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官方提出在十二五期間,也就是五年內使工資翻一倍,目的使低收入者變得“富裕”,生活的更好一些。
其實這是風險很大的選擇,因為現在加薪與從前不同。從前是國家給勞動者加工資,所增加的勞動力成本可以不轉移到商品上,國家通過積累的社會財富,抵消增加的勞動力成本,國家通過社會分配方式給勞動者改善生活。
現在不同了,社會上的大多數勞動者不是國有企業員工、國家公務員,而是私人企業,非國營單位員工。是老板們給勞動者加工資,增加的勞動力成本要老板們承擔。老板們為什么要辦工廠、開公司、開飯店等,目的就是賺取馬克思主義所說的剩余價值致富,過上富裕生活。所以,不能把老板們當慈善家看待。老板們經營第一原則是虧本生意不做,他們有心目中的盈利目標。國家要求老板們給員工加工資,老板們通常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把增加的勞動力成本轉移到所生產的商品上;另一是通過裁員增加勞動強度、間接轉移增加的勞動力成本。結果并不會使低收入者得益,相反因為商品漲價,社會服務價格上漲,使低收入者的生活支出增加,抵消增加的工資又“貧窮化”,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再說,社會上就業崗位的減少,會給社會帶來更重壓力。而政府要擔負起救助、解困責任,這會使政府以后不敢輕易使用提高最低工資方法,幫助低收入者改善生活。所以,我說大幅提高工資做法是風險很大的選擇。
就像力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世上任何決策都包含好壞兩面性,是矛盾結合體。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決策。
現在社會制度要想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比較有效和社會副作用小的方法,就是通過社會再分配方法,減輕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通過減輕變相增薪,使低收入者得到有保障有體面的生活。
人的生活成本主要包括幾個方面;衣食住行、養老的錢、看病的錢、子女受教育的錢等。
對于衣食行,政府可以通過限價,采取財政補貼和減稅等措施,使大眾生活必需品——糧食、蔬菜、煤電水、交通出行費等被抑制在一定范圍里,保證這些支出在生活成本中占的比例不大,讓低收入者能夠輕松承受。社會生活是建立在廉價商品和廉價服務之上的,而這些廉價商品和廉價服務就是低收入者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
住房。推行住房市場化政策沒錯,問題是不能一刀切,不論窮人富人都逼上買房居住路上去。房子雖然是生活必需品,但也是最貴商品,社會上的大多數人無法依靠自己收入買房,來解決居住問題。所以,政府有責任幫助低收入者,要為買不起房子的人提供廉租房,要為買房有些困難人提供經濟適用房。這是通過提供社會福利幫助手段,也就是社會再分配手段,動用社會積累財富來減少低收入者在住房上的支出。這筆生活最大費用的減輕,意味著巨大的變相增薪。低收入者擺脫這方面負擔,他的經濟壓力就減少許多,可以把收入投向其它生活需要上。政府在這方面的指導思想就是殺富濟貧,政策的底線就是按照收入水平把富人趕到買商品房居住路上去,把福利照顧光澤落到低收入者身上,使他們得益。現在,低收入者覺得生活壓力沉重,很大部分是住房需求造成的。這是采取不公平手段使多數人從中受益,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緩和貧富差別矛盾突出。因為政府必須為多數人謀取利益,這是公平公正的基石。
養老,從國家承擔個人養老責任,改為國家、單位、個人三位一體的社會保險方法,是很好和能夠長久實行的養老方法。解決了個人喪失勞動能力后,老有所養問題,解除個人后顧之憂,也減少個人在這方面的花費。
醫療保險。現在政府積極推行醫療改革,要實現讓老百姓看得起病、有病得到治療目標。盡管困難重重,這條路必須走。政府的醫療改革不是回到過去的大包大攬做法上,因為,國家的財力是有限的,既要服務于今天,也要照顧到明天。所以要把醫院改造成慈善事業是錯誤的,醫院不能象國家公務員用納稅人的錢來養,它不是政府的一個機構。
醫院是為社會服務的單位,這服務不能是無償的。你要接受這種服務,你應該支付一定費用。這是天經地義原則。
醫院既然不是政府機構,它是社會服務單位,它的經營目的是盈利。醫院要養活醫生護士、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及保證醫療質量壓力,它不能是慈善單位。由于它是為社會服務單位,擔負著一定社會責任,要讓人人接受得起它的服務,它又不能依靠收費服務來養活自己。
所以,必須接受這個原則:醫院必須立足盈利基礎上,之后才是社會責任;把醫院壓垮了,誰來承擔治病救人社會責任。
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有病得到治療,需要建立比較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出路還是國家醫院個人三位一體結合。國家不但要承擔起提供政策指導責任,規范醫院運作規則,還要提供一定資金補助,使醫院能夠承擔起為大多數人看病治病責任,使補助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國家的補助資金是對納稅人的返還,這是它應該做的。
醫院要規范服務行為,讓病人能少花錢治好病,讓病人看得起病。為了減少小病大治現象,影響醫療水平高的大醫院作用發揮,浪費社會資源,實行分級醫院治療也許是個好辦法。建立一個醫療體系,讓基層醫療單位承擔社會醫療保障責任,小病可以在那里得到低價有效治療。無法治療的病推向上一級醫院。嚴重大病直接推向醫療水平高的大醫院,保證及時治療。經過這個程序上來的病人,由醫保對應該承擔費用再打折扣,作為鼓勵。對于小病到大醫院治療的病人,可以采取經濟手段應付,即個人要付出高于在基層醫院看病很多的錢,或者干脆不準享受醫保,作為變相懲罰。以此減少國家財政壓力和社會資源的壓力。
應該給予富人們用自己的錢購買好醫療條件的權力,這不能看著窮人富人看病待遇不同。醫保適用在普遍性上,目的是使每個人看得起病,有病能夠得到治療。社會不應該阻止用自己錢購買更好服務的行為,允許購買超出普遍性的特殊服務,允許購買更好的醫療條件,更有效的醫療。病人花自己錢為什么不能獨居一室,為什么不能請專家看病,為什么不能買進口藥治病。看起來不公平,其實是公平的。因為醫院是服務單位,它有權出賣它的高質量服務。
當然這要受到限制,避免把大醫院變成富人購買高價服務的地方,成為一種特權階層消費場所。
或許允許專家到私人醫院兼職,把高價服務轉移到私人醫院里,讓醫生在規定限制下,賺取另外的錢,作為他技術的回報。同時,法律可以規定私人醫院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吐出一些錢來回報社會。
中小學校實行免費教育,就讓窮人和富人的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權利,這既有效減輕低收入者經濟壓力,也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我認為一個政府如果能在以上幾個方面做得好的話,運用社會再分配手段減輕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會比單純地每年提高最低工資方法,更能造福社會的多數人,讓低收入者過上有保障有體面的生活。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完】
2011.04.2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