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東方社會主義陣營意識形態領域的幾件大事
周承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人及其實踐活動又是在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作為一定的社會階級階層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意識形態,是社會意識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它對一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其中作為統治階級指導思想的國家意識形態,對一個社會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先導性意義。理解“二戰”后的東歐與蘇聯的緊密關聯史,回顧東方早期社會主義國家或陣營的意識形態發展及其與社會存在的互動歷程,可以明知其意識形態領域變遷的九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20世紀初俄國十月革命中列寧主義的勝利。列寧主義的誕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從此,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前進的一面光輝旗幟。
第二件大事:20世紀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蘇聯意識形態領域的大變化,斯大林主義與托洛茨基主義、布哈林主義的斗爭和斯大林主義的勝利。斯大林主義,是與20世紀上半期蘇聯社會存在的發展要求和那個時代的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它基本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創造性地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進一步由理論變為現實,締造了一個初步而強大的“新世界”,從而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第三件大事:20世紀三四十年代之際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它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開辟了一條新路,并在“二戰”后的東歐和新中國的建立中取得了勝利,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第四件大事: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的“南蘇論爭”和鐵托主義的出現。鐵托主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多種思想(包括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和國家消亡等思想,托洛茨基的反官僚主義、布哈林主義、西方社會民主黨的修正主義等)的綜合創新,是包括“改革新世界”在內的一種新修正主義的開端。
第五件大事:20世紀50年代后期(1956年蘇共20大)赫魯曉夫主義的出現。它是一種反斯大林主義的、既借鑒鐵托主義又開始霸權主義的一種新修正主義,它使新修正主義開始了主流地位的獲得和擴散。其后繼者勃列日涅夫,雖然形式上停止了反斯大林主義,實質上仍執行赫氏路線。
第六件大事:20世紀60年代初的“中蘇大論戰”。論戰中,中共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挑戰著新修正主義的國際主流地位的獲得,阻止著新修正主義的更大發展和改旗易幟。
第七件大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形成。它開辟了“改革新世界”(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的一條新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到又一個新階段的一面光輝旗幟——毛澤東主義。
第八件大事: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國的脫離“中蘇大論戰”中的正確立場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鄧小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出現。
第九件大事:20世紀80年代后期(1986年開始)戈爾巴喬夫主義的出現。它是明顯地借鑒了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促使新修正主義更加猖瘚并達到改旗易幟(包括它自己)的一種新修正主義,是帶來“蘇東劇變”的禍首。
2011年6月1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