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外交禮儀的細節考量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要坦誠地作兩點說明。其一,標題最早的構思是,談外交禮儀的一件小事,仔細斟琢,覺得不妥。中國歷來講“安全無小事”“民生無小事”“外交無小事”等等,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故而改為細節;其二,一介草民,枉談外交,有點不自量。戰國時的曹劌說過:“肉食者謀之,又何諫焉”,生怕擔上庸人自擾的嫌疑。可是,一個念頭既已根深蒂固,不吐不快,所以還是要說出來。
一個時期以來,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外交話語權分量加重,已經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日趨重要的角色,國人無不歡欣鼓舞。但是,某些外交語言值得商榷。高層互訪時,每逢正式會談,中國領導人經常會“提出如下建議,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并且似乎成為經典的“中國式表達”,主要領導人如此,其他領導人亦仿效辦理,從而引發了相關的思考。
國際外交自有其慣例,某些場合還有特定的外交詞令,這是個常識性問題。“建議,一、二、三、四”,此種表述,有其長處:直奔主題,清楚表達了中方關注焦點;旗幟鮮明,坦率闡述了中方的立場;條理清晰,語言比較簡練;有備而來,展現了積極進取的姿態。但肯定不是最恰當的表達。首先,不符合外交慣例,外國領導人極少這樣表述,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從來都不這樣說。其次,給人以氣指頤使,甚至向對方做指示的感覺,讓人聽起來不舒服。其三,主要領導人這樣說倒也罷了,其他領導人也跟著這樣說,就顯得與身份不相稱。想起早些年,中國的某一領導人(不是主要的)出國大講哲學,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其四,鋒芒顯露,容易招至反彈。鄧小平提出要“韜光養晦”,我們應該謹記不忘。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禮義之邦,外交舞臺正好提供了展示中華禮義的機會?,F在最時髦的語言是精細化管理,外交工作也應從細節做起。建言國家外交部,可否不再使用諸如“建議,一、二、三、四”等外交語言,注意照顧對方的感受,而采用國際慣例的層次性的表達方式。如果能加上毛澤東的意識流思維,周恩來的機智幽默,鄧小平的剛性底線,中國的外交必將為世界所景仰。還有,千萬別把中國的官話拿到國際外交場合去說,恐怕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聽懂,對外交流關系雙方,只能與國際慣例接軌,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作為一個草根族,人微言輕,空發議論,不過說說而已,本來也不奢望會有什么效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