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至今,每年中小學平均輟學至少達400多萬(1996年10月5日《黨員特刊》第10期),兩會代表大聲疾呼:農村中小學生流失數上升到30%以上,而且在農村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有更趨嚴重之勢。 我國是一個產業化程度很低的農業大國,現有農村剩余勞動力人口已達2億,在農業同時進行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業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必然加速度進行。在21世紀的知識經濟社會,普通初高中畢業生在城鎮二、三產業找到工作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然而,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面臨嚴重滑坡態勢,西部高等教育畢業生紛紛離鄉流向東南城市,貧窮落后和職教滑坡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西部開發的“突破點”在于教育,要大力發展職業和技術教育,“各級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資,實行各種優惠政策。”(張守一:中國社科院2000~2001年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學術研討會文件《專家報告集》第5頁)。從我國“人口多、經濟底子薄”的實際情況出發,迫切要求“西部開發在老少山邊窮地區通過半工半讀自力求學優先實現普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
附原文: 關于三農問題:20年前寫給陜西省委書記的一封信
人民網強國論壇[米倉古柏] 于 2003-07-10 17:52:31發表 ----------------------------------------------------------------
開發秦巴山區的建議
尊敬的馬文瑞書記:
曾經拜讀人民日報關于“陜西鼓勵科技人員到秦嶺巴山”的報道,深為自己家鄉開發秦巴山區的燦爛前景無限振奮。 省委和省政府“采取特殊措施,鼓勵科技人員到秦嶺、大巴山山區去工作”,是當前秦巴山區迫切需要的和切實可行的。我仔細地分析四項措施,感到省委和省政府決心很大,誠恐仍不能滿足秦巴山區人民需要。
因為據我所知,秦巴山區地域遼闊,山高林深,自然資源極其豐富。開發秦巴山區付出巨大艱苦的勞動,主要還是依靠山區廣大人民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是秦巴山區長期文化落后,科普教育很差,所以山區人民缺乏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專業生產的基本科技知識。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既要有應急措施,又要有長遠規劃,立足于發展科普宣傳和專業知識教育。
就應急措施而言,可以組織有專業生產知識和專業生產經驗的干部或專業戶社員,下隊辦專業生產學習班,幫助山區社員搞專業戶和各種專業生產;同時,由各縣科委和農林牧單位編寫專業生產鄉土教材,可以在山區小學附設專業生產課,在山區中學附設專業生產班。
就長遠規劃而言,可以小學為中心,有計劃地開展青壯年掃盲活動,因地制宜盡快普及小學教育,這是科普宣傳和專業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應以公社(農科站)為中心,上承縣科委下達專業戶,組織科技推廣和專業生產經驗交流情報網,在公社試辦農林中學,在縣內興辦中等農林職業學校,并以農中和縣辦中專為重點搞當地專業生產所需科研項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普及又提高,普及是提高的基礎,提高是普及的方向。
總而言之,開發秦嶺大巴山的綠色寶庫,科技是關鍵而教育須先行。作為一個飽經風霜的中年教師,愿不避門戶之見以進言,唯憚孤聞寡見而誤國。然劫后余生當仁不讓,期斟酌損益不吝賜教。 此致
敬禮 新疆伊犁六十六團子校 張俊杰上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