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了,干部就應該這么干!
馬望野
=========================
這些年來,在現實生活中,能感動我的人物不多、能教育我的人物也很少。原因可能是,一來社會活動少,二來腦筋僵化了,偶爾在各種媒體上面或各路名家那里,聽說了三五位以至八九個,皆時尚十分,都看不上眼,“驚”而遠之。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可是,近倆月來,卻有兩個同志,讓我最感動,讓我最受教育。一個是“最善潛伏的副局長” ——云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家順,一個是“還債局長” ——山西省運城市夏縣鄉鎮企業局退休局長胡丙申。雖然他們都是公務員,因為日常所干的都是公務,應該尊稱為官員;而我卻愿意稱之為干部,因為他們身上還帶著強烈而鮮明的革命做派,這樣更顯得親切。莫謂我言之有謬,請諸君先看原文——
[甲:“最善潛伏的副局長”]
======================
為考察農民工工作環境
副局長“臥底”打工四年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云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一位“最善潛伏的副局長”,4年來,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頻率,“潛伏”于各類企業。
陳家順負責勞務派遣工作,把很多老鄉介紹到義烏打工,面對一件件待遇不公的投訴,壓力日益沉重的陳家順深思熟慮后最終決定親自到企業體驗一番。
幾年下來,陳家順用各種方式“考察”了義烏180多家中型以上企業。解決了6000多人的務工問題。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陳家順之所以有這樣的毅力關鍵在于一分切實替群眾著想的責任之心。
平均每年一次
■“潛伏”于各類企業
這是陳家順“臥底”的第4個年頭。
4年來,這位來自云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副局長,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頻率,“潛伏”于義烏的各類企業。
2007年3月,接受沾益縣政府的派遣,時任沾益縣勞動社會保障局就業中心副主任的陳家順來到義烏,在義烏人才市場三樓正式安家。
在這之前,陳家順已經從事多年的勞務派遣工作負責組織沾益縣的老鄉們外出務工。最頻繁的一段時間,“半年帶了7批人南下廣東。”
可效果并不好,“70%的人當年就回了老家。”經過長時間的考察,這一次,陳家順把目光瞄準了在他看來需求量大、用工環境也不錯的義烏。
陳家順開始聯系義烏用工大戶,把老鄉們一個一個安排進去。可沒多久就有老鄉向他反映:工廠給出的待遇并不像入廠時那樣,說是保底1500元,每天工作不超過10個小時,結果是夫妻倆一個月還沒掙到1200元,工作時間要12個小時。管理層更是經常對他們呵斥,“不喜歡干就走人。”每月休息也僅有1天,這些讓他們很難接受。
面對老鄉們“企業用工待遇環境你是否真的了解,會不會聯合騙我們”的質問,沒有親身打過工的陳家順一時不知怎么回答。
質疑聲越來越多,壓力日益沉重的陳家順深思熟慮后最終決定親自到企業體驗一番。
■故意摘掉眼鏡瞇著眼上去
2007年9月,經過應聘,他成功“潛伏”到當地一家飾品龍頭企業。在前期的了解中,這家企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工資福利都讓他覺得滿意。但臥底之后,很快他發現一個問題:管理太過苛刻。
兩個月后,陳家順又進入另外一家飾品公司擔任倉庫保管員。可惜的是,陳家順剛介紹進去22個老鄉,這家企業沒有度過金融危機,在2009年倒閉。
一天,他看到當地最大的養殖企業正在招人,就故意摘掉400度的近視眼鏡,瞇著眼上去應聘,“你讓我做一段時間看看,不行的話不要工資。”
為了消除老板對他的懷疑,“臥底”的日子,陳家順異常勤快。十幾天的工作,陳家順摸清了養殖場的底細,他決定安置大齡求職者進來……
4年來,陳家順共當了5次“間諜”。但“臥底”并不是陳家順的個人行為,工作站另外兩個工作人員也都有“臥底”的經驗。
幾年下來,他們用各種方式“考察”了義烏180多家中型以上企業。從2007年至今,這一工作站成功帶出沾益縣6000多個務工人員。
(綜合中廣網、《工人日報》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2011-04-06 )
[乙:“還債局長”]
===========================
退休局長打工10年替百姓還債
===========================
■照片說明10年來,為了還債,胡丙申生活非常清苦,這雙皮鞋他穿了8年,鞋底被磨成了薄博的一層
山西
當了10年縣鄉鎮企業局局長,為農民保了69萬多元貸款,退休后打工10年替農民還了39萬元的債。山西運城市夏縣鄉鎮企業局退休局長胡丙申為民保債還賬的事跡在網上傳播后,被網民親切地稱為“還債局長”。有人說,胡丙申是個“憨憨”。那么,胡丙申是否真的憨?他因何保債,為何還錢?近日,記者前往夏縣采訪了胡丙申和他身邊的人。
■“還債局長”10年替民還債39萬元
最近,一篇《夏縣“憨憨局長”10年還清擔保債》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網民關注,山西夏縣退休局長胡丙申走進了公眾視野。
網帖稱,胡丙申在擔任山西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期間,曾以個人名義先后為19戶農民擔保借貸69萬多元資金,后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農民無法還債,胡丙申退休后打工10年替11戶農民還清了39萬元債務。
為了替老百姓還債,胡丙申10年來擺過地攤賣對聯、賣鞭炮,開過飯館、理發店,搞過養生館,經營過小商店,甚至給人做飯、剃頭,許多與他退休局長身份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活兒他都干過。
網帖發出后,胡丙申為民保債還債的故事立即引發網民熱議,網民紛紛表示“官為民還債”很“給力”。
網民“長江萬里”說:“盡管從法律上講,替人還債是老胡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但是作為局長他寧愿退休后走十年還債路,也不濫用手中的權力,這種干部很給力。”
■還債緣于為農民擔保借款
胡丙申1992年上任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時,夏縣鄉鎮企業年產值僅有2000多萬元,并且大多陷入困境。
經過考察,胡丙申發現,資金短缺是制約夏縣鄉鎮企業發展的瓶頸。當時,夏縣鄉鎮企業貸款條件十分苛刻,商業銀行不給放貸,農村信用社貸款的門檻也很高。農民辦小企業既無多少財產抵押,也找不到擔保人,靠個人根本無法貸到資金。于是,一些走投無路的農民紛紛求助胡丙申。
由于政策不允許政府部門作擔保,要擔保胡丙申就只能以個人的名義。胡丙申先后以個人名義幫19戶農民擔保借了69萬多元錢,除了少部分來自農村信用社貸款,其余全部是民間借債。
2001年胡丙申從局長崗位退下來后,債主紛紛找上了門。原來當年自己擔保的19戶農民,除了8戶及時還了錢,其余11戶因企業倒閉并沒有把錢全部還上,有的甚至一分錢都沒還。有人建議胡丙申找找關系,把信用社的貸款做死賬處理,或者干脆找一下縣領導,請組織出面解決。但最終胡丙申選擇替這11戶農民償還債務,并承諾爭取12年把所有錢連本帶利都還上。
十年還債路,彈指一揮間,看似輕描淡寫,卻充滿苦辣辛酸。胡丙申的老同事董樂謙說:“要不是親眼見你都不相信,他退下來的第一個春節,就到大街上賣對聯、賣鞭炮,還開理發店給人剃頭,后來又開了個小商店,不到晚上十二點不關門。丙申以前坐小車呀,現在卻經常拉大車,有時候看他吃飯,一頓飯一碗水、一棵蔥、一個饃,很清苦!”
就這樣,胡丙申整整走了10年還債路。2010年元旦胡丙申終于還完了最后一筆欠債。10年間,他連本帶利總共還了39萬元。記者看到了10年來他收回的欠條和還債的收據,加在一起有近百張,數額大多都在幾千元。
還債10年,胡丙申從沒向子女求助,因為沒臉開口。在當局長期間,他沒有給子女安排工作。二兒子復員后至今在縣林業派出所當臨時工,二兒媳沒工作;女兒和女婿在河南賣饅頭,至今是農業戶口。
■誠信“還債局長”引發關注
打工10年為民還債,胡丙申誠信為民的精神在運城市引起了許多單位和市民的關注。運城市經濟文化界人士聯合會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市民和企業家向 “還債局長”胡丙申學習,做重信尚義的模范公民。
胡丙申說:“我今年67歲了,一擔饃已經吃了大半擔,無名無利也無悔,替人還了10年債,咱是吃了個虧,但咱對得起人,不虧心!運城是關公故里,歷來重信尚義,我要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人明白誠信為民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并不是多難的事!”
(《北京青年報》2011/05/25 ■文/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呂夢琦 周慧敏)
——馬氏子曰:
在先后閱讀上述兩篇文章之時,我腦海里都浮現了魯迅先生的兩句話。
一句是他在《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1919年10月)中說的:“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另一句是他在《集外集·自嘲》(1932年10月12日)中寫的詩:“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我的心里,“最善潛伏的副局長”和“還債局長”的形象,就和魯迅先生著作中所勾勒的上述模樣差不多,所以,也就不能不引起自己的尊重和景仰。
同時,陳家順和胡丙申兩位同志的言行,也讓我更多地聯想起毛澤東主席說過的話。也許,那兩位同志本來就很熟悉毛主席的著作,平常也是按照著那里邊的意思去做的。當然,這是我的揣度,現在抄錄幾段在下面,請大家都來考察一下,有沒有點兒根據?
毛主席曾經這樣說過——
■“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干部們應該時刻注意的。”(毛澤東:《為中直軍直生產展覽會的題詞》[1943年11月],《解放日報》1943年11月24日)
■領導農民的土地斗爭,分土地給農民;提高農民的勞動熱情,增加農業生產;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頁)
■“我們現在不是有很多困難嗎?不依靠群眾,不發動群眾和干部的積極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難。”(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頁)
■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人民給的。我們代表了無產階級,代表了人民群眾,打倒了人民的敵人,人民就擁護我們。(毛澤東:《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人民群眾》[1968年],《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頁)
■“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毛澤東:《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1957年7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頁)
■“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毛澤東:《在延安文藝〈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3月31日],《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頁)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頁)
■“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
這些話,說的是如何的好啊!凡是這樣去工作的,都會貢獻出優良的成績;凡是這樣去生活的,都會鍛煉出優秀的品質。盡管“最善潛伏的副局長”,“還債局長”,以及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掛掌(長)”或不“掛掌(長)”的“孺子牛”、“孺子馬”般的同志們,征途是艱難的,生活是艱苦的;可是,他們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革命信念,發揚著共產黨人的革命作風,也許,他們最終不會位居公卿,名列青史;然而,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表里如一的孺子牛,人民的兒子。曾經有不少人,自詡或侈言是人民的兒子,可是,在實際的言行中,他們念叨的是誰們?親近的是誰們?照顧的是誰們?傍靠的是誰們?。。。。。。那是大家都很清楚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人活的很滋潤,有的人活得很枯澀!事實擺在那兒,請恕在此諱言了。拔著自己的頭發是飛不上天的。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我只聽到過,毛主席曾喊出“人民萬歲”的口號,可從來沒有聽到毛主席說過自己是人民的兒子。但是,據《走進毛澤東的最后歲月》(郭金榮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披露,有一次,當護士孟錦云給他讀到河南發生水災的消息時,忽然聽到了他的抽泣聲,忙不迭地把毛巾遞給他。他卻說:“沒事兒,你接著讀,我這個人感情越來越脆弱了。我一聽到天災人禍,就忍不住要傷心。”還有一次,他在客廳里看電影《雷鋒》,當畫外音傳來雷鋒的臺詞:“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您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毛老人家竟然在用手帕去擦眼淚。在毛老人家心中,勞動群眾,廣大人民,占據著何等的分量!護士們記得,毛主席在與人議論修茸十三陵時,還講過,“這些皇帝想不朽,可笑也可悲。用勞動人民的血汗為自己立碑,簡直可恨。真正的碑應立在歷史的記載上,立在人民的心中,這才叫豐碑,這才叫不朽。。。。。。”圣哉斯言!俗話講:“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未來的歲月,一定會一再證明,什么人才真正是人民的兒子!有一天,人們可能忘記陳家順和胡丙申的名字,而我卻相信,人們,特別是當地的鄉親們,尤其是農民和工人們,一定會記得“最善潛伏的副局長”與“還債局長”的故事及其品格!干部就應該這么干!把工人,農民,勞動群眾,廣大人民,放在自己的心坎上,肩膀上。你們是當代的標兵,也是后代的楷模啊!因為你們,人們還將會想起延安、瑞金、井岡山。。。。。。敬禮了!
最后,請允許我講幾句題外話,借此機會回答一位網友的質疑。他說,老馬,你總愛全文剪貼人家的原作,難道不怕侵犯了人家的知識專利權嗎?我說;我是很尊重每一個人的知識專利權的。理由如次:一,這樣,我保留了作者的本意。二,這樣,我保護了作者的勞動。作為博客,我的引用不給自己帶來經濟利益,我的引用給原作者擴大了影響。我無法給他們支付酬勞,我必須給他們添加聲名。如果,我也借助了您的尊著大作,那么,您也能答應吧?先謝謝了。
(2011/05/2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