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1921年黨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經歷了從幼年到成年,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黨的發展史就是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成熟的一個根本標志。因此,從某個角度也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新中國。
作為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毛澤東同志,一生是在黨的歷史中活動的。因此,毛澤東同志的歷史與黨史有著深刻的淵源。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歷史活動中逐漸發展成熟的。從黨的歷史中宏觀地把握毛澤東思想,一方面可以使人們清楚地看到毛澤東思想對于中國革命勝利的決定性作用,另方面可以幫助人們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要求人們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怎樣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呢?也是一個尚未被人探索過的課題。
一、毛澤東思想與黨史的分期
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72周年之際。對于72年黨史的分期,首先應分為建國前28年和建國后44年。本文從方法論角度考慮,將建國前28年以遵義會議為界分為前14年和后14年。
黨史的前14年是從1921年黨的成立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召開。這是處于艱苦探索、逐步從必然走向自由的發展過程。對于這14年,以1927年召開的黨的“八.七”會議為界,還應分為前6年和后8年。因為“八.七”會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方法論問題:確立了武裝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武裝奪取政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個總方針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還在起作用。而在“八.七”會議之前,我們黨從整體上還沒有認識到革命軍隊的重要性,在北伐戰爭中沒有積極主動的抓軍權,當時黨還沒有自己的獨立武裝力量。當然,“八.七”會議只解決了“是否打仗”的問題,還不能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還必須解決“怎樣打仗”的問題,才能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又經過8年的艱苦探索,到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才在全黨占了統治地位。
從遵義會議開始,我黨逐步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又完全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正確的革命道路。這時,人們才能說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方面基本上處于自由狀態了。我黨于長征結束時只剩下3萬多工農紅軍。但是,由于正確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方法論問題__形成了正確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我黨及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又經過14年的艱苦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同樣是14年,前后14年的變化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總結的。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正確理論——毛澤東思想的巨大作用。
二、毛澤東思想與方法論
我們黨史的最主要成功經驗就是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人們公認,毛澤東思想是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人們常說,要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當前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但是,在前幾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的時候,有些人在說這句話時,卻以中國國情的特殊性為借口,來否認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指導作用。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當時的國情是夠特殊的。它不同于十月革命前的舊俄國,也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英、法、德等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五.四運動的先驅們,中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們(包括毛澤東同志),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國情特殊而拒絕接受馬列主義理論的指導。相反,正是處于迷霧中的志士仁人,把 馬列主義當作了指路明燈,看到了光明前途__共產主義,從而創立了中國共產黨。而共產黨又作為中國工農勞苦大眾的指路明燈。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和具體形式。怎樣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呢?還是回顧一下毛澤東思想的產生過程吧。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中國化。換言之,毛澤東思想并沒有因中國的國情特殊而背離馬列主義原理。而是發展和豐富了馬列主義理論寶庫。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新的社會實踐中要發展馬列主義,首先必須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如果丟掉了馬列主義,就談不到什么發展了。另方面,毛澤東思想又根植于舊中國的國情之上——決沒有脫離中國國情之處。例如,農村革命根據地思想、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思想、游擊戰爭、持久戰思想,統一戰線、土地革命等。這些都是符合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的,但是又切合中國當時的客觀實際。從這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要發展馬列主義理論,必須實事求是,即從實踐中發展馬列主義理論。如果脫離了實際國情,如王明教條主義,更談不上發展馬列主義了。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從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確實找不到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如何進行無產階階革命的具體答案。但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仍在刻苦鉆研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用馬列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正是以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為指南,再結合當時的具體革命實踐,并總結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同志才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實踐論》、《矛盾論》等光輝著作。而這些著作就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三、建國后到今天的黨史與發展生產力。
建國后到今天是44年。從方法論角度看,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提出了把全國人民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因此,建國后我們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才從根本上解決了“ 是否發展生產力的問題”。才從總方法論角度解決了怎樣搞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即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方法來鞏固社會主義陣地。正如黨的“八·七”會議決定用革命戰爭的方法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樣。
但是,正如黨的“八.七”會議只解決了“是否打仗”的問題還不能取得革命勝利一樣,僅僅解決了是否發展生產力的問題,或者僅僅明確了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還不夠。還必須解決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問題,這是新的社會實踐向當代馬克思主義者提出的最重大課題,也是把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的一個基點。鑒于蘇聯的解體、東歐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可以認為,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好社會主義國家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問題。怎樣使社會主義生產力持續、穩定、協調地高速發展的問題(簡稱為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問題),是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首要的重大課題。這是時代提出的課題(歷史任務)。
對于我國目前來說,不能認為在發展生產力方面已經完全處于自由狀態了。換言之,不能認為我們已經完滿地解決了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問題。實際上,在發展生產力方面,我們還有許多問題,甚至是根本性的問題尚未解決。正如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從《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一百幾十年間,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和其它一些國家革命的勝利,證明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奪取政權是能夠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但是總的來說還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幾年國際上發生的急劇變化,使這個問題更加引人深思。”本人認為這里所說的“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問題。
總之,從我黨70余年的歷史中,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對于我們在新的形勢下發展馬列主義理論,把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以便奪取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勝利,均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原發表于<河北學刊>1994年增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