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和研究
v 作者:10級國貿一班 崔陳元 何健江文威 簡汝亮 楊帆 謝世政
v 指導老師:徐友光
索引和目錄:
1.研究課題
2.作者署名
3.內容摘要
4.關鍵詞
5.理論分析
——技術變化?! ?/p>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p>
——勞動力的不流動性?! ?/p>
——中國國情下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需求失衡之間的矛盾?! ?/p>
6.可行性方案
7.結論及附注
8..參考文獻
n
內容摘要: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涌現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如何,直接反映了高校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狀況,也關系到我國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實施。同時,就業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政府一直對其高度重視,不斷進行跟蹤和調查解決 ,但成效不大。根據中國當下的國情可知,大學生就業崗位屬于第三產業,如服務業等,而中國的服務業卻不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發達,于是大學生就業便成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在不斷發展變化,當前大學教育模式未能相適應,培養出對口的技術性人才,便可能加劇就業的嚴峻性。而與此同時,高校擴招使大學生質量日益下降,我方研究小組認為,在中國產業結構失衡的情況下,進行大學生擴招是導致大學生失業率居高的根本原因
n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產業結構 擴招 失業
正文:自1999年高校擴招。民辦院校辦學條件的放寬,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步入大眾化階段,但是我國的高等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培養質量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大學生仍然是我國勞動力資源中的可貴部分。然而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卻出現了很嚴峻的局面,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失業,勞動力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崗位空缺與大量尋找工作的失業者并存的“結構性失業”現象。最典型的大學生“就業難”與“技工荒”并存的現象,反映了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市場需求的不適應和脫節。據宏觀經濟學可知,經濟學中通常將失業分為三種類型,即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以及周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這種失業在性質上是過渡性或短期性的。而且,摩擦性失業不認為是嚴重的經濟問題。所以,如果就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課題而言,摩擦性失業研究的是短期和局部性的就業問題,而且摩擦性失業不認為是嚴重的經濟問題,對于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長期性和涉及范圍廣大的問題,近十年以來,都是國家和人們強烈關心的問題,顯然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摩擦性失業不具備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價值。周期性失業是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這種失業是由整個經濟的支出和產出下降造成的。反觀近十年來,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現今已躍居世界第2的水平,可以說經濟趨向不斷發展的狀態。所以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不符合周期性失業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這不作具體的研究。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需求方。結構性失業是由經濟變化導致的,這些經濟變化引起特定市場和區域中的特定類型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于其供給。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的現狀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和地區結構。在層次上,研究生的就業率可以達到98%,而??粕木蜆I率為75%左右。在地區上,畢業生往大城市擁擠的現象突出,而西部不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一些區縣需求人才的數量大,但沒有人愿意去。而最突出的還是專業結構矛盾。 由于專業結構性矛盾的原因不能就業,其具體表現為許多畢業生所學專業陳舊,社會沒有相應的需求或需求量較小,而畢業生數量過大,供大于求,有的則表現為高校在短期內對一些熱門專業急劇擴招,相應專業畢業生激增,出現熱門專業不熱,供大于求的現象。同時社會上一些新興行業急需大量的人才,但相應專業的畢業生卻供應不足。這種冷門專業,過熱專業畢業生滯銷,而一些新興行業所需專業人才卻供應不足而呈現出的專業結構性矛盾,是制約當前大學生就業的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所以從這種專業結構性矛盾存在角度來看,我國的大學生出現就業難的態勢不是因為大學生的數量過剩了,而是由于大量的畢業生難以適應社會需求所致。比如:目前全國高校在專業設置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計算機、法律等熱門,學校都希望開設這些專業,而沒有考慮到培養特色、辦學條件和市場的需求變化。盲目的擴大這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和人數,使得這些原本很熱的專業,由于人才培養的過剩和質量不高,導致了大量的法學,計算機人才不能在本行業就業,而被迫轉行。因此在特定市場中,我小組認為,勞動力的需求相對較低可能由于以下原因:
v 技術變化。
v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p>
v 勞動力的不流動性?! ?/p>
v 中國國情下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需求失衡之間的矛盾。(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做出的猜想)
關于技術變化:
盡管技術變化被認為能減少成本,擴大整個經濟的生產能力,但它可能會對某些特定市場(或產業)帶來破壞性極大的影響。
2010年12月15日 ,雅虎公司網絡技術升級造成公司4%(接近800人)遣散;2010年11月至12月之間,中國比亞迪汽車公司,因業務拓展,技術革新而裁員;從 2007年4月24日 ,全國人大通過了勞動合同法“企業轉產,技術革新,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可以裁減人員。”
社會生產在不斷發展變化,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和更新中,而當前大學教育模式卻未能相適應,培養出對口的技術性人才,在一定的程度上,便可能加劇就業的嚴峻性?! ?/p>
關于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消費者產品偏好的改變在某些地區擴大了生產,增加了就業,但在其他地區減少了生產和就業。就中國人口分布而言,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平原地區人口密集,西北人煙稀少。這樣的分布導致產業結構分布不均,造成了大學生一哄而上向東部沿海和中部發達城市之間尋求就業機會,造成就業競爭激烈,據專家統計,平均每一個大學課程崗位,就有15~20人來競爭,其中不乏研究生 和 博士生。人口密集,消費者眾多,對產品的偏好很高就導致人口密集的地區就業競爭激烈,而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則缺乏產品供應和工作崗位。因此,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就導致地區生產就業失衡
關于勞動力的不流動性:
以廣東省為例,勞動力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省一級城市,這樣便導致了省一級城市的就業趨向于緊張和飽和狀態。同樣地,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同樣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正因這種勞動力的不流動性。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困難。但以上的這些都不是大學生失業的根本原因,因為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就會有就業,那何況中國的大學生如此之多,真正的原因可以用微觀的市場需求定理來分析得到?!?
圖1
如圖一所示,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達到均衡時為圖示交點,此時市場處于出清狀態,存在充分就業狀態?! ?/p>
圖2
如圖二所示,當數量由Q變為Q2時,此時在市場上,大學生數量供過于求,在社會上存在著失業現象,P1P2段即為失業的情況,而當今社會主要是由于大學生的數量達到了Q2時的狀況,從而存在著一部分人失業?! ?/p>
關于擴招:
大學生生產基地01~09年統計表:
年份 |
大學生產量(萬) |
大學生出售量(萬) |
大學生庫存量(萬) |
2001 |
115 |
92 |
23 |
2002 |
145 |
116 |
29 |
2003 |
212 |
159 |
53 |
2004 |
280 |
210 |
70 |
2005 |
338 |
227 |
101 |
2006 |
413 |
280 |
133 |
2007 |
490 |
343 |
147 |
2008 |
560 |
364 |
196 |
2009 |
620 |
372 |
248 |
據表格分析:
從此表可以看出09年的產出人數是01年的5.3倍。09年的銷售量的01年的4倍,09年的庫存量是01年的10倍!容易看出這個基地的產能是在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進行盲目的擴大!從而導致供過于求!這也說明了這個基地的決策者是一個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的市場需求、產品作用不明不白的人!此外,盲目的擴大招生也會導致大學生質量的急劇下降,大學生的學位也在貶值,現在的大學生,大概只能相當于那個時候的中專畢業生,于是很多本科生有去考碩士,博士,這種學位的貶值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國家和學生個人,都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浪費。此外,大學進行擴招后,對高中生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緊張的高中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許多高中生不再像從前那樣苦命奮戰,因為對自己的成績有一個了解,進不了名牌大學,至少也可以有一個大學可以讀,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了熱情,沒有了緊張心理。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基礎課程上沒能完全理解,直接進入大學生活后,緊張的學習氣氛不再有,相反,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會讓更多年輕學生出現心理、理想上的“扭曲”,他們會覺得大學沒意思,學習更沒意思,空虛會直接導致他們中的許多人走向學習一些不好的東西,沉迷網絡、熱衷戀愛、崇拜西洋文化等,這一些,源于他們沒有一個系統規范的教育,雖然大學的課程看上去非常規范,但在實際運作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非常大的教育漏洞。這些也導致了大學生將來就業方面的嚴峻勢態。
中國國情下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需求失衡之間的矛盾:
分析表格圖:
n 從我國和日本、美國的發達國家的對比可以看出:
① 中國農業比例較發達國家高。自古以來,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中國人口中農民占了大多數,而中國那些有高端人才需求的行業,卻不能夠完全吸納過多的大學生。
② 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中國農業大國的命運,雖然在改革開放后,中國開辟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盡管第三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處于滯后狀態,卻遠遠無法滿足大學生強大的需求?! ?/p>
③ 第二產業(工業)占的比例較發達國家高,而第二產業如制造業需要的是廉價的勞動力,于是許多找不到的大學生從事這一行業,耶導致了大學生的貶值?! ?/p>
④ 第三產業較發達國家低。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第三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大學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學到知識,卻不能有相應就業崗位施展,許多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卻逃不過失業的命運?! ?/p>
• 綜合以上所述具體內容,從大學生的作用和就業方向結合產業結構的需要得出如下結論:在中國產業結構失衡的情況下,進行大學生擴招是導致大學生失業率居高的根本原因?! ?/p>
可行性方案:
A對于大學生而言:
l 大學生應該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l 培養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創新型人才
l 樹立競爭意識,正確給自己定位,適應社會變化
l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正確認識就業前景,樂觀對待前途困難和處境
B對于政府而言:
l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貸款,稅收)?! ?/p>
l 發展生產力,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擴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p>
l 尊重價值規律,搞好宏觀調控,營造和諧有序的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環境
C對于學校而言:
l 提高辦學質量,積極開展素質拓展及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l 努力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關的實習,就業信息和機會
l 大學期間,讓大學生有明確的人生職業規劃和正確的就業觀
附注:本文檔中斜體字部分及圖形表格相關內容引自參考文獻資料
v 參考文獻資料:
a)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b) 《2011年01月思想教育研究》
c) 《2011年未來與發展》第一期和第二期
d) 《環球財經》2011年第一期
e) 百度搜索引擎
f) 中國大學生就業網
版權所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10本國貿一班
本次調查研究僅代表本小組意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