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上真正存在無價之寶,那它最應該是指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而由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創造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則以其崇高的追求、純潔的品質和豐富的內涵,為最可寶貴的人類精神財富增添了璀璨無比的偉大篇章,堪稱寶中之寶。今天,我們將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中發揮著先導作用,并在實踐的冶煉中得到升華的這些崇高精神,統稱為紅色精神,它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之源、動力之源。這一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在槍林彈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而且對當代社會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啟示和示范作用。
紅色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創新精神;堅定信念、矢志不渝的進取精神;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嚴守紀律、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謙虛謹慎、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當然,不同時期的紅色精神內涵更為豐富,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井岡山精神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認真探索民主革命規律,深化對民主革命的認識,逐步弄清民主革命進程中的若干問題,正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在革命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畏挫折,勇于探索,凝結、培育、鍛造出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成為取得革命勝利并永遠激勵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種。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是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堅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是井岡山軍民堅持斗爭、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注重從實際出發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國革命、軍隊建設和武裝斗爭的新路子,是井岡山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策源地的制勝法寶,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同甘共苦,為了人民的利益戰斗不止,直至奪取勝利,是取得井岡山斗爭勝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所在。
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長征精神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后進行長征。在長征途中,紅軍沖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艱難險阻,經受饑寒傷病的折磨考驗,戰勝黨內分裂的種種危機,終于勝利完成跨越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萬里的長征。長征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一個聞所未聞的故事》中這樣地贊譽長征,“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本世紀中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長征的勝利,深刻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頑強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的勝利,是一曲響徹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凱歌。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體現。
江澤民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北,這里成為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出發點。此后十三年間,在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高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牢固基石,培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相結合的典范,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象征。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過去是、今天仍然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
革命戰爭年代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和平建設時期也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我們不僅要學習和繼承延安精神,把這一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傳承下去;更要發揚和光大延安精神,不斷賦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2006年,胡錦濤同志指出:“在延安這塊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要把延安精神作為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作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
1948年,是中國革命偉大歷史性轉折的開始,這一年,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我軍在各個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逐漸掌握了主動權。黨中央完成了堅持在陜北拖住敵人的任務,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大勝利,是年3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中央東渡黃河,移駐華北,并在隨后的兩個月內陸續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一年前進駐的中央工委合并,中央五位書記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在西柏坡村會合。在接下來的十個月中,西柏坡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里,鑄就了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的西柏坡精神。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著共同的理想目標、價值取向、理論基礎。西柏坡精神中,既有井岡山精神中的艱苦創業精神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也有長征精神中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西柏坡精神的科學內涵在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堅持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2002年12月6日,胡錦濤率中央書記處的幾位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他在講話中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在我們黨八十多年的歷程中,艱苦奮斗作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激勵著我們頑強進取、百折不撓,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敢于勝利。”“艱苦奮斗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一個重要法寶。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千千萬萬革命先輩和共產黨人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忘我奮斗,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我們黨堅持艱苦奮斗的壯麗篇章。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為黨和人民建立的豐功偉績,永遠不能忘記他們用生命培育的奮斗精神,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做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更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傳承紅色精神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現實中,因為一些與崇高理想不相符的社會現象,我們或許有過懷疑和動搖,但是,對美好未來的信任和希望我們不能懷疑和動搖。因為我們不僅有優良的傳統文化,更有中國共產黨所創導的紅色精神。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要研究我們的傳統文化,更要深入研究紅色精神、積極宣傳紅色精神、大力弘揚紅色精神,把紅色精神潛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的血液和靈魂,并薪火相傳,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就會更加健康、堅強和有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