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試題,兩種結局
最近陪學生參加高考,偶然間看到了一本雜志,里面有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兩種試題,孰優孰劣》。文章談到了中日兩國學生的歷史考試試題的區別,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更使我大為震驚。
他們的高中 歷史 老師給學生出的題目是:日本與中國每百年打一次仗,19世紀的日清戰爭(甲午戰爭),20世紀的日中戰爭(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與中國開戰,你認為大概是在什么時候?開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有一位高中學生是這樣回答的:21世紀日本與中國開戰,很可能是在臺灣回歸中國大陸之后。臺灣與中國大陸統一以后,中國政府就會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將臺灣海峽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運油輪就要繞過臺灣海峽,這樣,我們的運油成本就會大大提高。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發,越過印度洋,跨過臺灣海峽,經東海到日本海,這是我們的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而我們的運油輪一定要經過臺灣海峽,就必須出動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中國海軍看到日本出兵,也會馬上出兵迎戰,估計要在2015年到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為此,我們現在就要作好對華作戰的準備。
這個題目和學生的回答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極其可怕的。事情都還沒有發生,日本人已經開始在做對華作戰的準備,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培養他們的民族使命感、危機感和緊迫感。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國內,歌聲升平,一派太平盛世之景象。我們的國家還在一相情愿地幻想著和他們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而我們的人民還在自以為是的認為,憑我堂堂中華之雄厚物力財力,量小日本也不該對我動武。可人家都已經在磨刀了,我們還在做著美夢。
如果拋開政治方面的因素,單就這道題目來看,應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其實,這類題目為什么必須要有一個標準答案呢。只要你說的合理,都應該可以得分。再來看看我們國內的歷史考試題目: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發生的?簽訂了什么條約?割讓了多少土地?賠償了多少銀兩?
答案純粹是記憶性的,就算現在記得,過不了多久也會忘得一干二靜,更談不上培養能力。而且,這個答案還使我們蒙受恥辱,都是些割讓土地,賠償銀兩的東西,記住了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同樣是屈辱的事情,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他們的 歷史 老師可沒有象我們那樣出題:20世紀發動的日中戰爭(抗日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打死打傷多少中國軍民?在南京一共屠殺了多少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哪一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不同的題目命題方式,其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值得我們不斷地去進行反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