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請重視這一研究,寄希望尊敬的網主,把拙稿置頂。感謝不盡!
弄懂《共產黨宣言》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
王成山
提要:人們對《資本論》“重建個人所有制”結論的長期誤解、不求甚解,阻滯了人類社會主義社會的實現。本文從其原文闡述,從一系列馬恩著作的社會主義所有制闡述、及其諸多規律性闡述的分析中,揭示了其實際含義。然后從蘊涵于《宣言》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詳細研究中,再對其實際含義作了充分論證。其次,還解答了由于恩格斯《反杜林論》和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特定內容闡述所引起的疑問;也描述了這一人類理想制度的基本架構、實現路徑及其引發的對人類命運的關切。
關鍵詞:共同占有個人所有制 無產階級國有制 自由人聯合體
一、
馬克思歷經25年,于1867年在《資本論》第一卷結尾部分,做出了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是“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科學論斷,從而完成了他1842年來的一個長久心愿:“真正危險的并不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實際試驗,而是它的理論論證”(《馬恩全集》第1卷第134頁)。
這段科學論斷如下: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黑體字型均為筆者所加)
以個人自己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私有制轉化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同事實上已經以社會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化為公有制比較起來,自然是一個長久得多,艱苦得多、困難得多的過程。前者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群眾,后者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資本論》第一卷第831-832頁)
(一)從行文上看,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實際含義,與社會主義實踐的所有制形式完全不同。它是以“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社會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即以客體性的物質生產力引起的“共同占有”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法文版《資本論》第826頁)。而長期作為社會主義實踐主題的“公有制” ,即無產階級國有制的實際含義,則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的社會主義過渡階段形式,并不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本身。
(二)從科學論斷所在的章節內容上看,無產階級的國有制,即“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的“公有制”,屬于資本主義時代“共同占有”成就的兩個內容之一:屬于變革舊社會的主體性內容。其根本性質,就是“資本主義本身的機構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 形式(同上書第831頁)。
無可置否,要實現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作為實現條件的“共同占有”所包含的主客體兩方面的要素內容——物質性和人為性的要素內容,缺一不可。
(三)為了使人們了解新的“個人所有制”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章節,還以“設想”方式分析了一個未來的社會所有制形態,即“自由人聯合體”的經濟結構,這實際上也是他對社會主義所有制即“重建個人所有制”關系的一個總體性闡釋:
“設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在那里,魯濱遜的勞動的一切規定又重演了;不過不是在個人身上,而是在社會范圍內重演。魯濱遜的一切產品只是他個人的產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這個聯合體的總產品是社會的產品……僅僅為了同商品生產進行比較,我們假定,每個生產者在生活資料中得到的份額是由他的勞動時間決定的,這樣,勞動時間就會起雙重作用。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劃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的比例。另一方面,勞動時間又是計量生產者個人在共同勞動中所占份額的尺度,因而也是計量生產者個人在共同產品的個人消費部分中所占份額的尺度。在這里,人們同他們的勞動和勞動產品的社會關系,無論在生產上還是在分配上,都是簡單明了的。”(《資本論》第一卷第95-96頁)
不難看出,馬克思設想論斷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組織形式,不是無產階級國家,而是“自由人聯合體”。蘊含其中的、并非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所有制關系,也不是無產階級國有制,而是吸取了以往人類全部積極成果的新“個人所有制”關系,是符合“一分為二、合二而一”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性的,即既具“公共的、 社會的”占有使用關系,又具“個人”所有關系的辯證性所有制形式——是包括了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共同占有”內容的重新肯定:它是“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的”,即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生產方式,和“勞動時間就會起雙重作用”意義上的按勞分配方式為基礎的,每個生產者擁有“社會總產品”中的“個人的產品”所有權、和“直接使用”權的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形式。
以上是筆者對《資本論》“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基本理解。
二、
在浩如煙海的馬克思著作中,還有社會主義所有制是“重建個人所有制”的闡述嗎?
(一)很少有人認為馬克思的早期著作有這方面的論述。實際上,確立了不同于人們的、“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的新方向的馬克思,在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著作中,就歷史性地把“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確立了下來。他從一般社會生活經驗的經濟學哲學的認真考察入手,對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作了劃時代意義的探討。
1、馬克思首先確認了無產階級國有制否定私有制的積極性質,和它能解答“重建個人所有制”形式之謎的積極意義。他寫到:“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也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為社會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徹底的、自覺的、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豐富成果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本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本主義,等于自然主義;這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立、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抗爭的真正解決。這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這種解答。”(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73頁)
2、馬克思特具哲理地闡述了無產階級國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社會中介環節的過渡形式原理。他寫到:“我們甚至把共產主義本身——因為它是否定之否定——稱為對人的本質的占有,這種占有是通過私有財產之否定而以自身為中介的,因而還不是真正的、從自己本身開始的肯定,而只是從私有財產開始的肯定。”(同上書第92-93頁)
3、馬克思還闡述了“重建個人所有制”形式的歷史根據,并從它和無產階級國有制這一中介環節的相互關系中,來說明它們各自的本質屬性。他寫到:“在社會主義的人看來,全部所謂世界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的誕生,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所以在他那里有著關于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誕生、關于自己的產生過程的顯而易見的、無可辯駁的證明……所以,關于某種異己的存在物、關于凌駕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問題,亦即包含著對自然界和人的非實在性的承認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但是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已經不再需要這樣的中介:社會主義是人的不再以宗教的否定為中介的肯定的自我意識,正像現實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財產的否定即共產主義為中介的肯定的現實一樣。共產主義是作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復歸的一個現實的、對歷史發展次一階段說來是必然的環節。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能動的原則。但是,共產主義本身并不是人類發展的目標——人的社會的形式。”(同上書第84-85頁)
4、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具體形式,馬克思寫到:“首先應當避免重新把‘社會’作為抽象物同個人對立起來。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因此,他的生活表現——即使他不直接采取集體的、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生活表現這種形式——是社會生活的表現和確證。人的個人生活和類的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盡管個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地是類的生活的較為特殊的表現或者較為一般的表現,而類的生活必然地是較為特殊的個人生活或者較為一般的個人生活。”(同上書第76頁)
5、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生產方式,馬克思寫到:“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決不僅僅以直接集體的活動和直接集體的享受這種形式而存在,雖然集體的活動和集體的享受,亦即直接通過同其他人的實際聚合來表現自己和確證自己的那種活動和享受,在社會性的上述直接表現以這種活動或這種享受的內容本身為根據并且符合于這個內容的性質的地方,是到處存在的。”(同上書第75頁)
一定的時代條件賴以產生其它任何條件難以產生的理論瑰寶。筆者有興提及,此類個人生產與社會生產的直接同一性闡述,等尤為珍貴的啟發性探討,在這部著作中不勝枚舉。
(二)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了試圖解答許多社科理論問題的、規模宏大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著作。人們注意到了其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闡述。
1、人們常常引用馬恩這一段話來說明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是“重建個人所有制”:“在過去的一切占有制下,人們屈從于某種唯一的生產工具;在無產階級的占有制下,許多生產工具應當受每一個個人支配,而財產則受所有的個人支配……不可能通過任何其它途徑受一個個人支配”。(《馬恩選集》第一卷第75頁)
2、這部著作中的另一段話,則是馬恩從無產階級國有制作為“變革手段”作用的角度,對“重建個人所有制”形式作了進一步說明:“共產主義破天荒第一次把一切自發產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它們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產主義實際上具有經濟的性質,這就是為聯合創造條件,把現存的條件變成聯合的條件。共產主義所建立的制度,正是這樣的一種現實基礎,它排除一切不依賴于個人而存在的東西,因為現存制度不過是個人之間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產物。”(同上書第77-78頁)等等。
3、關于無產階級國有制的過渡階段性質,馬恩在這部著作中的闡述更加明確:“共產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同上書第40頁)
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筆者以為,在當前情況下也即在無產階級爭得了民主權力的情況下,首先應當表現為:強力提高每個人生活水平、強力提高每個人生產力的國家共產主義運動狀態。可以預見,它對每個人生產力發展的強大作用,遠高于所謂發達社會即資產階級的任何形式的國家社會主義狀態。當然,否定國家共產主義狀態的必要性、或把它作為特定的社會形式確立下來,都是絕對違反其精神的。
(三)1848年,法國巴黎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馬克思為此撰寫了《法蘭西內戰》著作。
1、人們已經熟知其中的、同《資本論》“重建個人所有制”科學論斷的類似闡述:“是的,諸位先生,公社曾想消滅那種將多數人的勞動變為少數人的財富的階級所有權。它曾想剝奪剝奪者。它曾想把現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剝奪勞動的工具的生產資料、土地和資本變成自由集體勞動的工具,以實現個人所有權……然而,統治階級中那些頗為聰明而能領悟到現存制度不能長存下去的人們(這種人并不少),已在令人厭惡地,大聲疾呼地鼓吹合作制生產。如果合作制生產不是作為一句空話或一種騙局,如果它要排除資本主義制度,如果聯合起來的合作社按照總的計劃組織全國生產,從而控制全國生產,制止資本主義生產下不可避免的經常的無政府狀態和周期的痙攣,那么,請問諸位先生,這不就是共產主義,‘可能的’共產主義嗎?”(同上書第378-379頁)
2、但是,對于馬克思這部著作中的無產階級國有制區別于社會主義所有制性質的,更具體、更明確的闡述,人們往往視而不見:“公社——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把勞動從壟斷勞動者所創造的或是自然所賜予的勞動資料的那批人篡奪的權力(奴役)下解放出來的政治形式。正如國家機器與議會制只是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有組織的總機構,只是舊秩序的政治保障、形式和表現,而不是統治階級的真正生命,公社也不是工人階級的社會運動,從而也不是全人類復興的運動,而只是有組織的行動手段。”(《馬恩選集》第二卷第415-416頁)
3、人們也沒有注意到馬克思極具現實意義的、對社會主義個人聯合生產的“自發”經濟規律的闡述:“他們知道,這個復興運動將不斷地遭到既得利益和階級自私的反抗,因而被延緩、被阻撓。他們知道,目前‘資本和土地所有權的自然規律的自發作用’只有經過新條件的漫長發展過程才能被‘自由的聯合的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所代替,正如過去‘奴隸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和‘農奴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之被代替一樣。但是,工人階級同時也知道,通過公社的政治形式,可以立即向前大步邁進,他們知道,為了他們自己和為了人類開始這一運動的時刻已經到來了。”(同上書第416-417頁)
代替文明社會的動物生存法則的社會主義自發經濟規律,顯然,是以個人普遍性聯合起來“通曉整個生產過程”,這樣一種為每個人提供方便、公開的“信息化”社會生產狀況,即以他們“預先商定的計劃”(法文版《資本論》第58頁)為前提的。用經濟學家們能聽懂的話來說,少數人的瞎子摸象式的“自由發展經濟”,將被更徹底也更高效的、每個生產者既作為勞動者又都作為所有者個人說來的,形式上完全自由發展、且內容上“簡單明了”的“新型市場經濟”代替,即被“真正人的”、全人(全面發展的個人)社會的,也即每一個人全面發展的“自由的聯合的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所代替。
4、人們更沒有注意到馬克思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是真正民主制度的闡述:“公社實現了所有資產階級革命都提出的廉價政府的口號……公社存在本身就是對那至少在歐洲是階級統治的通常累贅和必要偽裝的君主制度的否定。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但是,無論廉價政府或“真正共和國”,都不是它的終極目的,而只是伴隨它出現的一些現象。“(同上書第377-378頁)等。
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看,民主制賴以所有者關系而生成。資本主義民主制,外在于直接生產過程的少數個人財產的基礎上,因而表現為僵化笨拙、虛假的民主制;而社會主義民主制,內在于直接生產過程的普遍性個人財產的基礎上,既可以方便、隨時隨地選舉撤換各級領導人,又能處處激發每一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發展,因而是高效靈活的“真正民主制”。
三、
1847年,各國工人運動代表齊聚倫敦,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為大會起草了影響深遠的《共產黨宣言》。這部著作是人類新世界觀的一個完整表述。無庸置疑,它也應是馬克思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科學的一個完整表述。但遺憾的是,一、二個世紀來的社會主義實踐運動,卻始終未能注意、未能理解馬克思在其第二章,即[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一整章(《馬恩選集》第265-273頁),運用豐富的科學知識,審慎斟酌當時的無產階級及其各派社會主義者的接受能力,而系統闡述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
現在我們來弄懂這些闡述吧。
(一)《宣言》開始用了很大篇幅,以對資產階級責難的批駁方式,多角度闡述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勞動者個人所有制。
1、它首先宣言:共產主義決不廢除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而是要廢除特殊形式的所有制——“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德、英語著作的漢譯本中的所有制一詞,實際上在原文中都是財產——參見《經濟研究》1981年第5期馬家駒《所有制和政治經濟學的對象》)
2、接著它以“不廢除”口吻強調指出:個人財產是個人的一切自由獨立活動的基礎——“說我們要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具體說來,它以肯定性口吻闡述了個人自由勞動在一般生產關系中所呈現出來的兩個積極屬性內容,即闡述了社會主義所有制不同于空想社會主義所具有的兩個科學要素內容:勞動者依靠“勞動掙得”的按勞分配內容,和依靠自己本身的經濟整體存在而得以自由獨立活動的“個人財產”內容。
3、它還把個人自由勞動所賴以的這種一般個人財產形式,既和勞動者原有的或其不完全的,多少有些特殊的具體表現形式區分開來:“你們說的是資產階級所有制以前的那種小資產者的、小農的財產嗎?那種財產用不著我們去消滅,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消滅它。”又和異己性的、已經具有了公共使用性質而非純粹個人使用的資本財產區分開來:“資本是集體的產物,它只有通過社會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到底只有通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被運用起來。因此,資本不是一種個人力量,而是一種社會力量。”進而闡述了共產主義既肯定公共財產、又肯定個人財產的新特征性質,即措意闡述了既是公共財產、又是個人財產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性質:“因此把資本變為屬于社會全體成員的公共財產,這并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里所改變的只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
4、不僅如此,它還以批駁口吻把社會主義所有制表述為社會全體成員都“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這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個人所有制。然后進一步地直接闡述為不再能變為他人壟斷的,即不再能變為資產階級財產的個人財產:“你們說,從勞動不再能變為資本、貨幣、地租,一句話,不再能變為可以壟斷的社會力量的時候起,就是說,從個人財產不再能變為資產階級財產的時候起,個性就被消滅了。”另一方面,又直接闡述為每個人都有權占有、使用的公共財產——人人有權占有、利用的“社會力量”、“社會財產”,這也等同于闡述了廢除奴役他人勞動條件的社會主義個人所有權特征:“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
顯而易見,《宣言》的這些闡述,已經說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是“重建個人所有制”,及其具有的“公有制”生產方式內容。但總的說來,既然勞動者所有制的歷史形式——這種表現為蒙昧時代成就的,以個人占有、分散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馬恩全集》第46卷上卷第484頁),已經被文明時代成就的共同占有、集體生產方式所戰勝,那么進一步說來,重建的新個人所有制形式、生產方式及其生產組織是怎樣的呢?
(二)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生產方式,即時代成就的客體性條件或生產力方面的“共同占有”內容,也即充分體現社會化生產過程的規定性內容,《宣言》還有以下與《資本論》科學論斷所屬章節內容相同的闡述:“生產工具將要公共使用”、“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全部生產集中”。在批駁了資產階級的種種責難以后,《宣言》也與《資本論》同樣且非常具體地闡述了兩種主體性不同的,即時代成就本身的和在其基礎上重新的兩種性質的“公有制”形式,也即闡述了看起來相似——都以客體性的共同占有、公共使用這種同一公眾權力或社會化生產方式為基礎,但卻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主體關系實現出來的社會財產形式——以循序相承的兩種社會組織關系為媒介的共同占有制基礎上的兩種非私有制形式。
一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作為變革全部生產方式的手段”的奠基性所有制。二是“在發展進程中,當階級差別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公眾的權力就失去了政治性質”的落成性所有制。
它并且以“代替舊社會”的概念形式,和勞動者重獲自由獨立活動的新社會形式及其組織原則內容,把兩者區分開來:“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并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系,那么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系的同時,也就消滅了它自己的這個階級的統治。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1、從兩種所有制的性質上看,以政治性“國家組織”為媒介的無產階級公有制形式:生產工具集中在“無產階級手里”的財產形式,即人們通常實踐的國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只是“變革全部生產方式的手段”——“有組織的行動手段”,并非新的社會形式;而用來代替舊社會的所有制形式,是無產階級組織的生產工具集中占有、使用的公眾權力,失去其政治性質或消滅了自己的階級統治,代之以生產性“聯合體”組織為媒介重新表現出來的“公有制”形式: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財產形式,即馬恩一貫闡述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撇開仍然存在的集中生產方式不說,這其中“聯合起來的”新組織關系和“個人的”新主體關系的雙重定語清楚地表明: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核心內容是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所有制;概括說來,是保證每個生產者通過自己的、非政治性的社會聯合進行社會生產,其“手里的”生產工具在生產過程中依舊具有共同占有、公共使用的“公有制”性質,且又在這種聯合關系中自由獨立活動自己勞動財產的個人所有制形式。
2、從兩種所有制的關系上看,無產階級“國家組織”所負的使命是,在運動進程中發展出可以代替舊社會形式的“聯合體”組織,它的原則內容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其中“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聯合體關系,和作為其生機神經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前提性內容的雙重蘊意也清楚地表明:社會主義生產組織,是生產工具重新成為個人的財產而使每個人自由發展而“聯合起來的”自由勞動集體;概括說來,是保證每個生產者在社會生產中充分利用他“個人專有的”公共生產條件份額(“共同生產中的一定份額”),以重獲個人不再受剝奪的、自由獨立活動的聯合性組織關系。
顯而易見,《宣言》的這些闡述,已經具體說明了無產階級國家所有制這種工人政治性質的、屬人關系或者說有個性的主體性關系暫時虛空的單純性公有制形式,所具有的變革手段或過渡階段性質。這就證明了《資本論》科學結論中的這一時代成就內容:主體性的“共同占有”內容,即聯合起來的工人反抗型公有制的、非新的社會形式性質——不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另一方面,又進一步說明了社會主義作為積極汲取社會化生產兩要素,即時代成就客體性的“協作”和“共同占有”內容而得以重建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是矗立在徹底擺脫了階級統治性質的、以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原則的“公有制”生產方式基礎上的、以社會聯合型的生產組織為媒介的、屬人關系真實具體的自由個人財產形式。而這些說明,同《資本論》“設想”結論段為此作的說明,在本質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四、
以上我們引證了馬克思主要著作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闡述,特別是我們弄懂了《共產黨宣言》著作中的專門而系統闡述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它們都無一例外地說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實踐的主題不是無產階級國有制,而是“重建個人所有制”。但是,在馬恩的著作中,也有兩段似乎是悖論的相關內容闡述,常常為一些既缺乏科學思維,也缺乏科學立場、科學態度,自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們津津樂道。
一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著作中講的“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包括產品即消費品” (《馬恩選集》第三卷第170-171頁);二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講的“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為個人的財產”(同上卷第10-12頁)。
僅從字面上看,這兩段闡述似乎是社會主義所有制非“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最好注釋。但是,當我們認真看這兩段話的闡述方式就清楚了:他們是在撇開了社會主義個人自由發展所賴以的個人所有者關系的意義上所作的。
(一)自稱社會主義改革行家的杜林先生和假冒德國工人運動的拉薩爾主義,推崇生產資料的“純粹公共的關系”、“勞動所得應當屬于社會”、“要滿足各種私有財產方面的要求”等,一類空想的、小資產階級的或勞資合作的社會主義謬論。由于杜林是從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結論來攻擊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并且他單純認定“社會是生產資料的主人”,而個人只能奴從某種生產資料,所以,恩格斯就從《資本論》“設想”結論中,選取被批判者僅能接受的、從而易于他理解辯證法的單方面所有制內容為依據作了上面的闡述。恩格斯依據的闡述是:“這個聯合體的總產品是社會的產品。這些產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產資料。這一部分依舊是社會的。而另一部分則作為生活資料由聯合體成員消費。”不難看出,即使在杜林先生認可的單一社會所有制條件下,也存在著“既是個人的又是公共的”這樣一種辯證關系。但是,馬克思“設想”結論段闡述的自由人聯合所有制的總體關系是:“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魯濱遜的一切產品只是他個人的產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這個聯合體的總產品是社會的產品……”順便告知,法文版《資本論》中的同段話有更精確的表述。由此可見,恩格斯上述具有特定意義的似乎是悖論的闡述,并不是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結論的專門的和從全面關系來說的闡釋。
(二)比較說來,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闡述沒有疑問,因為他對這種闡述方式前后做了兩個特別說明:(1)“我們這里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同上卷第9頁)。(2)“不同等的個人要用同一的尺度去計量,就只有從同一個角度去看待他們,從一個特定的方面去對待他們,例如在現在所講的這個場合,把他們只當作勞動者,再不把他們看作別的什么,把其他一切都撇開了”(同上卷第12頁),等。
分析直接生產過程中占統治地位的按勞分配關系-消費品分配關系,自然要撇開、抽象掉個人在共同生產中原有份額的所有者關系及其分配關系。“生產者的權力是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勞動——來計量”(同上卷第11頁)。
綜上所述,以上兩段似乎是悖論的馬恩闡述,并不是社會主義所有制非“重建個人所有制”形式的注釋說明,因而不能成為人們否定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實際含義的理論根據。既然如此,一、二個世紀來的無產階級國有制是社會主義實踐主題的錯誤,應當糾正。“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及其“自由人聯合體”的社會組織形式,應當成為我國及整個人類社會的社會主義實踐的主題;舍此,則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行為。
五、
回眸歷史,社會主義曾經“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出發點的差別、理論傳輸的周折、斗爭階段的繁復等原因,當年實踐的主體性力量,未及弄懂其理論科學核心的所有制形式原理——億萬人民群眾在近現代工業成就的集體生產條件下,也即公有制生產方式條件下,普遍當家理財做主人是怎樣的形式——這一“運動的基本問題”,所以,在取得了共產主義這一中介環節的革命成功不久,就陷入了長達一個甲子年(1920~1980)的困頓;等等。
撇開實踐的主體性作用不說,決定人類社會形式的客體性生產力,早已非文明人時代的片面性個人的青銅器、蒸汽機生產力,也已非文明人無法把握的電動機生產力,而是文明人根本無法把握的全人(全面發展的個人)、超人(宇宙人)時代的核動機,電腦機生產力了。因之,全部世界史、包括中國史,已經不可抗拒的、就將只是社會主義實踐的主體性力量——普遍性的個人——廣大人民群眾的舞臺了。
但是,任何事物的生存發展都有兩面性,例如電動機生產力在兩次世界大戰所呈現出來的人類毀滅和社會建設的兩方面作用。不言而喻,全人、超人時代的生產力的現時代存在,是既可迅速復興、又可迅速毀滅現存人類的物質力量。所以,這類機遇同任何事物的生存發展的機遇一樣,不是超時限的。
展望現實,如若現時代的人類能像過去的人類那樣,不僅能夠及時應用人類的高度智慧所創造的自然科學,也能夠及時應用人類的高度智慧所創造的社會科學(《資本論》闡述的價值規律、平均利潤率、兩部類交換規律,等等生產與流通的一系列社會生產理論,都是要撇開其特殊性而在社會生產一般的意義上來把握、計算應用的重要科學成果),那么,社會主義實踐的主題就會立即歸結為這樣一條絕對命令:按照馬克思論證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一切危及人類生存、復興即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異己的存在物,就不可能存在了!
一個幽靈,“重建個人所有制”及其“真正民主制度”的幽靈,在中國-全世界徘徊!
簡介:一線工人,初中文化,非黨團員。79年轉音樂愛好置身社會主義理論。其間生活困頓耽擱幾年。95年曾以“從《宣言》等著述看《資本論》‘重建個人所有制’結論”稿為藍本,借徐黨校學刊發“‘重建個人所有制’訪談錄”、“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是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兩文,揭示了一點個人研究。
聯系:江蘇省徐州市煤港路鋁廠宿舍 2-1-402 室 電郵:[email protected]
QQ:463065848 ——2011年1月稿,四月、八月再改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