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及我的大膽假設!
——給老同學的信(3)
老同學:你好!我的第二封信即從人的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網上發表以后,一方面網民認為馬克思的那些理論是空想的理論,因此,不予理睬。另一方面一些網民認為用馬克思的那些理論解決當前中國的問題是水中撈月,因此,譏笑、諷刺挖苦。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呢?難道馬克思說的不對嗎?
我從馬克思《給維 ·伊 ·查蘇利奇的復信》(馬恩全集19卷)中讀到以下觀點:“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的起源時,我說過,它的基礎是‘生產者同生產資料的徹底分離’(“資本論”法文版第315頁第 1欄),并且說過,‘這整個發展的基礎就是對農民的剝奪。這種剝奪只是在英國才徹底完成了…… 但是西歐其他一切國家都正在經歷著同樣的運動’(同上,第 2欄)。可見,我明確地把這一運動的‘歷史必然性’限于西歐各國。”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起源是“生產者同生產資料的徹底分離”是對農民的剝奪。這個歷史的必然性限于西歐各國。
俄國的歷史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或者說,俄國的農民是不是也要發展到資本主義呢?俄國的農民情況怎樣呢?“我的回答是:在俄國,由于各種情況的特殊湊合,至今還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著的農村公社能夠逐漸擺脫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為集體生產的因素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正因為它和資本主義生產是同時代的東西,所以它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俄國不是脫離現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同時,它也不像東印度那樣,是外國征服者的獵獲物。”這里馬克思認為,俄國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著農村公社,它能夠逐漸擺脫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為集體生產的因素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它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生產。
“在俄國公社面前,資本主義是處于危機狀態,這種危機只能隨著資本主義的消滅、現代社會的回復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而結束,或者像一位美國作家所說的,現代社會所趨向的‘新制度’將是‘古代類型社會在一種更完善的形式下的復活’。因此,不應該特別害怕‘古代’一詞。”這里馬克思引用摩爾根的話,說明資本主義必然消滅,必然要回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
接著馬克思談到了“農業公社”不同于較古的類型的公社的某些特征。
“首先,所有較早的原始公社都是建立在自己社員的血統親屬關系上的;農業公社割斷了這種牢固然而狹窄的聯系,就更能夠擴大范圍并保持同其他公社的接觸。
其次,在公社內,房屋及其附屬物—— 園地,已經是農民的私
有財產,可是遠在農業出現以前,公有的房屋曾是早先各種形式的
公社的物質基礎之一。
最后,雖然耕地仍歸公社所有,但定期在農業公社各個社員之
間進行重分,因此,每一個農民用自己的力量來耕種分配給他的田
地,并且把生產得來的產品留為己有,然而在較古的公社中,生產
是共同進行的,只有產品才拿來分配。這種原始類型的合作生產或集體生產顯然是單個人的力量太小的結果,而不是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結果。
不難了解,‘農業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能夠成為它的強大的
生命力的源泉,因為,一方面,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種社
會關系,使公社基礎穩固,同時,房屋的私有、耕地的小塊耕種和產品的私人占有又使個人獲得發展,而這種個人發展和較古的公社
的條件是不相容的。”馬克思認為,正是這種農村公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所以資本主義的消滅進入俄國農村公社的古代類型的公有制是理所當然的。
“俄國是在全國范圍內把‘農業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歐洲唯一的國家。它不像東印度那樣,是外國征服者的獵獲物。同時,它也不是脫離現代世界孤立生存的。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土地個體耕作變為集體耕作,并且俄國農民已經在沒有進行分配的草地上實行著集體耕作。俄國土地的天然地勢適合于大規模地使用機器。農民習慣于勞動組合關系,有助于他們從小土地經濟向合作經濟過渡;最后,長久以來靠農民維持生存的俄國社會,也有義務給予農民必要的墊款,來實現這一過渡另一方面,和控制著世界市場的西方生產同時存在,使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把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來。”
馬克思告訴俄國的同志們:“俄國‘農村公社’的歷史環境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只有俄國‘農村公社’不是像稀有的現象和罕見的怪事那樣零星地保存下來,不是以不久前在西方還有的那種原始形式保存下來,而幾乎是作為巨大帝國疆土上人民生活的統治形式保存下來的。如果說土地公有制是俄國‘農村公社’的集體占有制的基礎,那末,它的歷史環境,即資本主義生產和它的同時存在,給它提供了大規模地進行共同勞動的現成的物質條件。因此,它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享用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它能夠以應用機器的大規模的耕作來逐步代替小土地耕作,而俄國土地的天然地勢又非常有利于機器的使用。因此,它能夠成為現代社會所趨向的那種經濟體系的直接出發點,不必自殺就能開始獲得新的生命。可是開始的時候,恰恰相反,必須使它處于正常的狀態。”
綜上所述,馬克思認為,在俄國的農村公社的條件下,俄國農民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而享用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這個成果就是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的生產技術,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強大的生產力。所有這些肯定的成果,在俄國公社面前,它能夠以應用機器的大規模的耕作來逐步代替小土地耕作,而俄國土地的天然地勢又非常有利于機器的使用。因此,它能夠成為現代社會所趨向的那種經濟體系的直接出發點,不必自殺就能開始獲得新的生命。因此,在俄國農村公社里,完全不必要進行用錢賺錢的活動!
到這里,我們就可以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的闡述可以分為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闡明的是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作為生物的組成部分的人,作為由細胞體組成的人,或者說叫做自然人的歷史發展過程。因為,自然人的勞動的異化,導致了私有財產,導致了人的異化——把人劃分為勞動的人和不勞動的人。所以馬克思在這里的結論就是要進行共產主義運動,這種共產主義就是把異化的人復歸到自然的人。
第二部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述的是異化的人即工人或者無產者,作為異化勞動或者雇傭勞動,或者打工的勞動的歷史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勞動者異化為工人,勞動產品異化為商品,而且勞動產品還異化為貨幣,貨幣異化為資本。所以,馬克思在這里的結論是:由于工人無償地不斷地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資本家不斷地把剩余價值變成資本。資本越是增加,工人就越是貧困,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要消滅,
第三部分,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和《古代史筆記》以及《給維 ·伊 ·查蘇利奇的復信》中,闡述的是,東方社會(包括俄國、中國等)亞細亞的所有制形式的發展過程。因為亞西亞的所有制,和古代公有制有相似性,特別是它們和三百多年的世界資本主義的歷史同時存在,同時發展,但是,并沒有像西歐那樣發展到資本主義。馬克思的結論是:這些國家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也就是說不要把生產變成用錢賺錢的手段,就可以達到作為自然人需要的共產主義社會。
因為,中國的情況和俄國的情況是一樣的,都是東方亞細亞社會,俄國叫農村公社,中國叫村社。既然是這樣,那么我做出大膽的假設:
第一,假設中國兩千年的政治形態是皇帝官僚專制主義社會,而不是封建社會。
第二,假設中國兩千年的經濟形態是亞西亞的所有制。
第三,假設中國兩千年的土地所有制是皇帝所有制或者國家所有制,或者公有制之下的農民個體所有制。
如果我的假設能夠得到證實,那么中國土地國家所有制(皇帝所有制)下的農民村社生產組織(類似于俄國的農村公社),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享用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它能夠以應用機器的大規模的耕作來逐步代替小土地耕作,而中國土地的天然地勢又非常有利于機器的使用。因此,它能夠成為現代社會所趨向的那種經濟體系的直接出發點,不必自殺就能開始獲得新的生命。
勞動者 2011年6月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