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水滸》
bujiemao
·
2011-05-13
·
來源:烏有之鄉
十年風云變幻的那段歷史,不是“浩劫”兩個字所掩埋和禁錮的,也不是可以用爭權奪利的演繹所能抹黑的,她的光輝蘊含在那十年中的三次大評論中!越是禁錮,越是抹黑的事物,愈加引起無窮的探索沖動,這種探索就是前進的動力。
1975年8月,為什么會發生評《水滸》的運動?評《水滸》僅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文學評論嗎?個人認為,這次評《水滸》運動是毛主席的交底遺言。
四屆人大以后,某人主持國務院日常工作,根據毛主席的“要反修防修,要安定團結,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三條指示,拋出以三項指示為綱的路線,借整頓之名全面恢復文革前的官僚主義做法,掀起一股條條專政的運動,在實施過程中,三項指示就只剩下“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一條,很象發展就是硬道理。動極思靜的人們受小恩小惠蒙蔽,一時難以覺察危險的存在,如何喚醒受蒙蔽群眾,才是這次評“水滸”的真正目的。
毛主席在評《水滸》時,開宗明義地講:“《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接著就指出投降派的本質及投降步驟:“《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屏晁蓋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斗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接下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支農民起義隊伍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其實這是改造這支隊伍并阻止投降事變的依靠力量和方法,吳用、李逵是這支隊伍中有影響力的人,要全力團結并爭取,三阮則是指底層力量,是進行改造、阻止投降的保證力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會發生批評江青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講話的原因,是直接去揪宋江?還是團結和爭取吳用、李逵,壯大三阮力量來改造這支隊伍,阻止投降事件的發生?顯然,毛主席是主張后一種方法的,這是支農民起義隊伍,只是領袖不好,投降,不是否定這支隊伍,而是改造這支隊伍。
最后是要求把魯迅的評語印在新發行的《水滸》的前面: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言外之意就是要通過發行和評論《水滸》,提高勞動人民的覺悟,夯實反修防修的基礎。
這場運動后來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未能深刻領會毛主席意圖的執行隊伍輸了。宋江們勝利后大搞對內對外階級投降,從欺騙人民不斷走向欺壓人民。撫今思昔,若是當時他們懂得壯大三阮,懂得團結吳用和李逵,避開與宋江集團的正面交鋒,堅決走群眾路線,掌握群眾動極思靜的思想動態,開辟鞏固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寓權力爭斗于反官僚專制的方法探索當中,結果又會如何?后人無權責備前人的幼稚,但后人不吸取教訓則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