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賴寧雕像的被推倒
賴寧雕像的被推倒是過時了的舊聞,今日再重提是因為某媒體的一主持提及了他。少兒是祖國的花朵、明天的希望——過去這么說,今天這么說,明后天也將會這么說;這么說百分之百的正確。
“賴寧(1974--1988),1988年3月13日,為了撲滅突發山火,挽救山村,保護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的安全,他主動加入了撲火隊伍,在烈火中奮戰四五個小時后遇難。1988年5月,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授予賴寧‘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這是正面的說法。為此,曾經樹立了他的雕像。
“SOHU爭鳴:遺忘賴寧是件好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三日電(記者周兆軍)曾幾何時,中國對于那些積極參加救災搶險的青少年給予極高的榮譽。十幾年前,全國的少年兒童都學習過一個叫賴寧的中學生,他是撲救山火時犧牲的。然而,從本月開始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活動。
記者今天從中國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新頒布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認為,搶險是應當由專業人員或者成人從事的活動,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另外,學校也不得組織學生參與制作煙花爆竹、有毒化學品等具有危險性的活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性活動。
有專家認為,從十幾年前號召‘向賴寧學習’到如今的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搶險,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人對待‘少年英雄’的觀念在進步。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說,不應該鼓勵他們見義勇為或者去做所謂的‘少年英雄’。
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鄭增儀說,當前,中國的安全事故處于多發期,學校的安全工作形勢也十分嚴峻,如校園周邊網吧、游戲機室等違法違規經營,治安秩序混亂;交通事故不斷,傷害青少年的惡性刑事案件急劇增加。
為此,新頒布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強調,禁止在中小學校園周圍二百米范圍內設立網吧,公安機關應當把學校周邊地區作為重點治安巡邏區域。學校要對學生宿舍實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這是不同的聲音。我有必要說明,《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是正確的,出臺這個《辦法》很好。
但是,認為“遺忘賴寧是件好事”,這就顯得很不地道,這樣子的“與時俱進”很要不得。“有專家認為,從十幾年前號召‘向賴寧學習’到如今的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搶險,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人對待‘少年英雄’的觀念在進步。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說,不應該鼓勵他們見義勇為或者去做所謂的‘少年英雄’”。——這我倒要問一問:號召“向賴寧學習”跟“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有必然的關聯和沖突嗎?因為據悉,賴寧是自愿參加撲火的,并沒有“被組織”,難道是因為“賴寧的年齡尚不夠參加撲火的行動”,就能夠證明賴寧的自愿撲火是“錯誤”的,不僅不應該向他學習,而且還應該“遺忘賴寧”,而且“遺忘賴寧是件好事”?——據此,來寧德雕像被“理所當然”地推倒了。
這是什么樣的混賬邏輯!
這跟“大學生張華救一個老農不值得”的論調是一摸一樣的混帳邏輯!
我老早就想寫一篇小文章,談一談自己的某些想法,說我觀念陳舊也好,說我“不關心少兒的安危”也罷,心里想說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出來,曬在陽光下。
在當年,王二小,海娃,一切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年齡都在賴寧的稍上稍下,參與消滅日本鬼子是他(她)們應干的事嗎?照如今“先進”的觀點,應該不是。可是,他(她)們卻又是實實在在為抗日救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小英雄;誰否認,誰就是忘八蛋。更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烈士,犧牲在反動派鍘刀下時年僅15歲,比賴寧犧牲時只大了一歲,且已是共產黨員。試問,今日的某些“先進人物”們,也想、也要否定她么?!說得稍近一點,劉文學為保護集體財產挺身而出,與階級敵人作殊死的搏斗,英勇地獻出了少年的生命,但卻遭受到了“先進們”更多更大的非議,甚至于污蔑。劉文學也不是“被組織”的,純屬個人行為,然那是凜然大義、無私無畏之壯舉,在他的面前,那些非議、污蔑他的“先進們”,依我看來就連一堆爛泥巴都不如,只是一群喝水忘了挖井人的忘恩負義之徒,打著“尊重生命、關愛少兒”的旗幡,而刻意地公然抹去中華民族正直善良、見義勇為的高尚道德傳統,往孩童們的頭腦里注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毒素,而這些,才是真正的對祖國花朵的摧殘,真正的對中國未來的損毀;“先進們”的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確實是非同一般,借用一句半老話,叫“打著紅旗反紅旗”——“愛”著少兒害少兒!我們喜歡背誦“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古詩,而正直善良和見義勇為這種精神這種傳統,靠硬打硬壓是不行的,因為它就像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野草,深深地扎根于深厚肥沃的中華民族之土壤。這不,一場八級汶川大地震,雖然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且破壞力十分巨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之,一批少兒英雄畢竟脫穎而出了。他們產生的整個過程中,并沒有學校的“組織救災”,因為他們還太小,事實就是這樣的嘛。老師是大人了,所以出現了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學生生存的老師們,我記住了譚千秋老師,貨真價實的英雄,當然還有其他人。可不幸也出了個范“跑跑”,貪生怕死、不顧學生死活只顧自己逃命的他,除了替他自己百般辯解外,竟然還有人贊同他的“觀點”與行為,“先進們”想必一定是參與了支持“跑跑”先生這檔子事的,否則就不成其為“先進”了。然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才九歲的林浩小朋友,才十三、四歲的陳浩同學,在自己已經脫險的情況下,林浩重新鉆入了極其危險的廢墟中,一個又一個地搶救著自己的同學,陳浩把他的同學推離將倒的磚墻,自己卻被磚墻壓成了重傷。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小英雄,自然還遠不止他們兩個!對此,“先進們”又該作何解讀呢?
林浩、陳浩(們)并沒有因褻瀆劉文學、推倒賴寧的雕像而變成軟殼蟲,反而用實際行動映射出了團結友愛無私無畏的共產主義思想的強烈光芒!改開年代英雄少兒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最有力地鞭策著高談闊論的“先進們”,專心致志于發財的糊涂者們、朝夕相處的同伴們,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為此,當我們承認“人各有志”的同時,也應當承認“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成人如此,少兒們也不例外。君不見,推得倒賴寧的雕像,但能推得倒賴寧的精神嗎?在此,已有一把年紀的本草民,向劉文學、賴寧和林浩、陳浩等等小英雄們深深地鞠上三躬!
耄耋老人皆由少兒成長而來,古言“三歲知八十”,雖有些夸張,但仍蘊含著其哲理。教育人如何做好一世的人,比教會人懂得文化科學知識難得多。我不懂教育這門科學,然從自身經歷來看,知道社會與家庭的教育極不亞于學校的教育,至少也是等量齊觀的。現在的“先進們”呼吁“小學語文課本不要成為政治手冊”,“不要宣揚暴力(正宗草民注:所謂的‘暴力’其實是在指‘革命’)”,“應該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等等,現出一副“關愛”少兒的慈眉善目,我不得不對他們另眼相覷了。至于孩子到底該不該(受)教育,該受啥樣的教育,恐怕大多數人是心知肚明的。我的少兒時代、青年時代(基本上)都處在毛澤東時代,那時的學校、社會與家庭的教育,我就不再多說了。還是說幾句現在的罷。我的晚輩、胞弟和外甥是教書匠,本人也算得小半個,站過近十年的講臺。在我永遠告別學校的時候,天已開始暗淡下來了。漸漸地,幼兒園、小學以“小皇帝”、“小公主”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始出現了。都說“文革”時學生盲目斗老師,改開后則翻了過來,成了老師主動怕學生。這種角色的互換苦了教師,也害了學生。當然學生也苦,天天背著座“小山堡”,在應試教育的道路上艱難地跋涉,有學生苦嘆道:“畏書如畏虎呵!”而且,半路殺出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直弄得校長和教師們手足無措,好幾年都不敢帶領學生們去遠足春游,體育課也不大上了,后來鐵棍、警棍也備上了,教師的格斗訓練也進行了。其實,校長絕不會帶領著小學生們去救火、護壩,除非其是個瘋子;社會上也絕不會暴徒遍布、血腥氣味彌漫的,……有時候想想這些也真好笑,今天的學校竟會成如此的模樣。誠然,我不能說如今的孩子一無是處,否則怎么會有林浩陳浩(們)呢?但我終歸覺得,就現在教育的指導思想及方式方法,定然教育、培養不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賴寧已經離去了二十多年,“先進們”要徹底地遺忘他,徹底地碾碎他的“精神雕像”,這可是一樁難事,但愿“先進們”不要做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英雄好漢”。
2011.06.15
「 支持烏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