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不僅僅是勞動工具和科技
bujiemao
·
2011-05-23
·
來源:烏有之鄉
近幾天,大致瀏覽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1977年版)的前半部分文章,有這樣一個感覺,從1953年開始,走資本主義道路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分歧就已經出現,如果不是那時毛主席就堅決與資產階級思想、言論和政策進行斗爭,那么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業合作化就不可能完成,更不用說形成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擁有庇佑中華民族的“兩彈一星”了。
那時圍繞國家是走資還是走社,走資派們提出了新稅制、施仁政,做“小腳女人”阻礙農業合作化的進程,割裂工農聯盟,說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農民生活在九地之下,目的無非是反對國家工業化,繼續做附庸!這本書我購買于舊書市場(花了五毛錢),大學期間的閱讀評語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認同初級階段理論,贊成補課之說法,對毛主席文章中的觀點很有不禮貌的批評之處,今日看來,甚覺今是而昨非。如那時就狹隘地把生產力簡單地認為是勞動工具和科技進步,也認同農業合作化脫離了生產力水平。今天經過30多年相適應,小農經濟走向破產,幾畝薄田除了能保證不被餓死外,農民想求得發展只好棄土離鄉去掙那幾個血汗錢。資本則展開了不斷地蠶食小農的步伐,早些時候發生的菜農自殺只是這種蠶食的初步現象,未來很可能是官僚、資本和黑惡勢力聯合起來對小農的絞殺,比強拆更為恐怖,某些地方推行的新農村建設,強制農民上樓,放棄土地經營加入流轉的做法,就展示出官資黑聯合掠奪的威力。
現在回想起記憶中的人民公社時期,我所生活的地方沒有礦產,但大隊(相當村)的集體事業還是很有發展的,估計那時是1975年,個人才上學,暑假里每天的有一件事是去大隊林場吃西瓜,幾乎全大隊的小孩子都去(大人們安排在傍晚收工時節去林場吃西瓜),我們都很守紀律地坐在林場安排的地方等候西瓜的到來,吃瓜時自覺地把西瓜皮放在一起,瓜子則吐在籮筐里,哪怕掉出去一粒也都檢回去,知道瓜子是集體財富,西瓜皮林場要收集來喂豬,去林場的路上,滿眼除了稻田就是西瓜和辣椒、木薯混作的旱土。后來與當時在林場做事的人聊起這些事,都說那年大隊林場有不少的收入啊,辣椒、瓜子、木薯等農產品賣了不少錢,據說都支持了各生產隊購買農機,當時我們那個生產隊就買了三臺農機,記得買回來的那天,社員都圍著看,不少人在說農業機械化的夢想。早幾天特意沿著兒時的路尋找當年吃西瓜的夢,雜草和撂荒的耕田使我半途而廢,因為我無法找到路了。
學習、回憶和思考,是我猛然意識到生產力不僅僅是勞動工具和科技,勞動者才是最活躍的生產力。走資派們的生產力卻僅僅只包括勞動工具和科技,他們就無法看到勞動者解放所爆發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因而在上世紀50年代就阻止工業化和破壞合作化,阻止和破壞未能如愿的情況下,就栽贓陷害、污蔑說經濟到了崩潰邊緣。不承認勞動者的解放是生產力的最有力解放,那就無法解釋紅色根據地存在下去的可能,更無法解釋解放戰爭摧枯拉朽的勝利,抗美援朝的勝利只能是神話般的傳說;倒是能很好地解釋當前資本家代表先進生產力,大力引進戰略投資的賣國殖民政策,也能解釋救美就是救中的投降現象,更能解釋他們迫不急待要建立中美國體系的愿望了,取得那個什么市場地位。
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解放勞動者就是最大的解放生產力。當前經濟困局的唯一出路是解放勞動者,不解放勞動者,經濟崩潰是什么靈丹妙藥都救不了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