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我們口中常說的詞,是世界各個政府都在宣揚的精神,那么這種精神到底是怎么產生的,什么樣的愛國主義又是應該提倡的?下面我想就此來談談本人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詞,即“國家”。“國家”從字面上講由“國”和“家”組成,深入來講解可以是一個個家庭構成了我們所說到的國家。讓我們來簡單來回憶一下原始社會國家剛形成的時候,一個國家就是若干個氏族部落的聯合體,而各個氏族部落又是由各個家庭組成的。可以想象,那時的人們國家意識比較淡漠。相反的,他們對自己的家庭具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家人的、自覺的責任感。隨著社會的發展,愛國情感由模糊走向清晰,愛國主義在一定意義上便是保護自己家人這種情感的延伸。
但是早期的愛國主義具有相當的地理局限性。這種愛國主義是小國寡民式的,比如古雅典公民的愛國主義。為什么呢?正如上述所言,愛國主義一定意義上是保護自己家人這種情感的延伸,在古代沒有先進的通訊和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這種延伸必然不廣。因此古雅典公民式的愛國主義在早期的城邦國家中便興盛起來,因為這些國家地域范圍小,人口少,互相交流的機會便大,彼此的認同感亦強,逐漸形成了一種公民意識,公民意識催生哺育了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便在這種條件下茁壯成長。
可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隨著一個國家的擴張,地域的不斷拓展,人口迅速在人為與自然影響下增長,前面所論述的“家庭情感的延伸”的理論就不足以解釋這種新式國家條件下的愛國主義。試想一下,對于一個大帝國,地域之廣讓人瞠目,人口之多讓人暈眩,不同地區的人的差異之大讓人結舌,于是人情冷漠,愛國與愛家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
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滾滾歷史車輪碾過的印記給了我們答案——用大一統的文化。什么是“大一統的文化”呢?那便是全國各族人民都有共同歸屬感的、有本國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風俗人情、節日信仰、哲學、歷史等。那么有了這大一統的文化,它又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呢?一般而言,民族文化對于凝聚人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身份認同。一個人必然屬于某個國家或民族,在與其他民族或國家認的交流中,或進入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其他人都與你不一樣,若沒有本國深厚優秀的文化支撐著你,讓你活得個性、尊嚴,你將在失去文化之根的心靈創傷中痛苦地掙扎。然后是感情的寄托與宣泄。每個人都需要排解內心的憤懣、難耐與失落,或行諸文字,或者引吭高歌。不同民族與國家,語言不同,對各種觀念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情感的表達方式亦有區別。于是文化與人內心的交流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越深,彼此的不舍與難分就越明顯。綜上所述,我所認為的愛國主義便有了一個結論:真正的愛國主義是人們對所在國文化深深地熱愛。
下面我來具體來講講我所認為的真正的愛國主義。真正的愛國者對本國文化有很深的認同感,深入到哲學、歷史等各個領域,在長期的思考中產生了極為深厚的感情,深厚到可將自己的生命托付于斯,精神或肉體與文化共存亡。對于這些人來說,真正的亡國不在于國土的淪陷,而在于本國文化被逐漸吞噬以至于消亡。因此,即使平靜和平如當世,亡國的警報并沒有停止,相反的,甚至有日趨嚴重之勢。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西化的趨勢日益嚴重,我們的文化不得不在各種保護的呼吁聲中茍延殘喘。對于這一切,真正的愛國者面對我國日益繁榮的經濟并沒有失去清醒,他們有時甚至很不和諧,痛心疾首,大聲疾呼——若不有效遏制這種趨勢,國家之亡可指日而待矣!失去本國文化的國家,便失去了民族的特性,一個本應獨立的民族便會并入他民族,立國的根基也會受侵蝕而坍塌,這便是真正的亡國!
最后我想談談對“理智愛國”的看法。從我上面所論述的分析,這個提法本身是不具有合理性的。愛國主義來自于對本國文化深入的思考和深切的熱愛,它會讓人熱血沸騰但絕對不是發泄私憤的借口,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理性。因此,愛國主義本身就是一個理性的東西,而那些僅憑一腔熱血的所謂的愛國行為,其情可憫,但我不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