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澤東軍事辯證法 (中篇)
史威
只有敢于斗爭,才能善于斗爭
18 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有以下三種表述:
1)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2)戰略上以一當十,戰術上以十當一。
3)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三種表述,實質上是一個意思。讀中國以至世界的軍事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那就是在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中,“戰術上以十當一”還不是最難理解的,最難做到融會貫通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是“戰略上以一當十”。實際上,只有做到后者,才能更好地做到前者。也就是說,只有敢于斗爭,才能善于斗爭。如果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壓倒或嚇倒,再好的戰略戰術也沒有用或不會用了。最難學的是毛澤東那種敢于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這種大無畏英雄氣概,絕對不是源自盲目地“豁出來”的一時沖動,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礎和深厚的哲學基礎的。主要是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1)源自科學的世界觀,源自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科學認識;
2)源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的堅定信念;
3)源自對敵我力量對比的清醒的、客觀的認識和實事求是的分析。
茲分述之。
19 毛澤東在強調“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時,意味深長地提到:“馬克思、恩格斯只有兩個人,那時他們就說全世界資本主義要被打倒。”(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1月18日],載《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25頁),這就昭示我們,這種“藐視一切敵人”的氣概,是來自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雖然現在社會主義事業遇到點曲折,但比起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候,形勢無疑要好得多;“風物常宜放眼量”。資產階級革命還經歷過那么多的曲折反復呢。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事業怎么可能就沒有曲折反復呢。怎么能遇到點曲折反復就喪失信心了呢。怎么能因為“道路是曲折的”,就看不到“前途是光明的”呢。
自從“共產主義”的“怪影”開始在歐洲“游蕩”,世界各路的反共好漢們就不遺余力地攻擊、誣蔑、詆毀它,其套數基本有二:
一曰“殺人放火,共產共妻”;
一曰“烏托邦說”。它說,共產主義么,是一種很好的“理想”,可惜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空想”,為了這個根本不能“充饑”的“畫餅”,有多少“傻瓜”“白癡”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說罷,甚至還會掉幾滴鱷魚的眼淚。
現在,“殺人放火說”已經沒有多大市場,當令的是“烏托邦說”。不少曾經的“理想主義者”,都因此“覺今是而昨非”了。事實一再表明,“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薄熙來轉引胡錦濤語)事實上,只要讀一讀《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看一看大寨、南街村、華西村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就不難發現,雖然它們還很幼弱,并不完善完美,而且,其中有一些也許和一些人原先想象的社會主義模式不那么一致;但至少可以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條從小康到大同之路。問題只在我們如何努力去更進一步地探索,去踐行,去充實,去豐富,去開拓了。僅此一端,我們就可以把所謂的“烏托邦說”踩在腳下了。既然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事業,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我們當然就有理由藐視一切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派。
20)我們研讀毛澤東思想,深深地體會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其貫徹始終的一條紅線。因此,在毛澤東的戰爭觀中,始終堅持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他深刻地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領域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論持久戰》)
二戰末期,原子彈問世。在“原子彈拜物教”風靡一時、不可一世的時候,毛澤東就說它是“紙老虎”。請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第二個人有此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么?沒有。毛澤東的這種英雄氣概,其實就是源于他的“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科學的深刻信念。如果沒有毛澤東這種蓋世無雙的英雄氣概,在上個世紀40年代,中國就可能成為又一個“南北朝”了。
有一個小插曲回味起來也許有點意思。1957年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期間,波蘭共產黨領導人哥穆爾卡曾對他說:“毛主席,你是有很高威望的無產階級領袖。但是你講的‘紙老虎’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認為這意味著對帝國主義的力量估計不足。”毛澤東回答說:“謝謝你對我的批評。不過你的批評還不夠,對于帝國主義我不是什么估計不足的問題,而是根本就要把它踩在腳下。”說得哥穆爾卡“有些發怔”。(見沈陽出版社《中國百年外交風云錄》第602頁)
21) 如果認真地讀一讀毛澤東關于原子彈的全面論述,問題也就應該可以迎刃而解了: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
綜上所述,毛澤東關于原子彈的論述要點如下:
1)戰略上藐視它。因為它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
2)戰術上重視它。因為它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雖然它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卻可以決定人民在正義的戰爭中為爭取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之大小。
3)“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正是基于核武器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為了在帝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的戰爭中免遭“大規模屠殺”,中國才不得不發展必要的、有限的但又是切實有效的核戰力(也就是確實可靠的核反擊能力)用于自衛。
正是基于后者,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后,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鄭重向全世界聲明: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要而言之,這就是按照毛澤東思想所制訂的、中國政府至今仍在奉行的基本的核政策。
22)美國的確有“核流氓”曾經計劃著要使用核武器“大規模屠殺”中國人。
據喬治華盛頓大學國家安全檔案研究人員整理的解密文件,1958年8月13日,當時的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史密斯,在寫給當時的國務次卿赫特的備忘錄裡寫道:「目前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戰爭計畫,要求通過對共產黨中國進行核子攻擊,來防衛金門和馬祖。核子攻擊的目標包括人口非常稠密的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等地區的軍事目標。」
史密斯寫道:「雖然核子攻擊將使用『低當量』核武器,其中仍然包括與扔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相當的當量為2萬噸TNT的核武器。據我判斷,在戰爭結束前,這會造成數百萬平民的傷亡。」備忘錄寫道:「總統最近指示國家情報機構,準備一份關於中國、蘇聯及自由世界對美國在遠東的有限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反應的報告。報告的結論說:如果我們執行目前的軍事計畫,北京及其盟國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臺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根據我們目前的戰略觀念,這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爆發核子大戰的信號。」
因此,史密斯建議美國國務院不要對防衛金門、馬祖表示立場,以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
---------見2000年7月19日紐約《世界日報》A3版「1958年舊事解密」欄的報導
需要指出,當時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採納了史密斯的建議。這就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戰爭計畫」未能實行的直接原因。為什麼艾森豪威爾總統拒絕五角大樓的「戰爭計畫」呢?既不是他「良心發現」,又不是亞當.斯密給他注射了幾千CC“道德的血液”,也不是受到西方“普世價值”的感召,使他突然“憐惜”起可能造成的中國大陸「數百萬平民的傷亡」;而是他怕「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臺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他真正關心的不是臺灣,而是自己的第七艦隊),為了「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總統先生只好對五角大樓的核「戰爭計畫」忍痛割愛了。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必須獨立自主地發展用以自衛的核戰力的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道理。
23)時間過去了40多年,當中國已經有了足以自衛的核戰力以后,美國的“核流氓”仍不忘對中國等國家進行“核訛詐”。
2002年1月8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絕密的《核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同年3月9日的《洛杉磯時報》透露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其中確認中國、俄羅斯、伊拉克、朝鮮、伊朗、利比亞和敘利亞為美國可能進行核打擊的國家。上述報告還特別提到,如果中國大陸和臺灣開戰,五角大樓應該準備使用核武器。
需要指出,上述被點名的國家,尤其是無核國家,并沒有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任何威脅、包括核威脅,反倒是美國時刻在威脅(包括核威脅)它們。因此,消息曝光後,在美國內遭到一片強烈的譴責。《紐約時報》當時寫了一篇社論,題目是:《美國是核流氓》。其義憤完全可以理解,值得高度贊賞;其說卻不確切。不是美國是「核流氓」,而是美國確有極少數「核流氓」,至今也未絕種。事實一再表明,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是朋友,我們應當珍惜這種友誼。「核流氓」不僅是中國人民所堅決反對,亦為美國人民所不齒。偉大的中美兩國人民都是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尤其是核戰爭的。有趣的是,有的核大國,核武器比中國多,卻被美國的“核流氓”這番核訛詐嚇得六神無主,連忙派自己的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到華盛頓去說項,實際上是去“求情”。中國政府則不然,并沒有派任何一位部長去華盛頓說項,而是由當時的外交部李肇星副部長于當年3月16日把美國駐中國大使召來,對美方日前允許臺灣的“國防部長”赴美開會和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所謂《核態勢評估報告》公然聲稱美國準備在臺海發生戰爭時使用核武器,義正辭嚴地指出:“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美方做了一連串踐踏《聯合國憲章》精神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和傷害中國人民民族感情的壞事。”“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要問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這種“底氣”從何而來?答案只有一個:來自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24) 現在,美國對中國的絕對的核優勢已不復存在,代之以非對
稱(指核武數量上的不對稱)的戰略核領域的平衡。
我們一個普通公民,并不知道中國戰略核武的內情,包括戰略核武器的數量、質量、性能、技術參數等等,也不需要知道。但是,我們知道有兩類公開的世所周知的情況或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1)2010年,中國粗鋼和鋼材的年產量分別達到6.27億噸和7.98億噸,比美國、日本、西歐的總和還多很多。(此數據引自中云:《2010年的那220個大蛋糕》,烏有之鄉網站2011-8-12)
大家知道,在前蘇聯全盛時期,年產鋼約1億噸;那時蘇聯的戰略核武庫曾經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水平,數量比美國還多一些,質量要差一些,主要是由于計算機技術落后于美國。總體來說,雙方都有能力毀滅對方好幾次,是謂“核恐怖平衡”。
請想一想,蘇聯在擁有年產1億噸鋼的生產能力的時候能夠做到的事情,為什么中國在擁有年產6-7億噸的生產能力的時候卻做不到?有這個道理嗎?難道中國人比俄國人苯嗎?
2)也許有人會說,人家早已跨越重化工時代,現在是高科技當令,鋼、鋼材的產量已不再具有指標意義。那就請看另一個情況。現在世界公認中國的計算機技術(它在現代高科技前沿是最具有關鍵性意義和作用的龍頭之一)已躍居世界前列。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說過,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在中國。再請想一想,如果說當年中國主要是靠手搖計算機和遠不能和今日相比的工業基礎就能造出原子彈;那么,當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遠為強大的工業基礎的時候,中國會造出什么?-------豈止是陸基導彈打衛星而已?!在現代高科技戰爭的包括海、陸、空、天、磁、網諸多領域中,中國都已具不容忽視或輕視的實力;盡管不容回避也不能忽視,與美國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問題是:時間在中國一邊,不在對方一邊。
25)中美之間在戰略核武領域的非對稱平衡,并非徒托空言。回顧朱成虎將軍的一席言,也許能夠有助于我們看清楚問題。
2005年7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在回答來訪的記者的提問“如果美國介入臺海戰爭,中國將如何反應?”時說,“如果美國將他們的導彈和定位發射系統對準中國領土內的目標,我想我們將一定用核武器予以還擊。”(他還補充說,“中國的領土包括戰艦和飛機。”)“如果美國人決定干涉,我們就決定還擊。我們中國人準備好西安以東的城市全部被毀,但美國人也要準備好數百個城市被我們中國人摧毀。”他同時又表示這只是他的“個人意見”。此言一出,世界震動。美國反應之激烈,自不待言。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7月21日即表示:“這位學者(指朱成虎)的話只代表個人,不代表中國政府。”
現在我們關注的、在這里所要討論的,不是它究竟是“個人意見”還是“代表中國政府”;而是:中美雙方是否具有“摧毀”對方“數百個城市”的核能力?對美國,人們沒有疑問;問題在中方否也具有“摧毀”對方“數百個城市”的核能力?如果將軍此言玩的是“買空賣空”的把戲,不僅嚇唬不住對方,還將給自己國家安全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果如此,朱將軍早就該呆在應該呆的地方去了,絕不會至今仍活躍在電視講壇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軍方的反應。它并沒有直接“駁斥”朱將軍是“夸大”中國的核力量;而是非常關注一個問題:“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有了改變?”據此,可以推斷出將軍是言之有據和符合實際的,在一定程度上為對方所認可。
26)另一個情況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據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擬就一份機密的軍事報告。美國《洞察》周刊據稱得到密件之英文本,美國《世界日報》得此英文本后,又將其有關對臺備戰的戰術和時機等部分內容轉譯成中文,刊登于該報2000年5月2日A2版上。其中有云:“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第二波與第三波核武打擊能力,對于打核武戰爭深具信心。中央委員會已決定通過正式
管道將這項信息告知美國最高領導人。這是我們以負責的精神,
防止戰事升高的具體措施之一。”由于是從英文轉譯的,此段譯文與大陸官方文件通常用語有些不大吻合,但其內容還是比較可信的。一、北京自信已具有向美國本土發動核反擊的能力,而北京最高決策層也希望美國最高決策層了解這一點;二、北京當局很明白,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偵測技術,中國大陸實際的核能力,更是美國情報機構傾全力要偵知的目標之一。中國最高決策層向美國最高行政當局傳遞此類信息,若非有一定的實力做根據,而是徒托空言,玩起“買空賣空”的把戲,則不但不能“防止戰事升高”,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將會給自己國家的安全,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中國領導人是絕對不會如此拿國家的命運當兒戲的。如以上兩點判斷可以成立,則上述密件之相關內容的可信性,自不待言。
27)如果說中國在十年以前就已經具有“第二波與第三波核武打
擊能力”,那么,十年以后的現在,早已今非昔比,還用說嗎?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以“核威脅”、“核訛詐”的形式,向中國發動“心理戰”。美國戰略決策當局,主要是抓住中國兩點:一、中國對核武的嚴格保密制度;二、中國實施的“有限但又切實有效”的核政策:通過其主流媒體,大力宣揚中國戰略核武只有“兩打”之說,極力抹煞中國的“第二波與第三波核武打擊能力”,用以欺騙美國人民,嚇唬不明真相的中國普通老百姓。其實,這個謊言并不難揭穿。如果中國的戰略核武器真的只有“兩打”,朱將軍說的中
國具有打擊美國數百座城市的核戰力,豈非是“吹”得非常離譜的“謊言”?!果如此,五角大樓還用得著擔心中國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是否有變嗎?不幸的是,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這種以謊言為基礎的“心理戰”,近年來由于“精英”們推動的以“媚美”為特征的“向右轉”,特別是有漢奸走狗做內應,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每逢中美關系出現波折,有點緊張,大陸的一些網站,包括某些官方網站,就會出現一些帖子,推波助瀾地制造核威脅的恐怖氣氛。什么“美國對中國具有絕對的核優勢”呀,“中國的核武器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呀,“中國沒有資格跟美國談核戰爭”呀,如此等等,反正人們也沒法“核實”,若去“核實”搞不好就會“泄密”;所以,這種“牛皮”,只管放心地大膽地“吹”吧,無論怎樣“吹”,都不會惹火燒身,只會造成主子所期望的某些效果:美國不必把導彈裝上核彈頭、放在發射架上,中國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自亂陣腳了。這是有漢奸走狗做“心理戰”內應的結果。在毛澤東時代,即使中國還沒有核武器,也不可能是這樣。無怪
乎有的“大員”跑到英國(請注意,不是在中國大陸而是在西方,因而使全世界都知道了),也要說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停滯僵化”的“時代”。在“精英”們看來,毛澤東把原子彈看做“紙老虎”,就是“停滯僵化”的“典型”,簡直太不“實事求是”了;只有被霸權主義的“核威脅”嚇得六神無主,才是貨真價實的“實事求是”,才是看到現代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給時代帶來的“深刻變化”,才是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所以,“精英”們千方百計,一定要把毛澤東軍事思想、軍事辯證法從軍隊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中剔除掉。
28)毛澤東一向不認為核武器會在戰爭中起“決定作用”,他的基本的核政策是“有限但又切實有效”。毛澤東從來不主張大規模發展核武器。一向講求實效的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的這一思想,更在“切實有效”上下了功夫。因而,改革開放以來,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中國核戰力,有了質的飛躍。所以,中國才在上個世紀末,就能底氣十足地告訴美國:“我們已經建立了第二波與第三波核武打擊能力,對于打核武戰爭深具信心。”不管人們有怎樣的看法,對鄧的上述決策都應予肯定,正象對他主持的收回香港的工作應該肯定而不能否定那樣。
回過頭來想一想,美蘇兩家,都曾把核彈頭發展到萬枚以上,最后兩家又不得不坐下來談判,并達成協議,同意削減到1700--2300的水平。現在又同意進一步削減到1550的水平。搞了那么多核彈頭,有什么用呢。徒然耗掉大量的物力、財力;再說,保有那么多核彈頭,對自身還有相當大的危害性和危險性,處理過期的核彈頭,可沒有處理過期的炮彈那么簡單!總而言之,那么多的核彈頭,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包袱”。揹這個包袱,要多愚蠢有多愚蠢。美蘇兩家,走了那么大的一段彎路,最后又回到“1550”這個原點。中國則避免了走這么大一段彎路,沒有揹這個包袱,有什么錯?!每念及此,我們后人不能不感謝毛澤東。事實說明,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就是比某些俄國人、某些美國人要聰明一些。“說你蠢,你就蠢,不服不行。”中國不揹這個包袱,難道就“岌岌乎可危”了嗎?沒有。從軍事上看,“有限但又切實有效”足矣。“有限”是量的制約,“切實有效”是質的規定性,才是事物的本質。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政治上的全局戰略。全世界都看到,后來是美國的尼克松總統到北京會見毛澤東;雖然毛澤東不同意尼克松的“改變世界的一周”之說,但尼克松的到訪,正說明毛澤東戰略決策的成功,它的的確確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基辛格博士到現在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毛澤東主導的新的戰略格局中,中國的戰略處境,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之一。所謂毛澤東搞“極左”,與兩霸對立,造成中國在戰略上十分被動,是不符合事實的一派胡言。倒是現在,中國的戰略處境相當被動,使許多愛國者憂心忡忡、悲憤不已,哪能和毛澤東時代的游刃有余相比呢,雖然現在中國的核戰力比毛澤東時代強大。物質的東西雖然多些,精神的因素卻急劇地衰減了,照樣可悲。正如俄羅斯有的媒體所說,中國(現在)缺少的不是導彈,而是把導彈豎立起來的人。
29)在新的歷史時期,毛澤東對敵我力量對比的清醒的、科學的認識和實事求是的分析,首推對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一長三短”的科學分析。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老朋友王季范和周世釗時,針對其疑慮,說道:
你們都知道,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愿軍出國,雖然是有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我們估計,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它的鋼鐵多、飛機大炮多,是它唯一的優勢。但它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多,到處樹敵,到處設防,兵源不足,是一短;遠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為侵略而戰,師出無名,士氣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傷;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我們要進行持久戰,一步一步消滅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傷亡,它一天不撤退,我們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這樣一來,它就傷亡多,受不了,到那時,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進行和平解決。只要它愿意和平解決,我們就可以結束戰爭,我們原來是要和平的。
-------《毛澤東論抗美援朝: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 http://www.huanqiu.com 2010-04-12 08:34人民網
對于毛澤東力主抗美援朝的決策,彭德懷曾作過這樣的評價:“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復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同上)
30)這種“對復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特別體現在對美軍“一長三短”、“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的判斷上。后來戰爭的進程證明了這一點。本文在前面提到,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善于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把總體上的劣勢轉化成一個個局部的優勢,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實現完勝。在新的歷史時期,毛澤東得出一個新的結論,那就是:在這場保家衛國的局部戰爭(畢竟那是一場基本上沒有波及中國本土的局部戰爭)中,占優勢和主動地位的并不是侵略者,而是我們!那些漢奸走狗對毛澤東抗美援朝戰略決策的詆毀,就不去說了;就是一些憂國憂民之士,真誠的愛國主義者,在回顧抗美援朝戰爭時,也往往說,那是一場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戰爭。似乎也不明白,按照毛澤東思想,在這場局部戰爭中,占優勢和主動地位的,并不是侵略者,而是我們!只能說這些人士是受唯武器論的影響了。若說當時敵我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對比十分懸殊,是符合實際的;若說整個力量對比十分懸殊,這就是把武器裝備看成構成戰斗力諸因素中的首要和主要因素的唯武器論了,就無法解釋我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就不能真正懂得為什么毛澤東說“勝利是有把握的”。平心而論,一些人是被現代化武器的巨大威力所迷惑,模糊了人的因素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的認識;一些人似乎也從現象上看到美軍的“一長三短”,但沒有“一長不敵三短”這種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
毛澤東關于美軍“一長三短”、“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的科學判斷,至今對我們仍有指導意義。聯系今天的現實,可以肯定地說,美軍基本上仍是“一長三短”、一長不敵三短。如前所述,美軍之“一長”,它對中國的優勢,雖然曾經是巨大的,卻正在日益縮小,而且,時間是在我們這一邊。因此,在今日,它的“一長”,更加不敵那“三短”!我們更加有理由在戰略上藐視它,更加有理由藐視那個深陷其自身制度造成的深重的經濟、金融、債務危機而難以自拔的紙老虎。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毛澤東決不希望后人把他當作“神”來膜拜,而是希望他的思想、理論和實踐,能夠得到繼承、發展和發揚光大,以造福于他無私奉獻、終身為之奮斗的人民解放的崇高事業。現在我們是站在前人的巨大肩膀上。我們理應比前人站得更高些。如果站在前人巨大的肩膀上還沒有前人高,那就沒有了自己的高度,那就是否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還是直不起腰板,那就是: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