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曾經聽過的戲(紀念 魯迅 先生誕辰130周年)
說想起曾經聽到過的戲,忽然想起了曾經學習過的課文, 魯迅 先生的作品社戲,曾經的美好的回憶又涌上了心頭,甚至是曾經的初戀也在胸口施展開拳腳。
魯迅 先生不僅給俺們展示了在兒童時期的魯鎮的民俗文化,更道白了中國文化的和諧、平靜、無爭、自得其樂,也夾雜著中國文化的人情事故,更浸透了中國歷史的悠久。應該說 魯迅 先生的作品不僅有投槍與匕首,也有人情與文化;不僅有嘲弄與怒其不爭同,也有激勵與搖旗吶喊;不僅洋溢著童趣,也流露出戰士的孤獨、滄桑與瘋狂。這正是革命者為人民唱的頌歌,是革命者的為人民吹的號角。
如果魯迅聽過的社戲是在毛主席的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導下,那俺相信 魯迅 先生的社戲將會更是讓魯迅如癡如醉、傳神入化;如果魯迅聽到的是樣板戲,那俺相信 魯迅 先生則會口拙筆慢,為何?呆了。想起了林黛玉笑賈寶玉看林黛玉看呆了的場景,哈。
魯迅 先生沒有看到過樣板戲,更沒有看到過俺們兒時看過的生產大隊、人民公社的匯演戲,只能寫出的是社戲。
俺想說兒時看過的戲,只是無 魯迅 先生的才,也只好拙筆聊天吧。
記得兒時,生產大隊排戲基本上都是在俺家,有劇本有樂隊,有演員有化裝,道具也不少,隨手能拈來。一般來說這排戲通常是在農閑的時候,也是俺開心的日子,為何?因為這排練還是辛苦的,有時也要排練到晚上十點多鐘,那個時候的十點多鐘可是太晚了的,生產大隊有專人燒夜餐的,俺可也是堅持到那個時候吃這夜餐的,知道為什么說是俺開心的日子了么?
那個時候俺家里有不少當時的曲譜本,油印的,只是沒有收藏過,因為年年有新戲,有不少被俺做草稿紙了或者不恭了。記得前些年說到收藏熱,俺兒時買的小雜志早沒了,但問及家人那些曲譜有了么,回答還是沒了,讓俺唉嘆了好久。
現在細想起來只記起有一出當時富家做豆腐的戲中的一句臺詞“豆腐是水做的,閻王是鬼做的”,因為摻了生豆漿的豆腐含水率太高在豆腐提到家時一斤的豆腐只剩下大半斤了,哈哈。特別是一個場景在賣豆腐的被秤砣砸了腳的一出戲當時是常聽常笑,現在只是夢囈般的回憶了。
也許正是因為兒時聽到這些鄉戲太多的緣故,現在老眼昏花了還是喜歡看戲喜歡聽歌。
兒時聽過不少中外歌曲,也買過不少革命歌曲的書,中國的外國的,什么哎呀媽媽,什么三套車。到了工作后,也聽了美國的鄉村歌手卡倫卡朋特的單程車票之類的,通常是中文詞或者是一半原文一半中文的,聽得明白,感受得到,欣賞得了,只是沒有跑到哪個姑娘的窗下唱一首小夜曲,或許這是唯一的遺憾。
不怕別人笑話,現在俺還是因為兒時聽戲的影響,盡管五音不全,還是個戲迷歌迷,本地的音樂會也是常客,不管是一千多的票還是二千多的票,俺只要有空兒,還是喜歡湊個熱鬧的。只是對不住歌手們了,俺聽歌的票只是人家送的,俺可不會將煙酒錢擠出來買這戲票的。
其實聽現在的這些音樂會,應該是主辦方返還俺的辛苦錢,看看那些歌手又唱又跳的一身汗讓俺也感染出了一身臭汗害得俺回來還要洗澡多費錢啦。看看那些歌手唱的歌曲里不僅是香水有毒還半是或者干脆全是洋文,讓俺們一句也聽不懂,全不似俺們兒時以中文或者一半中文一半洋文,只聽到水壺開了的嘟嘟聲,刺眼的燈光和震耳欲聾的喇叭,更應該給俺以一小時多少聽歌費或者是治療耳朵的費用。
不知道 魯迅 先生如果現在還活著捂著耳朵聽這全是洋文的盛世籟音,是還只是寫的是社戲還是什么戲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