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社會主義才有中華糧倉---北大荒
朱砂
在中國北部邊疆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匯流區域,一直沉睡著縱橫千里的古老荒野,統稱為北大荒。這個地方多少朝代來都是冬天冰天雪地,寒風呼嘯;夏天荒草遍野,虎狼成群。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地勢平坦,非常適宜發展農業。
日本鬼子侵占中國東北時,曾組織“開拓團”進軍北大荒,無奈氣候極端惡劣,加之東北抗日聯軍不斷襲擊。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國資源的圖謀化為泡影。
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的領導下,解放軍轉業官兵們分批進軍北大荒,他們發揚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精神。使古老荒原出現的人間奇跡。沒有毛主席領導下轟轟烈烈地搞社會主義,是不可能有北大荒的今天。
一、 與狼虎蛇共枕眠,初拓開垠北大荒。
1947年,為了了支援解放戰爭和減輕人民負擔,響應黨中央的指示,建軍立鞏固東北根據地,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馮仲云首先響應,指派省人民政府主任秘書李在人帶領十七名工作人員,前往北大荒寧安地區墾荒建場,種植糧食,支援東北解放軍作戰。
李在人等到寧安后尋找日本鬼子棄的破舊農具,盡快開荒生產。建立起松江省國營第一農場,稱寧安農場。李在人任場長,同一時期,松江省人民政府在北大荒又創建了通北農場、趙光農場、花園農場、查哈陽農場等農場。這些農場人數少、規模小。
首批到北大荒拓荒隊伍,大多數是由抗日聯軍、八路軍的干部和戰士組成,他們過去時種過地,打過仗,具有勤勞樸素、吃苦耐勞、大膽勇敢的特點。白天踏看查荒地,夜里防范狼群襲擊。住的自己搭的不避風雪的馬架子,睡的是木桿拼湊的板,吃的是玉米子和窩窩頭。沒有經費和物質來源,只憑拓荒者們荒者們一腔熱血和對解放事業的無限忠誠。荒野上雖然積雪未消,寒風刺骨。但大家依然是滿腔熱情、爭分奪秒地墾荒建場。用的是鐵鏟、鐵稿、鐵鍬,手被磨出血泡,腳被棘刺劃出血,渾身濺滿泥漿,不叫一聲苦不喊半聲累 。現在年青人見到這種場面,一定不會理解他們在為的是什么!就是有這樣一批老一輩為我們打下社會主義基石。他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創造了當年開荒,當年播種,當年豐收的奇跡。
1948年底,東北解放戰爭基本結束,一批負傷致殘的解放軍官兵(當時稱榮譽軍人)安置到這里,東北各省以省主席為首成立榮軍工作委員會,辦起了一批榮軍農場,這些在槍林彈雨中負傷致殘的榮譽軍人,以頑強的斗志、驚人的毅力,克服病殘困難,在荒涼的黑土地上創建了許多榮軍農場,為了表彰榮譽軍人的貢獻,中共中央東北局于1950年在沈陽召開了榮軍代表大會及榮軍工農業產品展覽會。榮譽軍人創建農場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也為北大荒后來開發建設,闖出了路子,培養了干部,積累了經驗。這些拓荒者后來大多數成為大規模開發建設北大荒的骨干力量。
友誼農場。1954年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蘇聯政府向我國贈送了可供30萬畝耕地使用的機械化設備,國務院決定在北大荒建立國營農場,稱為友誼農場。國務院任命王操犁為場長,選配魏震五、張省三、陳劍飛等一批干部為建場委員會成員;中央組織部從各省挑選21名地、縣干部充實領導班子,農業部選調12名農業技術人員,選調了如指掌30名農機工人。黑龍江省郵電局組織職工,冒著風雪嚴寒在北大荒原野上架設37公里長的電話線;省交通廳調動筑路大軍緊急修建通往場區的公路;建筑公司承擔農場房屋建設。蘇聯也派出一批土地規劃、農場管理、農機等專家給予指導。一時間,北在荒的荒野上車輪滾滾,拖拉機轟轟,晝夜奮戰,只用一個多月,就開荒30.5萬畝,有一部分當年盈利。
二、 鐵道官兵齊戰酣,荒野草地變糧倉。
真正的大荒原在三江流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江形成的沖積平原。那里荒草齊天,渺無人煙,老鄉形容那里是“五十里地做鄰居,三十里地南北炕”。1954年,從朝鮮戰場回國參加修建森林鐵路的鐵道兵集中在北大荒湯原縣,等待轉業復員。時任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的王震,趕一這里來看望他們。他在副師長余友清陪同下,乘車馳騁在廣袤荒原上,抬頭遠望只見千里荒野,空曠遼闊,土地肥沃,牧草豐美。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大呼:“北在大荒呀,真是名不虛傳,茫茫大荒,一望無際。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真是搞農業機械化的好地方!”于是王司令回到大伙們中間,說出了他的想法,聽聽大家的意見,大家有的贊同、有的埋怨,他說“民以食為天,眼下國家搞社會主義建設,到處需要糧食。你們想想是回老家扛著頭種巴掌大的地,還是在北大荒搞大型機械化農業,哪個好?”他講述了自己過去在南泥灣帶領三五九旅屯墾開荒,搞生產運動,以及進軍新疆屯墾邊的情況,鐵道官兵深受鼓舞。第二天就召開全軍動員大會,當他講到毛主席、周總理為糧食的事萬分操心,鐵道官兵如果能在北大荒辦農場,生產更多的糧食,也是為毛主席和周總理分憂啊!這時刻部隊官兵沸騰起來了。隨后,王震趕往哈爾濱會見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歐陽欽,談了自己的設想,歐陽欽書記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接著他就去了解全省農場的基本情況,著重考察了當時較先進的九三榮軍農場,為鐵道兵進軍北大荒建軍農場做準備。
1954年8月,王震回到北京后,立刻向鐵道兵黨委如實匯報,并向中央軍委、中共中央寫報告,建議由鐵道兵組織退伍官兵去北大荒墾荒建場,為國家生產糧食。中央軍委、中共中央批準了建議。王震迅速趕回湯原縣,著手布景開發北大荒的具體工作。王震要求副師長余友清:“現在你先帶一支精干的先遣隊,到密山、虎林一帶實地勘察地形,今年冬天部隊就進去,明年春來就要開荒 生產。記住,你是打頭陣的,得搞個好樣子,以后要按你的腳步窩子走下去,要大發展,要‘母雞下蛋’。”
余友清馬上帶領先遣隊出發,在完達山和撓力河一帶進行實地勘察,發現那里有上千畝荒地可以開墾。向王震匯報后,經研究決定先在虎林建立軍墾基地,由余友清負責全面指揮。10月14日,余副師長帶領人馬進軍密山虎林荒原。那種艱苦創業的精神不可想象,有的就在有點高低地勢的地方,用鐵鍬、鐵鎬挖個地洞,就當房子,有的用樹枝搭置架子蓋上毛草,再蓋上土層打實,是最好的房子。白天開荒、測量規劃,晚上防狼群襲擊,還要提防毒蛇猛蟲。就是白天,人必須成群結隊,特別是女同志,不然就要遭狼襲擊。曾經出現過,大人出去干活,小人在小房子里不一會就被狼拖走了。后來才蓋起一些小樓房。解決一部分人。他們就在這樣艱苦中創建今天的北大荒的。
1955年元旦鐵道兵第一個軍墾農場就這樣在北大荒誕生了,場部門口掛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五零部隊農場》的牌子,余友清任場長。春節過后,就轟轟烈烈地開始開荒造田。當年開荒十四萬畝,播種四萬畝,收獲糧豆3383噸。第一個首戰告捷,王震按中央決定,組織九個師的鐵道兵轉業官兵,分批分期進軍北大荒,再建起一批軍墾農場,并按部隊番號取名為851農場、852農場、853農場等,形成一個農場群。從創立850農場開始,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就在遼闊的北大荒形成轟轟烈烈的墾荒熱潮,國營農場很快從15個發展到底6個,耕地面積由41萬畝發展到457萬畝,拖拉機由1.1萬馬力發展到6.2萬馬力。年產糧食由2400萬斤增加到4。54億斤。由國務院批準建立鐵道兵農墾局。
三、英雄奔赴北大荒,古老荒野掀氣象。
昔日冒著槍林彈雨,浴血奮戰的英雄好漢,如今進入和平建設新時期后,部隊大量裁減。1958年1月,中央軍委發出《關于動員十萬班干部轉業復員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3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通過《關于發展軍墾農場的意見》,指出::“軍墾既可解決軍隊復員就業問題,雙可促進農業的發展,在有些地區還可以增強鞏固國防和鞏固社會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墾荒地、當地缺乏勞動力,又有復員部隊可調的條件下,應實行軍墾。”
是任農墾部長的王震,他確定農墾部所屬農場可以接收6萬名轉業軍人,包括7個建制預備役師、4個部隊醫院以及撤銷建制集體轉業的部隊學校,連同家屬、非軍籍薪金制職工,號稱十萬大軍。中央軍委、中共中央同意了王震的意見,3月至5月,成千上萬的轉業復員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各軍區、各兵種、各部隊、各院校,紛紛離隊北上。數萬人馬在同一時間擁到密山,有關部門始料未及,準備不足,困難很多。王震實事求是,在廣場上大聲說,“目前有一個困難,就是人多汽車運不過來。有的同志建議,不坐車,走路,走上三四天就到了自己的農場。早走早到,早到早生產。我看這建議很好,有革命干勁,大家同不同意?官兵一片歡呼齊聲高喊“同意”。匯集在密山的十萬轉業復員官兵,在同一時間,徒步進,浩浩蕩蕩,走向荒原腹地,蔚為壯觀。不是早到的搶好自己好的住房,而真是早到早生產。后來還有從朝鮮戰場回國的志愿軍十五軍1200名轉業復員官兵,也加開發北大荒的行列。我們最可愛的人就這樣奔赴北大荒,再創第二次輝煌。
全國有志青年,響應黨的號召,自愿報名奔赴北大荒,特別是來于河南、湖南年青姑娘,活潑可愛,朝氣蓬勃去了北大荒,為北大荒后來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中央批準了王震的要求,從1958年3月起,中央黨政軍機關各部門1000多名右派,陸續來北大荒,他們大都被子安置在交通方便、生活條件最好的(比起北京差的多)八五零碎、八五三、湯原農場。在各方面都給予了照顧。不讓他們挑擔挖土,讓他們搞點力所能及技術、文化工作。看看工農兵戰天斗地,轟轟烈烈的場面,這就是所謂的下放勞動,改造思想。
統計表明,經過解放軍轉業復員官兵和職工的共同奮斗,北大荒的農場經濟取得在發展,耕地面積,從1948年進入北大荒開始,到19 56年發展457萬畝,到1966年又增加到1370萬畝。在縱橫千里的黑土地上,建起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形成了龐大的農場群。這些農場大部是生產糧食和大豆為主的機械化農場,成了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荒涼的北大荒如今變成了富饒的北大倉。
三、 科學發展大糧倉,中國糧食添保障。
一支過度快速樹苗,沒有經過持續的陽光照耀,沒有經過風雨的考驗,會很脆弱和不穩固。北大荒的短時間地快速發展,帶來農場內部各種比例失調。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指引下,各農場各方面進行了調整,放慢了開荒的速度,長期摸索形成了農場管理制度。糧食大豆等農作物年年豐收,農場經濟得以穩步健康發展。
北大荒墾區改成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后,歸沈陽軍區領導,配備現役軍人擔任領導。常用帶兵打仗的辦法管理農場,缺乏農場管理經驗,導致許多生產決策失誤。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后來國務院、中央決定撤銷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成立黑龍江農墾總局,組建懂生產、會經營的領導班子,統一管理全省農場經濟。
這一期間由于全國興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龍江省墾區先后接收北京、上海、天津
哈爾濱等地區55萬知識青年。大批城市知青的到來,不僅給農場增加了勞動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給農場輸入了新鮮血液,帶來各類人才,增添墾區的朝氣和活力。同時也給墾帶來了吃飯、住房、醫療衛生、文化生活、回家探親等壓力。
1987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農村、農場先后掀起知識青年大規模返城浪潮,勢不可擋。墾區領導對待知青返城表示理解。讓知青順利返城讀書和就業。整個墾區連以上上知青干部走了5000多人,技術業務走了8000多人。農場農機無人開,農場帳目無人算,學校無人上課,醫院病人無人管,許多工作處于癱瘓狀態。墾區領導著手培養永住墾區的各類人才,安排到各個崗位上,保證了北大荒墾區的社會秩序穩定,也保征了墾區經濟的持續發展。
中央根據有關部門的論證,批準從美國引進一整套農業機械及大型噴灌設備,在黑龍江友誼農場五分場二隊進行農業機械化試點。五分場二隊這先進的農業機械和技術,創造了20個農業工人耕種18540畝土地,人均生產糧豆10.67萬公斤的初步成果,讓人們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信心和決心。經中央批準試點范圍由1。3萬畝擴大13萬畝,并且列為農墾部重大科研課題。經歷了五個完整生產周期試驗,證明試點成功。五年糧豆單產年均229。7公斤,比前五年又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比全場高出百分之四十點一。工農業總產值以百分之五以上的速度增長,累計盈利1048。1萬元。
據此,黑龍江農墾總局決心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家提供的相關配套資金,進一步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化設備。裝備了60多個農業項目開發點。幾年實踐下來效果顯著,試點規模已占墾區耕地面積百分之十以上,為北大荒墾區1989年達到生產商品糧100億斤奠定了基礎。
如今,黑龍江墾區不僅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而且已成為可靠的糧食安全戰略后備基地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示范基地。墾區每年生產的糧食,除滿足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大直轄市和陸海陸空三軍將士全年的口糧需要外,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農畜產品和副食品。是共和國“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我根據許人俊先生的《王震建議開墾北大荒 》(發表在黨史博覽在2011年三期上)及電影《北大荒》內容相關資料整理得到,目的是通過北大荒的奮斗史,告訴青年這一輩,共和國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幸福安祥。不要忘記老一輩的艱苦創業史和血淚史。尤其當今社會私利無限止地膨脹,道德水準不斷下滑,政府官員腐敗不堪。主要是利益熏心,先輩那自我犧牲精神一點也沒有了,有些人還要否定先輩的偉大業績,這是何俱心?我們中華民族不能重新成為一盤散沙,要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