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死穴”在統考,統考的“死穴”在出題。國家統考,在恢復高考制度的初期是發揮過積極意義的。那時百廢待興,國家需要用嚴格的考試,選拔出一些優秀的人才,進入大學學習,使之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出題難一點,綜合性強一點,是對的。選拔性考試的性質就是這樣,當時大學小,資源有限嘛。但這一優秀的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顯出了反動的特點。國家為了選拔優秀人才,組織全國考試,但這種統考不該泛濫為升高中,升初中,升小學都統考。不單如此,現在的私立學校,重點中學幾首月月考,這叫月考,還有期中考,期未考,模擬考,升學考,摸底考,統考,校考,年級考,以及科任老師隨時進行的聽寫檢查……
考試這樣頻繁,出題卻沒有必要的限制和約束。就拿升學考試來說吧,國家統一出題,畢竟有選拔性質,得出些難題吧,難到什么程度,往什么方向發展?一年和一年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教師不明白。倒是有一句行話“叫以綱為綱以本為本”,但內行人都知道,小學三年級的奧數,其實解的是初中學的問題。同樣以本為本,在專家手里,他可以在小學課本中,拿出非常前沿的問題。比如語文課中的閱讀、解詞不是難倒了好幾位著名作家嗎?對于出題人來說,他既不能出和以前相同的題,得有水平,得有變化,還得在課本范圍內,于題就和答題人捉起了謎藏,讓你們猜不出題目。而教書的教師呢?題越出越多,真的沒有辦法猜題了,只能用笨辦法,那就是多做題,把可能出的全做一遍。結果就泛濫為現在的國家課本練習題、省頒教輔書,還有老師以為好的教輔書,還有家長以為好的教輔書,學生自己買的教輔書……每一種教輔書都說課程練習一遍,三五套下來,就意味著現在的學生要做以前三五倍的練習題。教習程度好的可能吃點苦做完,差一點的,差的,思考的時間長,根本就不可能做完,結果就是抄或者胡做。這么一業,質量當然是提不高了,教師于是再布置更大量的練習題,學生就更快更多地抄……惡性循環。
現在也喊減負,也說素質教育,但減負停留在時間上,什么作業不能超過多少小時啦,問題在于超了你能把他怎么樣?學生拒絕,你還想不想要畢業證?想不想操行評語好一點?想不想當干部入團?學生在教師面前,沒那個膽!
這樣的教育,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把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把快樂的事變成了痛苦的事。大學生同居戀愛成風,跟學習的痛苦沒有關系嗎?嚴重的地方,學生到高中就差不多神經了,根本等不到以后才跳樓。從大處來說,被動學習根本造就不出創新型的人才。而中華民族要復興,一定得在自主創新上突破。美國那么厲害,其實就是創新厲害。反觀我們,中小學生抄作業,大學生抄論文,現在連教授們也剽竊論文了,這樣下去,中國華民族的復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了?
解決教育問題,關鍵在考試,核心在出題。以前考上了上大學有好工作可以當官,現在是國民教育、職業教育,大沒必要考什么公共課統考了,應讓各學校根據培養方向職業方向自主出題考試。這樣,學生只要有特長,就有出路,學校只要有特色,學生就有職業。如果我們還一直沿用過去統考的方法,只能教育中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精的萬金油式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沒有特長,是可有可無的人才,他們找職業怕只能靠關系請客送禮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