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我在網友之聲發表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會垮臺之我見》一文,沒有想到,一篇不經之論,竟引起那么多網友的熱烈討論和關注,尤其是格爾木之鷹同志還發表了再論黃爾文同志《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會垮臺》————兼評冬月《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會垮臺之我見》;FXSH同志發表了:《馬克思的一句話能否統一黃爾文同志和冬月同志的認識分歧》 。原本想跟帖回應一下,但由于跟帖功能取消,未能如愿,也因時間關系一直未及回復。今日周末,抽空再次發文,以示關注?! ?/p>
其實兩位同志沒有弄懂我所談到的公平的股份制的深刻含義,及其于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實踐意義。社會主義失敗的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如果我們不深入到所有制的微觀層面去分析其失敗的原因,而一味地囿于對毛澤東時代公有制優越性的留戀與懷念之情的話(這種感情當然沒有錯,我自己也是這樣),是很難從根本上找到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的。
就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發展過程來看,生產資料始終都是歸于具體的個人所有的。生產活動也無非是單干或者合伙干。合伙干就是現在說的股份制,幾千年前可能就有了,不過沒有現在那么多的理論和規范。合伙干體現了人類的合作精神,是人類生產活動進步的表現,我們為什么批判小崗村是反面典型呢?就是因為它與人類生產活動由單干向合伙干的規律是相違背的,是與人類的合作精神相違背的,是反動的。單干或者合伙干這兩種形式都存在雇傭工人或者不雇傭工人的情形。經濟不發達的時候,單干就行了,比如小手工業者,小商小販等等。當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單干不行了,就需要雇人干,這就有了剝削。再進一步,單干不行了,就幾個人合伙干。合伙剛開始也可以不雇人,合伙人自己干,自己分紅,合伙人之間靠契約來約束,只要彼此覺得公平就行了。再進一步,生產又發展了,不雇人不行了,就開始雇人,于是就有了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發展并伴隨著剝削。再進一步,被剝削的人當中有的優秀者逐漸成了骨干,要求參股,起初合伙的人經過權衡覺得也可以分一部分股份給這些曾經的被雇傭者。再后來,第一代股東死掉了,股份被后代或者合伙人繼承,或者被轉賣,或者公開發售,最終股份越來越分散,越來越社會化,老板越來越多,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被雇傭者反而會越來越少,財富被整個社會所擁有,勞動者的經濟自立能力不斷提高,不斷得到經濟上的解放。與此相伴而生,上層建筑,意識形態也隨之發生變化,公平的,民主的意識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必然走向社會大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通過突變式的革命跨越了資本主義階段而產生的,但是生產力的進步卻不能發生這樣的突變,只能是漸進的,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沒到那一步,你先進不起來,所以只能是漸進式的。這就要求上層建筑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當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普遍高尚的時候,偃苗助長是會適得其反的。當然,無產階級政權是不會因此而坐等人民群眾的覺悟自發地提高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會加速人民群眾覺悟程度的提高,并反作用于生產活動,但是這一定是有局限的,是不可能超越歷史條件的。所以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要有一種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我們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不允許剝削存在的(其實這不一定對,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從剝削到不剝削一定要有中間的過渡階段),這樣的話,生產的組織形式就應當是以組織起來自己干為主,這就是集體所有制,我也稱其為沒有剝削的股份制,每個成員既是勞動者又是股東。過去的集體所有制主要在農村,在城市街道上開辦的一些小企業里實行。由于普遍缺乏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發展的情況并不理想(當然也有好的),但在當時確實為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就業問題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是比全民所有制有著更穩固的公有制經濟基礎的所有制形式。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兩種所有制實質上是有著質的區別的。就集體所有制來說,每一個經濟組織內的成員所得到的生活資料的分配是與其在這個經濟組織內所擁有的生產資料的多少直接相關聯的,兩者沒有分離,這就為建立社會主義人民民主提供了可能(爭取或者維護自身利益,常被混淆為私心,有時候不見的是壞事。當初跟著黨鬧革命的許多先烈如果不是想著以后能過上好日子,誰會愿意干掉腦袋的事,你能說他是私心嗎?)。而我們過去的全民所有制,則將這兩者完全割裂開來。生產資料在名義上歸全民所有,實際上掌握在國家手里,勞動人民只有勞動的權利,而沒有當家作主的權利。當時所以感覺勞動人民似乎有當家作主的權利,實則是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尤其是毛主席恩賜的結果,是他們代表了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結果,而實際上是完全沒有內生的機制做保證的(毛主席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建立人民民主的嘗試所以歸于失敗,我想也是這個原因。當然它的積極意義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他教育了人民,在人民中間保留了社會主義的火種)。這種割裂產生了兩個非常嚴重的后果,一則勞動人民經濟上受制于人,不敢也難以真正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使得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制度難以穩固地建立;二則為修正主義篡黨奪權,修正黨的路線提供了可趁之機,為資改派的資本主義復辟打開了便捷之門,這都是大家親歷過的。國營企業輕易地變成了國有企業,全民所有,變成了國家所有。為什么可以這樣,因為全民所有只是一個概念,并沒有實質的契約來約定。為什么農村的集體所有制到現在依然沒有人敢把它取消?因為他是具體的。村里的土地就是村民的,你就是把它賣了,甚至貪污一半,剩下的你還是要分給農民一部分。反觀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改制,看到的是什么結果?
全民所有制的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勞動人民都會有切身的體會。但是這個制度下,歸于全民所有的財產并沒有法律效力的契約約定。此外這個制度太超前了,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實施是不合適的,應該在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之間有區別的實行這樣的制度,即在發達地區應以實行有契約的全民所有制為主;在中等發達地區則以實行集體所有制為主,而在不發達地區應以私有制為主。在每一個地區都可以三種所有制并存,并保持適當的比例。私有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時就進行改造,使其股份更趨向于均等化,集體所有制達到一定規模時,就使其全民化。全民的范圍也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的,可以有鄉一級的,縣一級的。市一級的,省一級的和國家一級的,并根據其經濟規模和在國民經濟中所占地位,不斷地有低一級的向高一級的進化。但是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就是在實行公有制的經濟組織內,一定要建立起個人分配與集體財產中個人財產份額之間的契約關系,以實名制的方式把歸于共有體制中的個人財產份額確定下來。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公有制會穩固得多。過去那個時候,在國民經濟中全民所有制是占據主導地位的。集體所有制并沒有作為所有制的主體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全面地實行,就連年輕人就業也多以全民所有制為榮。那個時候,似乎公有的程度越高,社會主義就越純。但是辯證法告訴我們,無論什么事情只要一走極端,就一定是錯的,甚至會走向反面。后來當全民所有制被衰退的時候,財產被變賣的時候,工人被下崗的時候,工齡被買斷的時候,沒有人有能力來阻止,集體所有制也隨之消亡了,許多農村的鄉辦企業垮掉了,這是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
我所說的公平的股份制應當屬于現代股份制經濟的高級階段,要比集體所有制更優越一些,而且更適合當今社會,它的制度也是健全的。一切有志于社會主義事業復興的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嘗試創辦這樣的企業?,F在搞紅色武裝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你可以搞政治與經濟割據,大的地方如重慶,唱紅打黑;小的地方如南街村,外圓內方;還有華西村,搞股份合作制。毛主席沒有走俄國革命的道路,而是結合中國實際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當今中國社會已經和共產黨革命時期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也一定要結合中國當今社會的實際。擁護社會主義的同志,不單要在論壇里坐而論道,更要身體力行,去進行社會主義實踐,像毛主席那樣不但要掌握革命的理論,更要有革命的行動。我們可以在自己創辦的企業里實行公平的股份制,誰也管不著。這樣的股份制應該可以更靈活一些,每個成員可以根據其作用的大小,占有有差別的股份。絕對的平均是沒有活力的。但是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就是不要大量地使用雇傭勞動,而應當以自己勞動為主,這樣既可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也可減少剝削;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雇工,事業是需要人來繼承的,只是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并把股份不斷地分配給對企業有貢獻的人,當然不是無償的奉送,但是可以優惠?! ?/p>
建立在公平的股份制基礎上的經濟組織也是允許破產的,之后應由政府加以救助,鼓勵他們重新創業。經濟組織的領導人由成員推舉產生,這是這個社會的基本的經濟細胞及其運作機制,它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基本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經濟基礎,支撐著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其實我并不反對黃爾文同志關于強化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但是把它歸結為社會主義制度跨臺的主要原因就既是唯心的,也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管系的學說的。我也不同意一些人一提到股份制就認為是壞東西的觀點。一股獨大,大股東說了算,民主制度是很難建立的,但是企業畢竟是大股東創立的,他有豐富的領導企業的經驗,這時候為民主而民主就不會有好的結果。毛主席為什么有那么高的威望,就是因為毛主席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能力在那里擺著。民主制度的建立也一定是漸進的。企業由一股獨大逐步過渡到股份均等有一個過程,需要勞動者的覺醒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需要社會的進步。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僅供參考。另外,我也注意到,在 6月24日 的網友之聲里,一片楓葉的文章:《簡論“馬克思個人所有制”中的分配關系》,值得一讀。冬月[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