,如果中國長期堅持市場經濟,等待她的將是兩種選擇和結果:一種是因為資源匱乏,經濟發展不可持續,與其他國家的矛盾加劇,最終導致戰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蓋因于此。一種是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的絞殺下,逐步殖民化,淪為西方的屠宰場,儲藏間和加工廠。今天的狀況不加以改變,出現第二種結果的可能性很大。“和平崛起”是我們的良好愿望和一廂情愿,但西方不答應。和平可以,“崛起“不行。不崛起的“和平”只能是屈辱的“和平”。
二,再看計劃經濟就是“鐵飯碗,大鍋飯,養懶漢”。我們實在搞不懂,鐵飯碗有什么不好,人民群眾有個鐵飯碗,無后顧之憂,不恰恰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嗎?市場經濟的選擇,幾千萬職工下崗,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的手里,昔日的國企廠長一夜之間成了私企老板,對幾千萬下崗職工群眾來說,它又好在哪里?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不端鐵飯碗,而資產階級端鐵飯碗,金飯碗(掌握生產資料),是何道理?難道人民群眾天天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才有優越性嗎?
建國后的前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幫“懶漢”干出來的。不說兩彈一星,就說幾十萬國有企業,也是“懶漢”們干出來的。沒有“懶漢”們的這些業績,資改派們要改革,連改革對象也沒有,只能改空氣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北大荒冰封的雪原上,一群工人“懶漢”吃著土豆,住著地窨子,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獻身精神和英雄壯舉,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這群工人“懶漢”的精神被譽為“大慶精神”。河南省林縣的一幫農民“懶漢”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人造天河紅旗渠。這條渠干渠支渠全長共三千里,如果計算土石方,一米高,四米寬可以從哈爾濱排到廣州。這群農民“懶漢”的精神被譽為“紅旗渠”精神。懶漢是辛勤勞作的工農群眾,還是不勞而獲的富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養懶漢”問題之所以被精英們如此鄭重地提出來,則有更深一層的目的,那就是為私有化造勢。
市場經濟調動了誰的積極性?是農民嗎?應該說是。農民,這個與幾千年私有制社會相生相伴的群體,雖然是受剝削,受壓迫最為深重的社會最底層群體,私有觀念卻是根深蒂固的。包產到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農民的私有心理。也可以說,是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但問題是,幾千年的土地私有沒能讓農民富起來,今天,這種小生產也照樣不能使農民富起來。于是,人們看到,包產到戶初期的農民積極性很快釋放完畢,成效也很快見頂。前三十年水利設施的紅利吃的差不多了,無雨則旱,有雨則澇。農民種地根本無法養活他一家,于是,他們放棄土地,紛紛跑到城里打工,他們的處境如何盡人皆知。小崗村開農村改革之先河,連血手印都按了,農民應該富起來了吧?三十年過去了,小崗村還是沒富,還累死了一個黨的優秀干部。豈止小崗村沒富,凡是當年集體財產分光分凈,以后不再發展集體經濟,不再把農民組織起來的村,幾乎沒有富起來的。相反,富起來的村,都是那些保留了集體經濟,或者后來發展了集體經濟,或者把農民組織起來的。
工人有積極性嗎?在制造環節,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效率還是高的。這也是精英們吹噓的地方。但是,這絕不是工人積極性提高的結果,而是資本家對工人壓榨的結果。實行了三十年的作為主人翁標志之一的八小時工作制,如今,對大部分中國工人竟又變成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昔日的主人翁成了弱勢群體。他們往往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勞動保護,工人福利更是奢望。工人因公致傷致殘者每年幾十萬人,他們的命運更加悲慘,往往被廠方給幾個錢打發了事,有的甚至被趕出大門,分文不給。如果把這說成是積極性,倒不如說成是為了生存而被迫賣命。工人的低工資,低福利,造成了產品的低成本,造成了大量的 社會財富,造成了資本家的高利潤。這樣的高效率是帶血的,殘忍的,非人道的,這樣的高效率除了能維持人口再生產,(人口再生產是必須維持的,否則廉價勞動力從哪里來?)工人還得到了什么?被社會道義認可了嗎?工人是幸福還是痛苦?精英們為了化公有制為私有制,說可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真是天底下最大的忽悠。
調動出最大積極性的是那些人呢?是一些老板,無良官員和精英們。為了攫取財富,無良資本家和貪官相互勾結,相互利用,使出渾身解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精英們為了分一杯羹,搖唇鼓舌,顛倒是非,招搖撞騙。他們絕不是“懶漢”,是“勤漢”,超級“勤漢”。他們的“勤勞”得到的回報是驚人的,他們是快樂并幸福著的群體。
三,關于企業與市場信息不對稱,供求脫節。有句古語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企業會不了解市場動向嗎?計劃經濟的決策者在制定計劃時會不了解市場動向嗎?當市場發生變化時,市場信息就不能反饋給決策者?精英們可能會說,三十年前改革初期的時候,企業與市場是信息不對稱的,所以要改。好啊,今天信息對稱了吧?你為什么不改過來?
精英們熱衷于市場經濟,根子在于熱衷于私有制。有一種說法,叫做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這里,首先要分清計劃和市場,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是兩組不同的概念。有計劃不等于計劃經濟,有市場不等于市場經濟。這一點必須弄清楚,決不能混淆。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而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就不是手段,而是經濟體制和機制了。在毛澤東時代就有市場,產品也是商品,但市場不起主導作用,總體上其經濟的性質是計劃經濟,并不因為它有市場而影響它的這個本質。它是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緊密相連,也只能是和公有制緊密相連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有計劃,但總體上其經濟的性質是市場經濟,同樣也不因為它有計劃影響它的這個本質。它是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緊密相連,也只能和私有制緊密相連的。
計劃經濟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它要求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生產的主導是政府。由于是公有性質,企業生產的目的也只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利潤最大化。他不需要,也不能破產。他沒有摻雜使假,以次充好,見利忘義,損害消費者的理由和內在動力。在這里,市場競爭,叢林法則就沒有了意義。公有制沒有市場經濟生存的土壤,因此,市場經濟不可能產生于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只是用市場手段作為補充,進行適當調節。
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他的經營行為是不受政府支配的。由于企業生產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因此,市場經濟的目的也是利潤最大化。叢林法則就成了市場經濟的最高法則。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只有善良的人們想不出來,沒有不法商人干不出來。這就是經濟領域一切丑惡現象,怪現象的根源。只有在私有制條件下叢林法則才能發揮作用,私有制適合市場經濟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市場經濟只能產生于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有計劃也只是作為市場經濟的一種補充手段。
計劃經濟(不是指計劃)和公有制是孿生兄弟。市場經濟(不是指市場)和私有制是孿生姐妹。私有制搞計劃經濟搞不成,公有制搞市場經濟也搞不成,這里沒有中間道路。因為二者的生產目的和動力截然不同。今天我國的模式,也絕不是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雜交。在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市場化和私有制是成正比的,私有化程度越高,市場化的程度也就越高。要想高度市場化,必須高度私有化,要想徹底市場化,也只有徹底私有化。
綜上所述,可以歸納市場經濟的缺陷:1,不僅僅在生產和消費環節都存在著巨大的浪費,而且這種浪費還無法靠自身加以修復。2,作為私有制的雙胞胎,它對工人的壓榨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造成貧富差距的根源,勢必激化人與人之間的矛盾。3,由于利益的驅動,損害消費者利益不管程度如何,都會成為常態。計劃經濟的缺陷:1,制造環節存在浪費現象,效率偏低。2,群眾的勞動熱情因覺悟程度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持續不斷的思想教育和一定的激勵,懲戒措施是必要的。相比而言,市場經濟的缺陷是體制機制本身的問題,無法克服或難以完全克服。而計劃經濟的缺陷不是體制機制本身的缺陷,而是實施過程中的缺陷,因而是可以克服的。用長遠的可持續的眼光看,從站在絕大多數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看,計劃經濟有其獨到的優越性。至于它是少數人一夜暴富的巨大障礙而被反對,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