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自救的震撼
含著眼淚,我讀完了《新文化報》5月4日B10版上的“腹內積水50余斤,農婦舉菜刀破肚”一文,心里沉甸甸的痛。震驚的同時,更是十分難受。
報上說,租住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五一新村27棟31號樓房的農婦吳遠碧,因為受不了腹內積水的疾苦,想不再給家人添累,趁著家里無人之機,竟然自己用菜刀將腹部剖開,意圖放出積水。幸虧發現及時,被警察送到了醫院,才沒有死去。更可喜的是,在重慶市政府的關懷下,在善心人的捐助下,最終湊夠了5萬元的手術費。
農婦吳遠碧剖腹自救這一事件,實在不應當發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醫改也進行三年了,可我們的老百姓還是看不起病。為什么?就吳遠碧自己家來說,是太窮了,連維持日常的生活都困難,哪里去弄幾萬元錢手術?但是,我們的社區呢?我們的街道呢?我們的區政府呢?我們的整個文明的社會呢?怎么就不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幫她一把啊?
事后,社區主任說,吳遠碧他們沒有繳納社區合作醫療的120元錢,因此享受不了合作醫療的優惠。吳遠碧曾經找過的信訪部門、民政部門,也都以她的病不屬于“大病救助”之列將其拒之門外。被逼無奈的農婦吳遠碧,最后只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了——“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在這樣一種心態下,她毅然地舉刀向自己的肚子砍去。可以想象,那時候的吳遠碧,是多么地無助啊?
有病就會拖累家人,顯然是因為社會救助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的緣故。醫改的核心是要建立起“病有所醫”的社會保障體系。如果這個體系建立不起來,就永遠解決不了老百姓的看不起病問題,就一定還會出現第二個吳遠碧,甚至更多個吳遠碧!
當然,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幾年,物價指數一直居高不下,而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并沒有增加多少。僅拿銀行存款來講,一萬元存款,每年基本上都是負利在250-300元左右。像吳遠碧這樣的人家,即使參加了合作醫療或者城市醫保,自己需要負擔的那部分款額,他們也是拿不出來的。只能夠小病靠自身的抵抗力,大病咬牙硬挺著。非得住院治療,那就東挪西借、賣房賣地。所以,許多人因病返貧,因病致貧。
要避免吳遠碧“剖腹自救”現象不再發生,政府必須加快醫改步伐,盡快建立起“病有所醫”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保障體系。
當前,應當將那些癡呆傻、孤老寡特困人群及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首先納入保障體系,給予及時的醫療救助。不能只靠報紙呼吁,社會捐助來解決他們的疾病之痛。讓所有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是政府的義務和責任。政府既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見而不管。目前既然沒有能力實行普惠式的醫療保障制度,管不了全體人民,那就分步實施,先特困后普及嗎?
實施民生工程,核心是提高全體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讓人民有尊嚴的生活,沒有生老病死之憂,沒有衣食不濟之虞。所以,必須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讓人民群眾盡快享受到居有室,病有醫,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決不能讓農婦吳遠碧這樣的“剖腹自救”式的悲慘事件再次發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